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就在每时每刻
29215100000014

第14章 让老人长寿的节律饮食法

谁不想自己家的老人长寿,都知道“饮食有节”。要节制饮食,殊不知,“节”还有节律的意思。

生物钟饮食法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方法。说它现代,是说生物学说是近几年才兴起的;说它古老,《黄帝内经》中早有“食饮有节”,如此,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它告诉我们的“有节”,其实就是遵循自然的节律,顺应保养自身的节律的问题,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活过一百岁。

少吃多餐可延缓寿命钟

在日常生活中,从古至今我们一直延续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饮食习惯: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那么这样的饮食习惯是不是科学呢?我们可以先看看它的来源:在祖祖辈辈耕田劳作的年代,“节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早饭过后是一天劳动的开始,就要多吃些,以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午餐的质量要好一点、精致一点;由于晚上要睡觉了,不需要太多的能量,所以晚餐要少吃一点,节省一点。

其实,从养生的角度来讲,不仅仅是晚餐要节省、要有节制,一天三餐都不要吃得太饱、都要节省一点。你说你一天三餐很快就饿了,怎么办?好办,你可以少量多餐,就是说多吃几顿,但每顿要少吃。一般每天进食三餐,正餐之外再增加2—3次点心为宜。这有什么好处呢?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进餐次数多的人能更好地吸收热量,而体重不会因此而增加。少量多餐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因为实验证实,每天进餐6次,胆固醇水平就会下降;而糖尿病人少量多餐则有利于治病。

有人也许会问,一次吃多少为宜呢?老话说得好吃饭八分饱,这个观念是很科学的。吃得太饱,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多余的热量会变成脂肪,沉积于皮下及脑等组织器官内,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健忘等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其他问题。

生物钟决定进食量

一个人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贫血最容易找上门,体力不济、心慌气短、脸色萎黄都出现了。对于老年人来说,胃肠道、肝肾等脏器功能也会出现了衰退,生理时钟发生了改变,这样自然而然地限制了营养的供给和吸收,不利于补血,尤其是一些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表现更为明显。

对于上述这些人来说,我强调的足,以少量多餐为最好,而且还要粗细均衡、搭配合理。这不仅要考虑营养摄食,不能只为果腹而马虎交差。老年人少量多餐,胃部的容量便会渐渐缩小减少,胃部无须一次消化太多或多种类性质不同的食物既能减少患上胃病的机会,同时消化系统也能更有效的吸收营养。

老年人更要少量多餐

有些老年人平时一方面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家人。生物钟很容易被打乱,根本没有调理自己饮食的时间。我的建议是,这样的老年人最好学会吃零食,可以在外出或者带孙子女时为自己准备点零食,按时补充身体所需,维持“收支平衡”。

还有一些老年人经常吃一些补品,我告诉大家,补品不是随便吃的。我曾接收过一位75岁的老年患者,她每天的饭量连150克都不到,但服用补品的量却不小。她向我如数家珍地报出了她在一年中服用过的补品:西洋参、深海鱼油、补脑胶囊。最后的检查结果却着实让人吓了一跳:营养不良。

对于老年人来说,彼此间的差异很大,针对每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吃好正餐,外加一些零食补充,就足以能让老年人享受到科学营养的益处,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