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科技发明的历史长河
29181800000046

第46章 喷水鱼池

在一些旅游胜地,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群人围着一个盆,用力地搓盆的提手,希望能把盆里的水搓出水花来。

那么这个盆为何能够喷出水花呢?

洗在古代是盆的意思,这种奇妙的盆,边上有两个把手,底部刻有纹饰,刻有鱼纹的称为鱼洗,刻有龙纹的叫做龙洗。在盆里注上水,用手摩擦盆的双耳,也就是把手,鱼嘴或龙嘴处会有水花飞溅,同时盆还会发出悦耳的嗡鸣声。

喷水鱼洗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器皿,自古便是王公贵族的玩物,那么它最早是由哪个朝代的能工巧匠制造出来的呢?

它的真正起源是北宋时期,因为在南宋时期王明清写的《挥麈录》一书中记录了一个北宋后期各国战乱的故事,其中提到公元946年晋帝向辽太宗投降时献上的一个瓷盆,盆的底部画有两条鲤鱼,盆中装满水时,鱼便跳跃如生。现在看来,刻画的鱼是不可能活的,但是如果摩擦盆的双耳,盆边喷出水花,就像鱼在跳跃一般了。宋代的另一本书《春渚纪闻》中也提到了这个故事。可这个瓷盆和我们所说的铜洗有什么关系呢?

宋代还有个作家叫何子远,写了一本书叫《春渚纪闻》,书末记载:至今,句容人铸铜为洗,用其遗制也。他写书的时候,北宋时候大概是11世纪初,句容就是现在的南京句容县、扬州一带,那个地区已经开始用铜来铸造这样的洗,也许同样能够使鱼像“活”了一样喷起水来。

由于目前发现的鱼洗或龙洗都是传世之作,最早是明代的,所以只能从文献上判断洗至少出现在北宋时期。当时的句容人已经有意识地用铜来铸造喷水鱼洗。但他们为什么用铜,而不用其他的金属来铸造鱼洗呢?

这是因为古代人认为铜是万物当中最精华的东西,认为它不易生锈,不易剥落,铜做成洗比较好。

面对喷水鱼洗,许多人都会跃跃欲试,人们也都希望自己能搓出水花四溅、水珠喷射的景象来。其实,如果搞清楚鱼洗为什么能够喷水,得其章法,人人都能成为高手的。

盆中刻画的生灵当然不能喷出水柱,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盆受摩擦后,盆体在垂直于水面方向产生的一种振动。

这在科学里面叫做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这种振动在生活中和工程里是很多的。最典型的是拉提琴或者拉二胡,用弓去拉弦的时候产生的振动,它的原理也是这样。

拉琴时,琴弓摩擦琴弦,使琴弦产生振动。听到的声音在声乐中叫做基音,是由琴弦的基本振动所产生的。在这个振动中,两边不动的点叫波节,中间振动幅度最大的点叫波腹。

而用手摩擦盆的双耳时,盆壁产生振动,就像盆边有几双手在有节奏地拍击水面,水面形成波浪。波浪最大的地方也就是盆壁振动幅度最大的地方,称为波腹。不动的地方称为波节。

聪明的古人将鱼的嘴刻画在波腹处,浪花就好像是从鱼嘴中喷出一般。那么,摩擦这个鱼洗有什么窍门吗?

如果鱼盆是非常均匀的,盆的双耳也非常均匀的话,那理论上就可以分析出来,手向反方向运动,同时手又比较松弛,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四个点的跳水。

如果将盆双耳的连线定为X轴,它的垂直线定为Y轴,手的这种摩擦激励则使得盆壁对X轴和Y轴产生反对称的基本振动形态,振动频率每秒可达100次,振动形成4个波腹。波腹处,盆壁的微幅高频振动使得盆壁拍击水面,激起水花,出现4个点的跳水现象。同时,盆体的高频振动也产生嗡鸣声。

如果把手绷紧一点,同向的搓动,就会出现6个点跳水的。

因为此时手的摩擦容易使盆体产生对X轴反对称,对Y轴轴对称的基本振动形态,形成6个波腹,也就是6个点的跳水现象,而振动频率则高达每秒300次。

如果手再绷紧些,力量再大点,它可能会出现8个点、10个点或者12个点、14个点,双数,都可以出现这个花纹的。

也就是说,这种游戏实际上和手的张弛度、盆的均匀度有关。

了解了成为高手的秘诀,可不要忘了,在操作前,一定要将手心的油脂洗掉,才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在古玩旧物市场,也有一些仿制的喷水鱼洗和龙洗。

如今这一旧时王谢堂前的玩物,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

中国先人独有的这一发明创造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力学系王大均教授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研究这种神奇的现象。

古人当初也许是无意间发现了鱼洗的喷水现象,但是在科学发展的今天,鱼洗的价值已不仅仅是它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在于它的科学价值。

在喷水鱼洗的研究过程中,引发出另外一个科学问题,就是横向的高频激励会使得水产生很低频的重力波的运动,这是一个非常强的非线性行为。

也许在将来,某些空间飞行器的运动稳定性问题,可以借助这个鱼洗建立简单的模型来破解。

我们的先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小小的鱼洗不仅使不可见的盆的振动转化成看得见的水的波动,还给现代前沿科学带来了启示。

(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