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保健按摩自疗法
29202900000021

第21章 全身穴位图解

头部穴位图解

上星

取穴法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功效

①鼻渊,鼻出血,目痛,头痛,眩晕,癫狂。②热病,疟疾。

太阳

取穴法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

头痛,目疾,齿痛,面痛。

风池

取穴法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

①头痛,眩晕,失眠,癫痫,中风。②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出血,鼻渊,耳鸣,咽喉肿痛。③感冒,热病,颈项强痛。

风府

取穴法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两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功效

①头痛,眩晕,项强,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痫。②目痛,鼻出血,咽喉肿痛。

下关

取穴法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快速取穴:闭口,由耳屏向前摸有一高骨,其下方有一凹陷,若张口则该凹陷闭合和突起,此凹陷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耳聋,耳鸣,聤耳。②齿痛,面痛。

攒竹

取穴法

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快速取穴: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隆起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迎风流泪。③面瘫,面痛。④腰痛。

天柱

取穴法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快速取穴: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是哑门穴,由哑门穴旁开约2横指,项部大筋的外侧缘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头痛,眩晕。②项强,肩背痛。③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

四白

取穴法

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功效

①目赤肿痛,目翳,眼睑闪动,近视。

四神聪

取穴法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一寸,共4穴。

功效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

头维

取穴法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快速取穴:耳前鬓角前缘向上直线与前发际交点上5分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头痛,眩晕。②目痛,迎风流泪,眼睑闪动。

印堂

取穴法

在额部,两眉头的中间。

功效

①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②鼻塞,鼻渊,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

玉枕

取穴法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功效

①头项痛。②目痛,目视不明,鼻塞。

百会

取穴法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

①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痫。②失眠,健忘。③脱肛,阴挺,久泻。

地仓

取穴法

在面部,口交外侧,上直对瞳孔。快速取穴:正坐平视,瞳孔直下垂线与口角水平线相交点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流涎。②眼睑动。

耳门

取穴法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快速取穴:耳前,屏上切迹前的凹陷中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

角孙

取穴法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效

①目翳,齿痛,痄腮。②偏头痛,项强。

坎宫

取穴法

自眉心至眉梢之一直线。

功效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惊风等。

听宫

取穴法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快速取穴:侧卧位,与外耳道相平,间隔耳屏。取穴时,嘱患者张口,耳屏前微凹陷处,下颌髁状突后,该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耳鸣,耳聋,聤耳,齿痛②癫痫。

听会

取穴法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快速取穴: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穴直下,耳屏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关闭,此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耳鸣,耳聋。②齿痛,面痛。

迎香

取穴法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

①鼻塞,流鼻涕,鼻出血,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鱼腰

取穴法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功效

目赤肿痛,目翳,眼睑下垂,眼睑动,眉棱骨痛。

通天

取穴法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功效

①鼻塞,鼻渊,鼻出血。②头痛,眩晕。

球后

取穴法

在面部,当眶下缘外1/4与3/4交界处。

功效

目疾。

颊车

取穴法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效

①颊肿。②齿痛,口噤不语。

睛明

取穴法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功效

①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②急性腰痛。

瞳子髎

取穴法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快速取穴:眼眶骨外缘有一凹陷,距外眼角5分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目赤红肿,目翳,青盲。②头痛。

胸腹部穴位图解

上脘

取穴法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中脘穴上1寸。

功效

①胃痛,呕吐,腹胀,吞酸,食不化,吐血,黄疸。②癫痫。

丹田

取穴法

脐下3寸处。

功效

脑贫血,低血压,头部怕风寒。

气冲

取穴法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快速取穴: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2寸取穴。

功效

①腹痛。②阳痿,阴肿,疝气。③月经不调,不孕。

气海

取穴法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

①腹痛,泄泻,便秘。②遗尿,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阴挺,疝气。③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水道

取穴法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

①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②痛经,不孕,疝气。

天枢

取穴法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功效

①腹胀肠鸣,绕脐腹痛,便秘,泄泻,痢疾。②癥瘕,月经不调,痛经。

云门

取穴法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功效

①咳嗽,气喘。②胸痛,肩痛。

中府

取穴法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快速取穴: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处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一肋间隙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咳嗽,气喘。②胸痛,肩背痛。

中极

取穴法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效

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阴挺,遗精,阳痿,疝气。

中脘

取穴法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快速取穴: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不化,泄泻,黄疸。②咳喘痰多。③癫痫,失眠。

关元

取穴法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

①虚劳羸瘦,中风脱证,眩晕。②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③腹痛,泄泻。

肩髃

取穴法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快速取穴: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上肢不遂,肩痛不举,瘰疬。②瘾疹。

建里

取穴法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功效

①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不嗜食。②水肿。

乳根

取穴法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功效

①咳嗽,哮喘,胸闷,胸痛。②乳痈,乳汁少。

乳旁

取穴法

位于两乳外侧,左右共二穴。

功效

祛风,止咳吐。

带脉

取穴法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快速取穴:腋中线上,与通过脐中的水平线相交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经闭,疝气,小腹痛。②胁痛,腰痛。

神阙

取穴法

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效

①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②虚脱。

屋翳

取穴法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功效

①咳嗽,哮喘。②胸胁胀满,乳痈。

缺盆

取穴法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功效

①咳嗽,哮喘。②缺盆中痛,咽喉肿痛,瘰疬,颈肿。

渊腋

取穴法

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功效

①胸满,胁痛。②上肢痹痛。

章门

取穴法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快速取穴:由腋前线往下摸肋弓下之第1游离肋之前下缘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腹胀,泄泻,痞块。②胁痛,黄疸。

辄筋

取穴法

在侧腹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功效

①胸满,胁痛,腋肿。②呕吐,吞酸。③气喘。

期门

取穴法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快速取穴:男性可任取体位,女性取卧位,乳头直下,往下数两根肋骨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胸肋胀痛。②腹胀,呃逆,吐酸。③乳痈。

膻中

取穴法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

①胸闷,气短,胸痛,心悸,咳嗽,气喘。②乳汁少,乳痈。③呃逆,呕吐。

背腰穴位图解

八髎

取穴法

取穴法:包括上、次、中、下。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对地1、2、3、4骶后孔处。

功效

①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②腰脊痛。

大肠俞

取穴法

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两侧髂前上棘之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腰痛。②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痔疾。

大椎

取穴法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

①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头部疼痛。②疟疾,热病,癫痫。

三焦俞

取穴法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1个椎体,即为第1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②神经衰弱,腰肌劳损,遗精。

长强

取穴法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功效

①痔疾,脱肛,泄泻,便秘。②癫痫,瘛疭。③腰痛,尾骶骨痛。

风门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气海俞

取穴法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俯卧,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第2腰椎往下摸1个腰椎,即为第3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腰痛,痛经。②腹胀,肠鸣,痔疾。

天宗

取穴法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快速取穴: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功效

①肩胛疼痛。②乳痈。③气喘。

心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个椎骨,即第5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癫痫。②咳嗽,咳血,盗汗。

夹脊

取穴法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胸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功效

①胸1~5夹脊:心肺、胸部及上肢疾病。②胸6~12夹脊:胃肠、脾、肝、胆疾病。③腰1~5夹脊:下肢疼痛,腰、骶、小腹部疾病。

肝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黄疸,胁痛,脊背痛。②目赤,目视不明,夜盲。③吐血,鼻出血。④眩晕,癫痫。

龟尾

取穴法

位于尾骨端。

功效

治赤白痢,泄泻,腹胀,脱肛,慢惊风等症。

志室

取穴法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快速取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4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②腰脊强痛。

肺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大椎穴往下数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咳嗽,气喘,咳血,鼻塞。②骨蒸潮热,盗汗。③皮肤瘙痒,瘾疹。

肩井

取穴法

在肩上,前对乳中,当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功效

①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瘰疬。②乳痈,乳汁少,难产,胞衣不下。

肩外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快速取穴:先取大椎穴,由大椎穴往下推1个椎骨之棘突下即是陶道穴,由这一穴向双侧各旁开4横指处,当肩胛骨内侧缘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肩贞

取穴法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功效

①肩背疼痛,手臂麻木,瘰疬。②耳鸣。

肩中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快速取穴:先取大椎穴向双侧旁开2横指(约2寸)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咳嗽,气喘,咯血。②肩背疼痛。③目视不明。

命门

取穴法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快速取穴:俯卧位。在腰部,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腰痛,下肢痿痹。②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尿,尿频。③泄泻。

肾俞

取穴法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水肿。②耳鸣,耳聋。③气喘。④腰痛。

胆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个胸椎,即第10胸椎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黄疸,口苦,呕吐,食不化,胁痛。②潮热。

胃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②胸胁痛。

胰俞

取穴法

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

治尿频尿多、脸色发黑、心烦失眠、口干舌燥。

秩边

取穴法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快速取穴:侧卧位,脊椎最下端有一高骨即是尾骨,由此向上摸到黄豆大小的圆骨即骶骨,左右各1个,两者下缘连线之中点处有一凹陷,即是腰俞穴。腰俞穴水平旁开4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腰腿疼,下肢痿痹。②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阴痛。

脾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纳呆,食不化。②水肿,黄疸。③背痛。

腰阳关

取穴法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

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下肢麻痹等。

膏肓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快速取穴:大椎穴往下推4个椎骨,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咳嗽,气喘,盗汗,肺痨。②健忘,遗精。③羸瘦,虚劳。

膈俞

取穴法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快速取穴: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化,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③瘾疹。

上肢穴位图解

内关

取穴法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

①心痛,胸闷。②眩晕,失眠,偏头痛。③胃痛,呃逆。④肘臂挛痛。

少商

取穴法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

①喉咙肿痛,咳嗽,失音,鼻出血。②昏迷,癫狂。③指肿,麻木。

手三里

取穴法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快速取穴:桡侧肘横纹头下2横指,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功效

①肩臂麻木,上肢不遂。②腹痛,腹泻。③齿痛颊肿。

支沟

取穴法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上,腕背横线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

①便秘,热病。②胁肋痛,落枕。③耳鸣,耳聋。

外关

取穴法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线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

功效

①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②胸胁痛。③上肢痿痹。

合谷

取穴法

在手背,在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快速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头痛,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口。②热病,无汗,多汗。

曲池

取穴法

在肘横纹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快速取穴: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热病,目赤痛,头痛。②上肢不遂,瘰疬。④腹痛,月经不调。

极泉

取穴法

在腋窝定点,腋动脉搏动处。

功效

①心痛。②胸闷气短,胁肋疼痛。③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劳宫

取穴法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功效

①口疮,口臭,鼻出血。②癫痫,中风昏迷,中暑。③心痛,呕吐。

肩髎

取穴法

在肩部,肩后方,当臂外展时,手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快速取穴:用力握拳,屈肘,肘尖向前上,用力时三角肌鼓起,其后下缘凹陷沟中,当肩峰直下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肩臂挛痛不遂。

鱼际

取穴法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功效

①咳嗽,哮喘,咯血。②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神门

取穴法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快速取穴:仰掌,豌豆骨(手掌小鱼际肌近腕部有一突起圆骨)的桡侧,掌后第一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功效

①失眠,健忘,呆痴,癫痫。②心痛,心烦,惊悸。

养老

取穴法

在前臂背面尺端,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快速取穴:手掌水平,掌心先向下正对地面,另一手食指按在尺骨小头最高点,当翻转手掌使掌心对胸时,另一手指顺势滑动而摸至骨边缘,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目视不明,头痛,面痛。②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项痛。

下肢穴位图解

大敦

取穴法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快速取穴:在足大趾背外侧,由趾甲跟正中至趾关节外侧上作一“田”字,“田”字的中央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疝气,遗尿,癃闭,经闭,崩漏,月经不调,阴挺。②癫痫。

三阴交

取穴法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快速取穴: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不孕,遗精,阳痿,阴茎痛,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②肠鸣腹胀,泄泻,便秘。③失眠,眩晕。④下肢痿痹,脚气。

下巨虚

取穴法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快速取穴:条口下约1横指,距胫骨前脊约1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②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

丰隆

取穴法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快速取穴:平腘横纹与足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在胫骨、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约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咳嗽,痰多,哮喘。②头痛,眩晕,癫痫。③下肢痿痹。

公孙

取穴法

在足内侧缘,当第1趾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快速取穴:由足大趾内侧后有一关节(第1跖趾关节)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弓形骨后端下缘的凹陷(第1趾骨基底内侧前下方)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②心痛,胸闷。

太冲

取穴法

在足背侧,当第1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快速取穴:由第1、2跖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咽喉干痛,耳鸣,耳聋。②月经不调,崩漏,疝气,遗尿。③癫痫,小儿惊风,中风。④胁痛,郁闷,急躁易怒。5下肢痿痹。

太溪

取穴法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快速取穴: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消渴,泄泻,腰痛。②头痛,目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失眠。③咳喘,咯血。

丘墟

取穴法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

①胸胁胀痛。②下肢痿痹,外踝肿痛,脚气。③疟疾。

光明

取穴法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快速取穴:从外踝尖与腘横线连线分成4等分,由下1/4向上1横指,当腓骨前缘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目痛,夜盲,目视不明。②乳房胀痛,乳汁少。

行间

取穴法

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

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②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经闭,带下,疝气,小便不利,尿痛。③中风,癫痫。④胁肋疼痛,急躁易怒,黄疸。

血海

取穴法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快速取穴: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月经不调,经闭,崩漏。②湿疹,瘾疹,丹毒。

阳陵泉

取穴法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快速取穴:坐位,屈膝成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黄疸,口苦,呕吐,胁肋疼痛。②下肢痿痹,膝髌肿痛,脚气,肩痛。③小儿惊风。

足三里

取穴法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快速取穴: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乳痈。②虚劳羸瘦,咳嗽气喘,心悸气短,头晕。③失眠,癫狂。④膝痛,下肢痿痹,脚气,水肿。

承扶

取穴法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功效

①腰腿痛,下肢痿痹。②痔疾。

承山

取穴法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伸直小腿或足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快速取穴:腘横纹中点至外踝尖平齐处连线的中点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痔疾,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脚气。

环跳

取穴法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快速取穴: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当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疼。

居髎

取穴法

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

①腰痛,下肢痿痹。②疝气。

昆仑

取穴法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快速取穴:当外踝尖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取穴。

功效

①头痛,项强,目眩,鼻出血。②腰痛,足跟肿痛。③难产,癫痫。

委中

取穴法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功效

①腰痛,下肢痿痹。②腹痛,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疗疮。

绝骨

取穴法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功效

①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②胸胁胀痛。③痔疾,便秘。④下肢痿痹,脚气。

梁丘

取穴法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快速取穴: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上方可见一凹陷,此凹陷正中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急性胃炎,乳痈。②膝关节肿痛,下肢不遂。

隐白

取穴法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快速取穴:足大趾内侧,由大趾趾甲内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月经过多,崩漏,尿血,便血。②腹胀。③癫狂,梦魇,多梦,惊风。

然谷

取穴法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

①月经不调,阴挺,阴痒,遗精,小便不利。②消渴,泄泻,小儿脐风。③咽喉肿痛,咯血,口噤。

解溪

取穴法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快速取穴:足背屈,踝关节前横纹中两条大筋之间的凹陷中,与第2足趾正对处为取穴部位。

功效

①头痛,眩晕,癫狂。②腹胀,便秘。③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箕门

取穴法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快速取穴:大腿内侧,血海上6寸,绷腿时,股内肌的尾端。

功效

①小便不通,遗尿。②腹股沟肿痛。

涌泉

取穴法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部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

①顶心头痛,眩晕,昏厥,癫狂,小儿惊风,失眠。②便秘,小便不利。③咽喉肿痛,舌干,失音。④足心热。

肾脏

位于

两足底中央的深部。

输尿管

位于

足底肾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连成一斜线形条状区域。

膀胱

位于

双脚掌内侧舟骨下方的稍突起处。

肩关节

位于

双脚掌外侧第5跖趾关节处。

输胛骨

位于

双足背第4、5跖骨与楔骨间,呈一带状区。

斜方肌

位于

两足底,在眼、耳反射区下方,呈一条横带状。

眼睛

位于

两足底第2、3趾的根部。

耳朵

位于

两足底第4、5趾的根部。

颈椎

位于

两足趾内侧第2节趾骨处。

颈项

位于

两足拇趾根部。

胸椎

位于

两足弓内侧,沿跖骨下方至楔骨关节上。

腰椎

位于

两足弓内侧,沿楔骨至舟骨下方。

尾椎

位于

两足弓沿距骨下方至跟骨上。

胆囊

位于

右足底第3跖骨与第4跖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

肝脏

位于

右足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肺部

位于

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成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放,前后宽约1厘米。

内尾骨

位于

两足跟骨足底内侧,沿跟骨结节向后一带状区域。

肘关节

位于

两足外侧第5跖骨与楔骨关节凸起处。

髋关节

位于

两足内外踝关节下部。

膝关节

位于

两足外侧第5跖骨所形成之凹处。

腹疗淋巴反射区

位于

两足内侧足踝骨前,由距骨、舟骨间构成之凹下部位。

甲状旁腺

位于

两足底内缘第1跖骨与第1趾关节处。

胃部

位于

两足底第1跖骨的中、下部。

十二指肠

位于

胃反射区的后方,第1跖骨的基底部。

胰腺

位于

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

心脏

位于

左足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处。

头(脑)

位于

两足足底拇指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平衡器官

位于

两足足背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

额窦

位于

两足拇指靠尖端约1厘米的范围极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腹腔神经丛

位于

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放射区及其周围。

甲状腺

位于

两足底第1和第2跖骨之间,成带状。

小脑

位于

大脑反射区的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

三叉神经

位于

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其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胸部淋巴

位于

两足背第1跖骨与第2跖骨间缝处区域。

位于

左足底心脏反射区下方的1厘米之区域内。

横结肠

位于

双脚掌中间,横越脚掌呈一条带状区。

乙状结肠和直肠

位于

在左脚掌跟骨前缘呈一横带状。

小肠

位于

双脚掌楔骨部位至跟骨间凹陷区域。

降结肠

位于

在左脚掌中部,前接横结肠外侧端沿脚外侧平行向下呈带状区域。

肛门

位于

在左脚掌跟骨前缘,乙状结肠和直肠反射区的末端,与膀胱区相邻。

升结肠

位于

右脚掌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缘平行的带状区域,从足跟前缘外侧上行至第五跖骨底部。

直肠和阑尾

位于

右脚掌跟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和升结肠的反射区连接。

脑垂体

位于

在双脚拇趾趾腹正中央,在大脑(头)反射区的深部。

生殖腺

位于

在双足跟正中,另一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与前列腺反射区相对。

前列腺或子宫

位于

在双脚内踝后方与跟腱前方的三角形区域。

腹股沟

位于

在两足背,下身淋巴反射区上方约1厘米处。

上身淋巴

位于

两足外侧踝骨前,由距骨、舟骨间构成之凹下部位。

上颌

位于

两足拇指的甲根部。

下颌

位于

两足拇指第1趾间关节的背侧。

扁桃腺

位于

两足拇趾背面第2节趾骨的两侧。

位于

双手掌中央,相当于劳宫穴处。

膀胱

位于

掌下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其下为头状骨骨面。

输尿管

位于

双手掌中部,肾反射区与膀胱反射区之间的带状区域。

位于

双手掌侧,横跨第2、3、4、5掌骨,靠近掌指关节区域。

斜方肌

位于

手掌侧面,在眼、耳反射区下方,呈一横带状区域。

颈肩

位于

双手各指根部近节指骨的两侧及各掌指关节结合部。手背面为粳肩后区,手掌面为颈肩前区。

肩关节

位于

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凹陷处。手背部为肩前反射区,赤白肉际处为肩中部反射区,手掌部为肩后部反射区。

颈项

位于

双手拇指近节掌侧和背侧。

大脑

位于

双手掌侧,十指末节指腹均为大脑反射区。

颈椎

位于

双手各指近节指骨背侧近桡侧,以及各掌骨背侧远端约占整个掌骨体的1/5.

腰椎

位于

双手背侧,各掌骨近端约占整个掌骨体的1/2.

骶骨

位于

手背侧,各腕掌关节结合处。

髋关节

位于

双手背侧,尺骨和桡骨茎突骨面的周围。

膝关节

位于

第五掌骨近端尺侧缘与腕骨所形成的凹陷处。手背部为膝前部,赤白肉际处为膝两侧部,手掌部为膝后部。

上身淋巴结

位于

双手背部尺侧,手背腕骨与尺骨之间的凹陷中。

下身淋巴结

位于

手背桡侧缘,手背腕骨与前臂桡骨之间的凹陷处。

头颈淋巴结

位于

双手各手指间根部凹陷处,手掌和手背侧均有头颈淋巴结反射区。

甲状旁腺

位于

双手挠侧第1掌指关节背部凹陷处。

位于

右手的掌侧及背侧,第4、5掌骨体中点之间。

肘关节

位于

手背侧,第5掌骨体中部尺侧处。

胸椎

位于

双手背侧,各掌骨远端约占整个掌骨体的1/2.

尾骨

位于

手背侧,腕背横纹区域。

踝点

位于

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运动点

位于

掌面,鱼际上缘和鱼际中央各有一点。

痉挛刺激点

位于

手背面,每个相邻掌指关节上1寸处。

腹腔神经丛

位于

双手掌侧第2、3掌骨及第3、4掌骨之间,肾反射区的两侧。

胸腺淋巴结

位于

第1掌指关节尺侧。

垂体

位于

双手拇指指腹中央,在大脑反射区深处。

位于

双手第1掌骨体远端。

十二指肠

位于

双手掌侧,第1掌骨体近端,胰反射区下方。

胰腺

位于

双手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第1掌骨体中部。

小肠

位于

双手掌心结肠各反射区及直肠反射区所包含的区域。

大肠

位于

双手掌侧中下部分。自右手掌尺侧手腕骨前缘起,顺右手掌第四、五掌骨间隙向手指方向上行,至第五掌骨体中段,约与虎口水平位置时转向挠侧,平行通过第二、三、四掌骨体中段;接至左手第二、三、四掌骨体中段,转至手腕方向,沿第四、五掌骨之间至腕掌关节为止。包含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肛管、肛门各反射区。

心脏

位于

左手尺侧,手掌及手背部第四、五掌骨之间,近掌骨头处。

胸腔呼吸器官

位于

手掌侧,拇指指间关节横纹至腕横纹之间区域。

甲状腺

位于

双手掌侧第一掌骨近心端起至第1、2掌骨之间,转向拇指尖方向至虎口边缘连成带状区域。转弯处为反射区敏感点。

血压

位于

手背,第1掌骨、阳溪穴、第2掌骨所包围的区域及食指近节指骨近端1/2的桡侧。

位于

左手掌侧第4、5掌骨间中段远端。

小脑、脑干反射区

位于

双手掌侧,拇指指腹尺侧面,即拇指末节指骨体近心端1/2尺侧缘。左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手,右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左手。

三叉神经

位于

双手掌面,拇指指腹尺侧缘远端,即拇指末节指腹远端1/2尺侧缘,左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手上,右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手上。

位于

双手手掌和手背第4、5指指根部。左耳反射区在右手上,右耳反射区在左手上。

位于

双手手掌和手背第2、3指指根部。左眼反射区在右手上,右眼反射区在左手上。

内耳迷路

位于

双手背侧,第3、4、5掌指关节之间,第3、4、5掌根部结合部。

位于

双手掌侧拇指末节指腹桡侧的中部。右鼻反射区在左手上,左鼻反射区在右手上。

上、下颌

位于

双手拇指,拇指指间关节横纹与上下最近皱纹之间的带状区域。横纹远侧为上颌,横纹近侧为下颌。

位于

右手的掌侧及背侧,第4、5掌骨中点之间,紧靠肝反射区的腕侧近第四掌骨处。

横膈膜

位于

双手背侧,横跨第2、3、4、5掌骨中点的带状区域。

呃逆点

位于

手背,中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胃肠痛点

位于

手掌面,劳宫与大陵连线的中点处。

胸痛点

位于

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

位于

双手拇指近节指骨背侧中央。

脊柱

位于

手背侧第1、2、3、4、5掌骨体均为脊柱反射区。

前列腺、阴茎

位于

双手掌侧腕横纹中点两侧的带状区域。

生殖腺

位于

双手掌根部腕横纹中点处。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大陵穴位置。

腹股沟

位于

双手掌侧腕横纹的桡侧端,桡骨头凹陷处。相当于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

乳房反射区

位于

手背第2、3、4掌骨的远端。

额窦

位于

双手掌面,十指顶端约1厘米范围内。左额窦反射区在右手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手上。

扁桃体

位于

双手拇指近节背侧正中线肌腱的两侧,也就是喉、气管反射区的两侧。

天门

位于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自眉心向额上用两拇指交替向上直推,此操作法又称“开天门”、“推攒竹”。若自眉心推至囟门,则称为“大开天门”。次数30~50次。

坎宫

位于

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自眉心沿眉毛向两旁分推。又称“推坎宫”、“分阴阳”。次数30~50次。

高骨

位于

耳后入发迹,乳突后缘下陷中。

又名

耳后、耳后高骨、耳背、耳背高骨。

天柱骨

位于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

乳根

位于

乳下2分。

乳旁

位于

乳外旁开2分。

胁肋

位于

从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位于

腹部。

丹田

位于

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

脊柱

位于

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七节骨

位置

命门穴至龟尾成一直线。

又名

七节。

操作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作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和推下七节。

鱼尾

又名

尾闾、长强、尾尻。

脾经

位置

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又名

脾土。

操作

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

胃经

位置

拇指掌面第1节。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胃经。

肺经

位置

无名指螺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

肾经

位置

小指螺纹面。

又名

肾水。

操作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肾纹

位置

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大肠

位置

食指桡侧缘。

又名

小三关、指三关。

操作

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大肠。

小肠

位置

小指尺侧缘。

操作

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大肠;反之为清,称清小肠。

肾顶

位置

小指顶段。

十王

位置

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

又名

十宣。

板门

位置

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

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

内八卦

位置

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作圆周。

操作

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

总筋

位置

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相当于大陵穴。

又名

总位、总心、黄筋、合骨、内一窝风。

三关

位置

前臂桡侧缘。

又名

大三关。

操作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从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从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

三河水

位置

前臂正中,从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

用食、中二指面从腕推向肘,称清(推)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从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六腑

位置

前臂尺侧缘,神门至少海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从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端正

位置

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又称外端正;尺侧称右端正,又称内端正。

二扇门

位置

掌背中指根本节两侧凹陷中。

二人上马

位置

手背小指及无名指掌指关节后陷中。(按:相当于“液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又名

上马。

外劳宫

位置

手背3、4掌骨骨缝间。

外八卦

位置

掌背外劳宫周围,与内八卦相对。

操作

拇指作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外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