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29186800000026

第26章 云大·感动

卫魏,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05届硕士研究生。

记得去年要来昆明复试的那一段日子里,在郑州因为地处北方,沙尘暴空前肆虐,到处尘土飞扬,飞沙走石,无论在郑州的哪个大街小巷随便溜达一圈,回来的时候都是“满载而归”——头发上、衣服内、鞋子里,甚至是连耳朵和嘴巴里都是尘土,让人觉得烦闷不堪,有时候便觉得,尘土不仅是笼罩在人们的身上,更是侵入到人们的心里,逐渐吞噬着原本生机活跃的心,就像沙漠逐渐吞没绿洲一样,让人逐渐变得压抑、焦躁,大声呐喊着想要寻求解脱。

于是,昆明之行,便成了那时心底最深处的渴望。

辗转地换了两趟列车,颠簸地坐了两天两夜的硬座,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外出至少2000公里远门的女孩子来说,缺吃少喝,睡眠不足,生理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整个旅程让我疲惫不堪,但在困顿之余——或许别人看不出——我能清楚感觉到,每接近一分昆明的土地,心里的生机就复苏一分……当跨进东陆大门,真正触摸到云大的那一刻,我分明听见心里的沙漠崩溃的轰然之声,我知道蛰伏在心里已久的生机以及渴望破蛹而出,整个人不能控制地变得生机勃勃。但是,我又毫无预兆地有一种哑口无言之感,因为,云大之美、之秀、之灵、之韵,不是我事先想好的任何一个溢美之词所能够表达,也不像我能想象出的任何一幅美景。生平第一次,我晓得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何意。那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潦倒之极的乞丐,本以为此生一顿酒肉足矣,而上天却在此时恩赐自己一大堆黄灿灿的金子一般,云大之美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此时拈笔已久,却仍不知在何处下笔,“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古人尚且如此,我一个后生之辈更怕辱没了云大之风范。我只知,她既有南方婉约之秀韵,翠竹葳蕤,花香袭人;但分明融合了北方的豪迈之气,古木参天,松涛阵阵。她虽不似九寨沟一样具有上天赐予的鬼斧神工般的幻境,但她的美却比九寨沟更加浑然天成,更具灵气。古老粗壮的银杏树髯须纠结,豪迈地直耸天际,而在他们身旁,海棠花却似绝代美姬一般,云霓翩飞,娇容媚人,巧笑倩兮间洒落一地的如梦似幻……刚与柔交错,力与美交融,却没有丝毫的突兀之感,只觉韵味更甚。云大正门前,历史悠久、久经风雨的会泽院在九十五级台阶前守望着历史的沧桑变幻,其周围的亭台楼阁、流水曲径也似乎诉说着犹如白云苍狗般的人生。与其相对而立的,则是刚落成不久的文津楼,气势恢弘,生机盎然,里面的设施是根据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设,现代气息十足。仰望这两处建筑,你仿佛能听见古与今的对话,历史与现代的交流……

云大呵,其美让人驻足,其韵使人留恋,而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则令人一醉不愿醒。随便触摸云大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你能采撷到满怀的文化风韵;静坐在云大的每一个角落,历史的积淀也会丝丝地渗透到你的骨髓。且不论闻一多先生如何拍案怒起,也不论熊庆来校长如何力排众难,发展云南大学,更不论西南联大的历史洪流如何冲刷过去,单看“会泽百家,至公天下”八个气势磅礴的大字,心里的震撼就会经久不息,没有历经沧桑,何敢出此豪言?没有博采众长,何敢为一家所用?

从去年复试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此刻,坐在听松苑前,聆听着鸟儿的啁啾和花儿落地的声音,享受着清晨的阳光透过银杏树筛落到地上的点点日光,品尝着古老的钟楼传来的沉沉古意,心里的感动又如往常一样,丝丝地钻出骨髓,渗透到云大的每一处……

突然发觉,只要本质是好的东西,那么,它带给人们的感动便是永恒的。

“点评”

本文以自己来云南大学考研、读研的亲身经历,全面描述了对云南大学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切深感受。作者第一次出远门,从祖国的北方到南方,穿过半个中国,长达2000多公里,被云南大学美丽的校园所吸引和陶醉。该文真实朴素,文笔优美,读来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