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俄罗斯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29148700000016

第16章 培养完整的人——俄罗斯中小学的公民教育(2)

道德教育也就是形成人的良好个性品格的教育,它包括:善良、正直、诚实、勤劳、遵纪守法、集体主义精神等品质的培养。新版《教育学》将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并列置于整体施教过程中个人基本素质的主要方面,强调道德教育在俄罗斯复杂的现代社会条件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西方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的传入,人们对人类基本的道德价值的认识、对社会原已形成的道德准则以及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不从学龄时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观点明确的道德行为辨析使其了解基本的道德准则,不及时揭示道德原理的时代特征,就不能保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全公民。

俄罗斯新时期的道德教育不再是将道德方面的知识“锲入”学生的脑子里、让他们形式主义地记住道德规范、机械地形成行为习惯,而是更注重从人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角度进行活的教育,使学生在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活动、交往、克服矛盾等活动中,通过反复多次的道德判断以及认识、体验活动,发展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习惯、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思维以及其他道德稳定性品质。

6.生态教育

形成相当水平的生态文明,培养学生对待大自然和周围世界的高度责任感和珍惜态度,是新时期公民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等项内容越发受到国际社会和每个国家的重视,俄罗斯学校也将原来的环境教育提高到生态教育的高度,并与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相连,强调提出生态教育的目标和预期效果是:培养个人的生态素质,端正对待自然的态度,确定清晰的生态价值目标和准则,形成与自然交往及保护自然的需求,以及探究自然的技能技巧,以保证每个学生在解决生态问题、生物圈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时,不但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生态教育通过学校教学教育过程和相关课外活动实现,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各有区别。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价值观、对周围环境和双方互动关系的生动的科学认识,掌握对自然环境和人的道德要求,获得健康生活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初步体验。初中阶段致力于形成合理消费、健康生活的认识和习惯,在掌握关于环境的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认识破坏环境的基本危害,进行一定的环保实践活动。高中阶段通过掌握全球、区域和地方三个生态层次的互动关系和现代生态问题的因果知识,树立体现公民个性基本特征的生态责任感。

俄罗斯的公民教育也被视为一个综合的、动态的体系,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个主要方面,还包括经济教育、审美教育、无神论教育、劳动教育、性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不断增加着新的内容,如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

四、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主要途径有教学、课外活动、学校民主生活、课题设计活动、网上教育。

1.教学包括专门公民课和各学科渗透

俄罗斯各级学校的公民教育课程基本按先“公民学”后“社会学”的顺序安排课程,并分为必修与选修两类:(1)学前和小学(1—4年级)的公民教育。低年级主要通过道德知识入门、儿童权利、俄罗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义、日常生活、礼仪规范、行为规范、个人安全、家庭关系等方面教育渗透公民教育内容,高年级开始每周设1小时的公民课;(2)基础学校(5—9年级)的公民教育。必修课有“公民学”、“社会学入门”、“权利和政治”、“法律常识”等,选修课有“选举”、“经济常识”、“社会生态”、“宗教常识”等;(3)完全中学(10—11年级)的公民教育。必修课有“社会学”、“法学基础”、“政治学基础”、“政治与法律”、“经济学基础”、“经济与法律”等,选修课有“选举法”、“选举权史”、“社会哲学”、“消费知识入门”等。

另外,公民教育内容还渗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包括历史、文学、外语、科学、艺术、安全常识、体育。社会人文类课程被认为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公民教育的基础,但这并不排斥将公民教育渗透在其他诸如地理、生物、解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中,因为公民教育工作者认为社会问题的讨论与解决、公民知识的形成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与技能。

2.课外活动

主要包括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如,参观国家杜马、地方自治机关、法院等,并了解它们的工作;组织科学小组、学生团体对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并寻求解决办法。

3.学校民主生活

俄罗斯教育界认为,学校民主生活制度的形成是建立有效公民教育空间的第一步。如果学校不民主,任何公民或社会课程都不能独立地培养真正的公民。只有在民主的学校中,才能培养出民主社会的公民。学校民主生活的要素包括:教学过程民主化;鼓励自由、公开讨论学校的公共生活规则,并由学校集体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公开听取意见;公开选举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组成的学校管理机构;在学校内设立人权、儿童权利保护制度;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学校、地区乃至社会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4.课题设计活动

由学校、地区、各公民教育组织围绕公民教育内容设计活动主题,如“我的选择”、“总统”等。学校学生以集体设计方案的形式参加活动。该途径力求使学生不作社会的旁观者,将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在活动中增强参加者的公民意识,增长公民知识,积累公民生活与社会经验。如2000—2001学年中由俄罗斯教育部、《教师报》报社、公民教育地区联合会、萨马拉州公民教育中心组织的“我—俄罗斯公民”全国行动就成为公民教育中课题设计法的典范。参加活动的学生在自己的方案中不仅指出其所在城市、地区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且仔细研究了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并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其中许多方案都很“现实”、“有趣”。这个活动在全俄罗斯得到广泛响应。2001年有40个地区141个方案,2002年第二届时则增至50个加盟共和国、边区、州的500个方案。

5.网上教育

俄罗斯有许多专门的公民教育网站,许多非专门网站则设有公民教育专栏。在这些网站可以看到各种公民知识,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等。另外,网站还介绍各种教科书、教育方法和活动方案,并举办专题讨论。

(二)公民教育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俄罗斯教育界认为,传统的知识传授或智力训练不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方法,真正的公民知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它要求以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方法为主导,如讨论、辩论、竞答游戏、小型专题报告、作文、角色扮演、冲突情境、社会问题方案设计、集体完成创造性工作等。

本文所着重阐述的中小学公民教育既有代表性、又有明显变化的部分。而且,在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理论上的教育内容与学校的具体实践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主要归咎于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实际状况的不稳定性因素。

俄罗斯中小学的个性教育

俄罗斯对公民教育思想体系的研究与制定是从80年代末开始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其和谐发展是俄罗斯中小学公民教育的目标。在现代条件下,最重要的公民品质是自我决定的能力。因为,只有借助这种能力才能理智地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各种条件下的自由与责任的选择。所以,俄罗斯把培养中小学生的个性作为公民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是中小学生个性教育的理论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卓越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的整体观和统一性。具体地说,就是用整体的观点看待德、智、体、美、劳各育。他认为德、智、体、美、劳各育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为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苏霍姆林斯基把道德教育作为学生教育和谐发展的主导部分。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应该成为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生气勃勃的载体,成为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力的支点。苏联时期已经将中小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培养是俄罗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1992年7月10日批准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指出:“教育,是指有利于个人、社会、国家的有目的的教学教育过程。受教育是宪法规定的俄罗斯联邦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力之一。”

1997年6月19日,俄罗斯联邦普通与职业教育部发布命令,决定成立由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参与的有关个性发展、培养和心理学支持问题委员会,并由著名心理学家担任委员会主席。同时成立的还有指定“俄罗斯联邦终身教育系统中个性发展、培养和心理学支持”构想的工作小组。教育部还要求各级教育机构为儿童、青少年开展各种活动创造条件,以促进其个性在学习、社会公益劳动、科学与艺术与创造、体育运动与休闲时间内的自我发展。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形态的改变,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稳定,都对社会风气、社会道德面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中许多负面影响来势迅猛,涉及范围广阔。

因此,学生接受系统知识学习阶段所进行的公民教育,对于他们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中小学教育中促进个性发展的措施

1.中小学课程设置个性化、多样化

(1)俄罗斯联邦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教育机构基础教学计划,是国家的基本性规范文件。“基础教学计划”由不变部分与可变部分组成。前者包括俄罗斯联邦各学校的统一必修科目(母语、第二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数学、自然科学、保健——体育、技术)和最低授课时数,后者包括地方性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各地方——州的教育行政机关及学校可自行决定教育的内容。所谓地方性必修是指某一地方所有学校必修的科目和授课时数,其目的是加深或巩固不变部分的教学内容,如:外语、韵律体操、伦理学、经济学入门、发展课等;选择性必修规定了各学校设计、选择的科目和授课时数,可由学生根据爱好、兴趣、特长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设置个别教学计划课程,实施个别和小组教学形式。

(2)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教学大纲、教学法参考资料和教科书编制中的人文价值取向。1994年,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设置了新的不同水平的文学阅读课程;编制了带有鲜明的生态学倾向的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开设了综合课程“民族学导论”、“你的宇宙”等;出版了8种新的的平行的教学法丛书。

此外,人文学科的内容也进行了更新,增设了《逻辑学》、《心理学》、《电影制作》、《荧屏文化》、《宗教音乐》等科目。

人文学科的开设从直线式过渡到圆周式。教育部还为加深学习的人文学科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同时,还为10—11年级自然科学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新的人文学科的教学构想。

(3)在自然——数学类学科的教学方面,俄罗斯学校在继承其重视自然——数学教育的传统,努力维持现行大纲与教科书高度的科学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出要编写不同难度水平的教科书,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自然——数学教育的改革主要反映在对侧重面与水平的区分。学校的基本教学计划中充实了下列综合性课程:《生态学与辩证法》、《人与自然》、《自然的利用》等。同时,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生态学的内容也进行了更新。除此以外,还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技术学”,其中包括劳动与职业教学大纲、制图和“作为人的日常生活手段的技术学”课程,如:“公民与家庭”(5—9年级)、“人——劳动——职业”(8—9年级);选修课程:《艺术刺绣》、《艺术编织》。以及5—7年级的《劳动教学》,5年级的《布料加工》、《烹饪》等。1995年度,教育部制定了适用于侧重人文方向的学校的自然科学类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了综合理科课程,并为基础学校与中等学校编写《生态学》、《性学》、《学生生活活动安全基础》等的教科书。

(4)俄罗斯普通教育办学多样化和个性化,各种模式并存,整体水平很高。莫斯科954中学七年级后分流,可学经济、商业、法律等的课程,其中一部分是大学课程,由函授大学教师上课,成为一种大学预科模式。现有四个试验班,收费学习,学生毕业后可考试进大学,免试进函授大学或找工作,出路很广。莫斯科825中学由著名教育家格拉柯夫斯克任校长,九年级后经筛选保留两个班。以普通教育为主,同时预学师范课程,50%的学生毕业后进师范大学。该校师资队伍极强,有2名教授,3名教育学博士,许多教师进修研究生,而且大部分教师为格拉柯夫斯克院士的门生。

发展性教学、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结合是俄罗斯21世纪基础教育的主要策略,新的培养目标将摆脱苏联时期对学生规范培养的影响,转向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个性化教学在整个教育中的位置,强调个性成熟、自我表现意识、自我形成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兴趣,侧重学生个人学习技能和良好思维方式的形成。

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扩大,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基础教育内在价值的统一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个性化教育则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形式。目前,俄罗斯正在进行改革,基础教育学制向国际标准过渡,教育内容倾向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把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公民作为教育目标。根据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中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的推测,这一改革将在10—15年内实现。

2.中小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课堂教学自然占有最为突出的位置,但课堂和校园之外的活动如今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强壮体魄,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的众多可能与机会,实际上也是他们积累知识、学习本领、增长才干的第二课堂。

(1)课外活动设施与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