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29163200000024

第24章 常见临床证型

一 肝血虚证

“概念”

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量少、肢麻震颤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本证多因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重病,失治、误治伤及营血所致。

“证候分析”

(1)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眩晕耳鸣,面白无华;

(2)目失所养——视物模糊或夜盲;

(3)肝主筋,血虚筋脉失养——肢体麻木,爪甲不荣,关节拘急不利;

(4)血虚生风——手足震颤,肌肉动;

(5)肝血不足,胞宫空虚——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6)血虚——舌淡,脉细。

“辨证要点”

本证以眩晕、视力减退、经量少、肢麻震颤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二 肝阴虚证

“概念”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病因”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致肝失濡养、头目与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证候分析”

(1)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2)络脉失养,虚火内灼——胸胁隐隐灼痛;

(3)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手足蠕动;

(4)阴亏津不上承——口燥咽干,舌干少津;

(5)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面部烘热或颧红;

(6)虚热内蒸——五心烦热、潮热;

(7)虚火内灼营阴——盗汗;

(8)肝阴不足,虚热内扰——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三 肝郁气滞证

“概念”

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或脘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病因”

本证多因精神刺激,情志不遂;病邪侵扰,阻遏肝脉;受其他脏腑病变的影响,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证候分析”

(1)肝郁气滞,气机不畅,经脉不通——胸胁、乳房或脘腹胀闷窜痛,情志抑郁易怒,喜太息;

(2)梅核气——肝郁气结痰凝,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

(3)痰气搏结于局部——瘿瘤、瘰疬、乳癖;

(4)肝郁日久,气滞血瘀——胁下积块;

(5)肝气郁滞,气病及血,冲任不调——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

(6)肝病之脉——脉弦。

“辨证要点”

本证多与情志因素有关,以情志抑郁、胸胁或脘腹胀痛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四 肝火炽盛证

“概念”

指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以头痛、烦躁、耳鸣、胁痛等与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肝火上炎证、肝经实火证,简称肝火热证。

“病因”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其他脏火热累及于肝、肝经气火上逆所致。

“证候分析”

(1)肝火炽盛,火热上炎,肝火循经上攻头目——头晕胀痛,面红目赤;

(2)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互为表里,肝热移胆,循经上冲——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

(3)肝火上炎耗津,挟胆热上蒸——口苦咽干;

(4)肝失条达柔顺之性——急躁易怒,胸胁灼痛;

(5)肝藏魂,心藏神,热扰神魂——不寐或噩梦纷纭;

(6)热盛津耗——尿黄便结;

(7)肝火内盛,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8)肝经实火炽盛——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头痛、烦躁、耳鸣、胸胁胀痛等与实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五 肝阳上亢证

“概念”

指肝阳亢扰于上,肝肾阴亏于下,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本证多因素体阳盛,性急多怒,肝阳偏旺;或长期恼怒焦虑,阳气偏亢而暗耗阴液;或平素肾阴亏虚;或房劳太过,年老阴亏,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所致。

“临床表现”

“证候分析”

(1)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

(2)阳亢于上,阴亏于下,上实下虚——头重脚轻,步履不稳;

(3)肝木失涵,失其柔顺之性——急躁易怒;

(4)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阴虚,筋骨失养——腰膝酸软;

(5)阳亢阴亏——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弦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软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六 肝风内动证

泛指因风阳、火热、阴血亏虚等所致,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根据病因病性、临床表现的不同,常可分为肝阳化风证、热极生风证、阴虚动风证和血虚生风证等。

01 肝阳化风证

“概念”

指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本证多由肝阳素亢、耗伤阴液,或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阴虚日久而化风,从而表现出具有“动摇”特点的证候。

“证候分析”

(1)肝肾之阴素亏,不能潜藏肝阳,肝阳亢逆化风,风阳上扰——眩晕欲仆,头摇;

(2)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步履不正,行走飘浮,摇摆不稳;

(3)气血随风上逆,壅滞络脉——头痛;

(4)足厥阴肝经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语言謇涩;

(5)肝主筋,风动筋脉挛急——项强肢颤;

(6)阴亏筋脉失养——手足麻木;

(7)肝肾阴亏阳亢——舌红,脉弦或脉细;

(8)肝阳亢逆,气血逆乱,挟痰上扰,蒙蔽清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

(9)风痰阻络,经气不利——口眼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

(10)风火痰盛——舌红苔黄腻,脉弦或脉细。

“辨证要点”

本证以眩晕、肢麻震颤、头胀痛、面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斜、半身不遂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02 热极生风证

“概念”

指邪热炽盛,热极动风,以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本证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病因”

本证多因外感温热病邪、邪热亢盛、热闭心神、燔灼筋膜、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

“证候分析”

(1)邪热亢盛——高热;

(2)热陷心包——神昏、躁扰如狂;

(3)热灼肝经,筋脉挛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4)肝经热盛——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高热、神昏、抽搐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03 阴虚动风证

“概念”

指肝阴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与阴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本证多见于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证候分析”

(1)肝阴不足,筋脉失养,筋膜挛急——手足震颤、蠕动或肢体抽搐;

(2)阴虚不能上滋——头晕、眼花、耳鸣,阴虚内热之征象。

“辨证要点”

本证以眩晕、手足震颤、蠕动与阴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04 血虚生风证

“概念”

指肝血亏虚,虚风内动,以眩晕、肢体震颤、麻木、拘急、动、瘙痒与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因”

本证多见于内伤杂病,因久病血虚,或急性、慢性失血,而营血亏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

“证候分析”

(1)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面——头晕、目眩、面色淡白;

(2)筋失血养——肢体震颤、手足拘急、肌肉动、爪甲不荣;

(3)肢体、皮肤失养——肢体麻木、皮肤瘙痒;

(4)血虚——舌淡,脉细或弱。

“辨证要点”

本证以眩晕、肢麻、震颤、拘急、动、瘙痒等与血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七 寒滞肝脉证

“概念”

指寒邪侵袭,凝滞肝经,以少腹、前阴、巅顶等部位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寒凝肝经证、肝寒证、肝经实寒证。

“病因”

本证多因感受外寒、寒凝肝经经脉所致。

“证候分析”

(1)寒邪凝滞肝脉,阳气阻遏,气血不通则痛——少腹牵引阴部;

(2)坠胀冷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巅顶冷痛;

(3)寒则气血凝涩,热则气血流通——疼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4)阴寒凝滞,胃失和降而上逆——干呕;

(5)阴寒内盛——形寒肢冷;

(6)阴寒内盛,寒滞肝脉——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辨证要点”

本证以少腹、前阴、巅顶冷痛与实寒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