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29181800000048

第48章 木牛流马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讲述了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发生的一段神奇的故事。诸葛亮想从后路包抄司马懿,但笨重的双轮马车根本无法翻越蜀国崎岖的栈道。然而,诸葛亮最后还是把天府之国的粮食运进了关中,运到了战争前线,驮载粮草的就是“木牛流马”。

那么,什么是木牛流马呢?

巴蜀栈道曲折狭长,长约600公里,人称“五尺道”。惟有木牛流马,成功地征服了这艰难的道路。《诸葛亮集》中就曾记载:“木牛者……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沧海桑田,古人没有为我们留下图纸和说明,这些只言片语,无法解释现代人心中的谜团。于是,关于木牛流马,有了种种不同的传说。

虽然不知道谜底,考古专家们还是根据历史文献中的蛛丝马迹找到了解谜的线索。所谓“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相当于载着250千克的粮食,按照每两三个月往返一次的速度进行运输。而木牛流马从设计制作,到投入使用,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按照这样的运力和速度,为蜀国10万大军运输粮草,车辆总数应当不会少于几千辆。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就说明木牛流马的结构不会过于复杂。同时,纯木质的材料构成,又表明车体间存在着比较大的摩擦系数,所以,类似永动机的说法难以成立。就此,考古专家们推断,木牛流马很有可能是汉代的鹿车,也就是独轮车。

上古时代的运输,全靠人力来完成;后来,又以马、牛等牲畜来驮运。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车这种陆地运输工具。秦汉时代,以双轮车为主。到了汉代,还出现了稳定性强、载重量大的四轮车。然而,这些车辆对于路况有着很高的要求,一旦遇到崎岖狭窄的道路,就无能为力了。西汉末年,独轮车应运而生。因为只需一个轮子,轻巧方便,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适用性。山东嘉祥武梁祠画像石中,就保留有当时独轮车的画像记载,而这距离诸葛亮的出生,至少还有30年的时间。正是在这样的启发下,诸葛亮设计出了“人不大劳,牛不饮食”的木牛流马。

其实,将独轮车说成木牛流马,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它的结构形式是模仿牛马的驮运。

今天山区的老木匠在制作着独轮车,其制作方法,跟1000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拱起的车梁如同牛马的脊梁,而两只用来运载货物的车筐分别放置在两旁,仿佛搭在牛马背上一样,不同的只是牛马的四肢变成了一个轮子。车子依靠人的推动来前进;当物品特别沉重时,可以一人或一畜在前拉,一人在后推,共同协作。此外,车轮处还设计了一个车闸,轻轻拉动线绳,就可以控制车速。

比起汉代的独轮车——鹿车,木牛流马有了不小的进步。鹿车的重心位于轮子着地点与推车人把手处中间,也就是支点和力点的中间。这样一来,从杠杆原理上看,人们推着鹿车,必将花费很大的力气,上面往往只能运载一个人或一个箱子。木牛流马则不同,它在左右两边对称放置了两个筐子,拉长车身,把作为支点的车轮移到车子的中部,如此调节,大大减轻了推车者所花费的力气,运载量更是比鹿车增加了一倍。

然而,关于木牛流马还有许多神秘的传说。比如,原始的木牛流马是否真的有令人迷惑的牛头马面?牛头中是否真有一个秘密机关,拉动后方可行走?这些千年的谜题,也许要等明天的人们才能解开了……

时光飞跃到21世纪,公路上穿行的是越来越先进的汽车,可谁也不能忘记,在悠悠的岁月中,那一部部推着历史前进的独轮车。直到今天,在那遥远的山区小路上,人们依旧能看到它身影,听到那车轮压在山路上的吱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