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世界上许多地方开始使用硝化甘油以来,爆炸事故此起彼伏。
有一次,罗伯特把12瓶硝化甘油带到外地去演示。演示完毕之后,剩下两瓶交给一个技师。那人乘上一辆驿车,把装有两瓶硝化甘油的箱子捆在车顶上。技师安全到达目的地后,取下箱子一看,大吃一惊:箱子里只剩下一瓶硝化甘油,另一瓶已不知去向了。想到万一落到不知道那种东西的危险性的人手里便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他急得直冒冷汗,慌忙沿原路往回找,结果发现一个伐木工人正在用瓶中的油擦皮鞋呢!
还有一次,一辆装运硝化甘油的马车,在行进途中,油液从贮罐里泄漏出来,一滴一滴落在车轮上,赶车人见免费得到润滑油,心里倒十分高兴,绝没有想到死神已经在车边转悠……
1865年8月,一位德国籍推销员在纽约市格林尼治街的怀俄明旅馆租了个房间,把一只木箱交给旅馆里的行李搬运夫照管,说是几天后来取。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有十来个顾客在酒吧间喝酒时,嗅到一股刺激性的酸味,循着气味去找,发现从储藏室的一只木箱里正腾腾地冒出淡红色的蒸气,急忙把搬运夫找来询问原委,原来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把这只箱子当搁脚凳,有时还踹着它擦皮鞋。
一名顾客协助他把箱子抬到街上扔掉,木箱一触地就爆炸了,把旅馆以及整条街的玻璃都震碎了,有18个人受了伤……
1865年12月,一次更令人惊心动魄的爆炸消息来自德国的不来梅港,约有200人受伤,28人死亡。
1866年3月,在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个货栈里存放了两箱硝化甘油,突然发生爆炸,货栈变成一堆瓦砾。
同年4月,在旧金山某公司的货栈里,硝化甘油发生爆炸,死亡14人。
随后,加利福尼亚的科尔法克斯又发生一起硝化甘油爆炸,6人丧生。
不久,在利物浦的一艘轮船“欧洲人号”上发生的爆炸事件引起了更大的骚动。在这场不幸事件中,有26人丧命,25人受重伤。
接着,阿尔弗雷德又读到来自欧洲的惊人消息:他在汉堡附近建造的一座名为克鲁姆尔的工厂炸毁了;继而在挪威莱萨克的工厂也焚毁了。
在那个时期里,由硝化甘油而引起的爆炸事件,像流行性瘟疫一样蔓延于世界各地。工作人员伤亡和运输工具、仓库被毁的爆炸信息,接踵而至。
由于阿尔弗雷德及其有关公司是提供这种“灾难产品”的元凶和基地,因而也就成为抱怨、谩骂和攻击的对象。这时,对阿尔弗雷德的打击,不仅仅限于名誉和声望受到损害,而且更严重的是,他的公司和新开辟的市场遭受严重的影响。这是由于用户和公众的恐慌情绪增长了,用户所在国当局也采取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甚至有些国家颁布禁止进口硝化甘油的命令,从而使已投产的工厂濒临破产,使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的工厂被迫搁浅。
这时的阿尔弗雷德就像一个赶赴火场的消防队员,穿梭来往于美国和欧洲之间。为了消除硝化甘油接连的爆炸事件对他的企业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他四处奔走,做演讲,进行现场试验,以证明使用硝化甘油时,只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就不会招致意外的危险。
但是,真正驱散笼罩在人们心头上的恐惧乌云,使硝化甘油的生产和应用步入复苏和发展阶段的是,阿尔弗雷德又搞出了一项重大的发明。
一天,他偶然观察到盛装硝化甘油的马口铁罐外壁上附着一层糊状物,原来是泄漏出来的硝化甘油被储罐外面的涂料硅藻土所吸附。他一见这种糊状物,不禁喜出望外,他一直朝思暮想的硝化甘油吸附剂,就这么轻易地被他发现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哇!这种吸附剂就是许多地方都有的硅藻土。
1867年,阿尔弗雷德在公司新经理卡尔·迪特默的协助下,对被吸附在硅藻土上的硝化甘油炸药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硝化甘油的固体炸药,不仅保持了液体硝化甘油原有的爆炸威力,而且还杜绝了液体硝化甘油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具有运输和操作上的安全可靠性。
这种新型固体硝化甘油炸药被命名为“达那炸药”,也有人称它为“猛炸药”。由于这种炸药具有优异的性能,阿尔弗雷德相继在几个国家获得了专利,应用的范围迅速打开,把筑路和开矿工程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诺贝尔的企业也迎来了一个辉煌发展的时期。
1868年2月,他荣获了瑞典科学院颁发的金质奖章,这是为“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有杰出的、独创性的著作,或者曾作出对人类有实际价值的重要发现”的人而设的大奖。
阿尔弗雷德获此殊荣自然很感幸运,不过在他的喜悦里也蒙上了一层阴影。因为那奖章不是单独奖给他个人的,而是奖给他和他父亲两个人的。奖状上写着:
鉴于伊曼纽尔·诺贝尔为使用硝化甘油作为炸药作出贡献,尤其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甘油炸药,特予奖励。
阿尔弗雷德对奖状的措辞并无意见,使他感到愤愤不平的是,他父亲把奖章据为己有,而不想交给他。当然,他父亲这么做,也是有他个人的打算。他认为如果把奖章交给儿子,那就意味着这项荣誉的获得主要应归功于儿子,这是这位争强好胜的老人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的事情。
达那炸药这一新产品引起了全世界很大的兴趣,虽然刚开始时遭到几个国家的抵制,但很快便突破各种障碍,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销路,使产量逐年增加。从阿尔弗雷德本人列出的生产数字,可以看出他的企业兴旺发达的状况:
年份产量
1867年 11吨
1868年 78吨
1869年 185吨
1870年 424吨
1871年 785吨
1872年 1350吨
1873年 2050吨
1874年 3120吨
与此相应,诺贝尔家的达那炸药工厂,也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从1865年至1873年,阿尔弗雷德先后在瑞典、德国、挪威、奥地利、美国、芬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瑞士、意大利、葡萄牙、匈牙利等国家建立了16座工厂。至此,他的工业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
这期间,他过着一种得不到休息的紧张生活,他没有一天不面对着各种重要问题的困扰:公司的财务和组织,可靠的合作伙伴和助手的遴选,合适的监工及技术工人招聘,厂址选择和施工计划以及根据各国的法律必须采取综合的安全措施等问题,都需要他亲自过问。
不管他在哪里,都能显示出他那惊人的效率和非凡的精力,这表明他是一位熟练的和有鼓舞力量的生意人和天才的组织者。但是,平心而论,他对这方面的工作一直都没有兴趣,把这类事务看成是痛苦的负担,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工作的一种干扰。他非常渴望他一个人躲在实验室安静地进行试验或者凝神思索的时间,能多于为了烦琐的公司事务而不得不同各国有关当局、公司和各种人物打交道的时间。因此,一有机会他便躲进实验室,从事科学实验。
总的来说,阿尔弗雷德的事业是由两部分工作组成的:一部分是炸药的前期研究开发;另一部分是炸药研究成果的应用开发。他对前一项工作兴趣较浓,而对后一项工作的事务性感到厌倦。正是这两种兴趣不同的工作,轮番占有他的时间和精力,两者结合起来促进他整个事业的发展。用现代的语言来说,那就是他在开发与应用两个方面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他将研究成果很快地推向生产,再根据生产中提出的新课题,进一步搞研究开发。比如,阿尔弗雷德用硝化甘油和硅藻土制成新型的猛炸药,具有安全可靠、运输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同时,这种猛炸药的生产,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发现由于硅藻土在爆炸过程中不参加化学反应,又吸收了部分热量,致使猛炸药威力低于纯硝化甘油。于是,他又率领助手进行改进实验,经过一番探索,他认定硝石粉、松香、糖、淀粉等都可以代替硅藻土用作硝化甘油的吸附剂。不过,他对这些研究成果仍不满意,因为那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猛炸药威力不够大的弱点。
在这种情况下,阿尔弗雷德毅然停止了对猛炸药修修补补的研究试验,以极大的胆略和气魄,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他想把当时与硝化甘油并行于世的另一种炸药硝化棉的优点,与硝化甘油的长处融为一体,制成一种威力大、安全性能好的新炸药,使它既能超过猛炸药,又能优于硝化棉。
1875年的一天,阿尔弗雷德在实验室工作时,玻璃试管破裂,把他的手划破了。他的助手用哥罗丁(一种名叫硝棉胶的创伤膏)给他敷了伤口。
夜里,他手指疼痛得难以入睡,不由得又想起了试验的事情。他想,既然这种胶质物在它所含有的液体挥发后,能形成一种薄膜封住伤口,那么是不是可以设想,先将某种硝化纤维溶于乙醚或酒精等易挥发的溶剂中制成胶棉,然后再将它与硝化甘油混合,从而制成新型炸药呢?
想到这里,他猛然翻身坐起来,穿上衣服,到实验室去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他在实验室里彻夜工作,到曙光初照时,他的试验成功了,制成了炸胶样品。
后来,又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不断地改变配方,终于制成了较理想的“炸胶”,引爆后,其所含的硝化甘油与硝化纤维全部燃烧,产生强大的爆炸力。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番研究,他又制成了名为“巴立斯梯”的无烟炸药。这种炸药能用作各种火炮的发射药,在炸药发展史上又树起了一个里程碑。
由此可见,阿尔弗雷德在炸药事业上涉足了两大领域:在研究开发领域,他研制成硝化甘油炸药、猛炸药、炸胶和无烟炸药;在生产领域,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生产上述产品的企业王国。他一生正是以他在这两个领域的艰苦奋斗和卓绝业绩,使他荣登炸药之王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