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云南大学学生处。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活动中形成的校园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拥有、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基本信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反映着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理想、探索真理的精神,规范着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和作风,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本文将从校园精神文化的视角,谈谈我心中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
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要能“容”。何谓“容”?在我看来,一则是“容入”,一则是“容出”。
优秀的校园文化要能“容入”,即海纳百川的“容”。大学是探索真理的阵地,是人才成长的场所,是各种学术思想切磋、碰撞与交流的园地。大学应当为师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文化环境,使他们的思想智慧得以充分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实提高,即大学校园文化应有一种提倡学术自由、无所不包、无所不可包的能纳百川的“容”。
这种“容”既表现在横向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表现在纵向上的承前启后,固守优良传统与接纳当代、放眼未来兼具的胸怀。为什么哈佛在300余年里,能培养出6位美国总统和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一条永恒不变的信念——开放,自由探索,自由交流思想”。“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哈佛校训和以拉丁文“真理”为标志的哈佛校徽,都昭示着哈佛人自由追求真理的文化精神。可见,理想状态的校园文化,应能使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种追求真理的思想都有被包容的空间。
当然,优秀校园文化的“容”绝不是无批判的“容”。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各种信息荟萃,各种观点争鸣,必然要有冲突和选择,才能逐渐筛选出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新观念、新思想。能纳百川而不能辨良莠的校园文化只会是一潭浑水,优秀的校园文化必须在批判中得到容纳、升华。
优秀的校园文化还要能“容出”,即潜移默化的“容”。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应对学校每个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持久稳定的影响,并形成一种无形的软约束,使学校成员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个体。
据说,当年的北大学生中家境较好者面对教师们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式长衫不敢西装革履;张中行在《负喧琐话》中忆及:“进门以后,并没有很多混混过去的自由,因为有无形又不成文的大法管辖着,这就是学术空气。说是空气,无声无臭,却很厉害。”由此可见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人的行为的自我控制产生的巨大作用。
在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校园中人人遵守规章制度,进而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规则,并由此延伸形成自觉遵守社会法律法规的习惯和意识。一旦优秀校园文化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后,就不仅会在校园内发挥作用,对本校成员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引领和示范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如果说校园文化的“容入”是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一种被动的接纳的话,那么校园文化的“容出”则是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主动的扩大,辐射到校园之外,将更多的人、更大的范围包容到校园文化的作用圈内。
云南大学是有80多年历史的地处边疆的综合性大学,优秀的云大校园文化既要能容纳8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要能容纳来自五湖四海乃至国外的学生带来的各种地域文化,更要能容纳边疆多元的民族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汇聚成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优秀的云大校园文化还要能引领地方先进文化,在边疆地区产生普遍影响,尤其要能通过培养留学生、文化交流等各种渠道辐射到南亚、东南亚地区,将更多的人和地域包容到云大文化圈中来。
有容乃大,云大校园文化要能“容”,才能有“大”气魄,才能以文“化成天下”。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云大“立足边疆,辐射两亚”的办学特色!
“点评”
校园文化是双向的,本文正是从双向出发,分析了容入与容出,并结合了本校的文化特征,体现出了云大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