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29186800000024

第24章 银杏树下的沉思

周正富,云南大学经济学院2005级国贸专业本科生。

银杏吐绿,落日余晖下的海棠更显娇艳,钟楼的钟声萦绕在耳边,蝴蝶在海棠丛中翩翩起舞,漫步在银杏道上是一种享受。以前总认为读书是一件最苦的事。进入云大快两年了,在浓厚的大学文化熏陶下,才真正地明白,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大学是读书的好地方。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是读书乐,乐读书的极致境界。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四野动,风动,水动,心不动,无闲事扰人。”这是读书的又一境界。

我们曾在“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校训前,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求一等学识,立一等品质,发扬“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

求一等学识,必须读有字之书。正如培根所言:“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眼慧,哲理使人深刻”。读有字之书,可以看到孔圣人的要言妙道,领略到莎翁的文采风流,倾听司马迁的千古绝唱,陶醉于曹雪芹的行云流水,感叹鲁迅的入木三分。当你轻轻翻开书页,能感受到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人情的美妙。读到痴迷时,沉浸其中,便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也会像陶渊明那样“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到此,或迷雾具散,绚日重现;或偶有发现、茅塞顿开;或灵感突袭、文思泉涌。读成套的丛书或全集,类似于吃满汉全席;读简便袖珍,则犹如街头点心;读武侠好比嚼大块红烧肉;读名家随笔,就像品清煮鲫鱼汤……书中滋味无限。读些感悟人生的文章,或有消遣、娱乐之功效的文字作品,心中乌云尽散,阳光普照,欢愉复回;读些令人回味无穷的语段、语句,会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之感;读些精雕玉琢的小品、美文,会有一种强烈的意念让你将之据为己有,以便日后享用、琢磨。读有字之书贵在求其理,我们真正的目的是将学到的理用于实践。为求一等学识,我们必须发扬孔夫子读书破万卷、韦编三绝的精神,有苏轼读尽天下书的气魄。

立一等品质,须读无字之书。有字之书用眼读,而无字之书却要依靠心灵去“感读”,在不断反思中“悟读”,在具体实际行动中“活读”,在人生路上“苦读”。读无字之书更能让人震撼、警策,实现心灵深处的革命。有字之书要读,无字之书更要终生读——春读百花,夏读凉风,秋读皓月,冬读飘雪。童年读摇篮,少年读天真,青年读爱情,中年读人生,老年读天伦。从孩提读父母的笑容到暮年读死神的召唤……读无字之书,能给我们真实的想象,全新的感受和无尽的感叹;能学到做人处世之法;能领悟到成功之道,助我们在人生路上驰骋奔跑、如鱼得水,施展满腔抱负,成就一生事业。读无字之书,我们得到宽容、乐观、奉献、博爱、谦虚,摒弃狭隘、悲观、自私、嫉妒、骄傲。升华了我们的人格,陶冶了我们的情操。为求一等品质,我们须“悟”读这无字之书。

人生在世,目之所能是读,耳之所闻是读,体之所察是读,心之所阅亦是读,无论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都得用心读。

清心寡欲,方可读得好书。为成就功名而读书,累;为卖弄风雅而读,俗;为搏红颜一笑而读,浮。

心如止水,静如磐石,方可悟得书中之道。心乃动根,心动躁生,躁生而意乱,意乱则神散,神散则读书不成。故静心是根本,达物我空,动静两忘,方能彻悟书中之道。

无论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力求三性:韧性、记性、悟性。有韧性没记性,白读;有记性没悟性,书是死书。

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都是令人心醉神迷的天籁之音,从幽蓝而寂静的夜色中传来,从希腊、地中海、丝绸之路、金字塔顶开始飘荡,此起彼伏,布满地球以至整个璀璨的宇宙。

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能知晓人生之雅,体味天地之大,寂寞时不孤独,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

物欲横流,都市喧嚣,人心难免浮动,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望着尘土飞扬的大街,我们的心情总是被世俗的激流所湮没,唯有大学这方净土才是读书之圣境。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学到可以享用一生的东西。

八十几载悠悠岁月,铸就了东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指导下,在东陆的我们焉能求不到一等学识、立一等品质呢!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充分展现“立足边疆,辐射两亚”的办学特色,谱写云大历史新篇章。

“点评”

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大学这座文化圣殿中,对“求一等学识,立一等品质”的感情,并进而谈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为何读书,但对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思考,还应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