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学习突破
29133800000023

第23章 掌握高效的听课方法

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战场”,上课的过程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同学们应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45分钟,高效地学习。

听的含义不是被动地听别人在说什么,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倾听和思考。同学们一定经常听到老师强调听课的重要性,但如果我们给听课最好的效果打100分,大多数同学甚至还达不到60分的及格线。原因是你听得还不够仔细。

课堂上如果我们能够认真聆听老师讲课,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发展智力、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掌握高效的听课方法,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

□课前预习是重要一环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具体地讲,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同一班级,坐在同一教室,听同一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但同学们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水平却大不相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同学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某些内容听不懂,一个地方卡住,其他地方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听课完全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一节课下来似懂非懂,遇到障碍更像听天书。

而有的同学在课前做了充分预习,听课是有备而来的,大脑中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因而听起课来就不会感到茫然了。

如何才能做好课前预习呢?

◎疏通:将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先看一遍,疏通文字,大体了解课本中的意思。

◎摘录:准备一个预习笔记本,将预习过的重点和要点抄录在上面,或者在课本上做上标记。

◎质疑:对教材上不理解或含糊不清的地方可以在书上打上,或将其记在预习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如果还是听不懂,就要向老师提问。

◎求解:查找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试着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回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预习完后,把课本合上,将独立看过并初步理解的内容回想一遍,课本中共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还有哪几个问题不明白等等。这样可以起到检查预习效果的作月。

预习时虽然不能把教材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自己弄懂的东西,我们对它会产生兴趣。虽然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我们会对它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

在预习时应注意下面七个问题:

一、要根据老师的授课特点预习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讲课的特点都不同,有的老师讲课基本依据课本,但展开得比较丰富,有的老师讲课完全是教材的展开、升华。

二、善于联系旧知识

预习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即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促进新课程的学习。

三、根据课程的特点预习

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预习,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而定。比如英语每堂课语法单一、单词量少,只稍作了解即可。而物理或数学,逻辑性强,难度大,就应预习得细一点。

四、讲究主次

预习要讲究主次,不要将预习作为学习的主要过程,如果预习得太细,老师讲课时就会觉得内容陈旧,而不用心去听。

五、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弄通弄懂

预习和自学是两个概念,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弄懂弄通,否则,预习就等同于自学了,这样不仅会加重学业负担,还会影响听课效果。

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预习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自己能解决的就尽量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一定要记录下来,或者做好标记,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因为老师很快就要讲了。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很容易集中。

七、加强弱科预习

预习时,对自己较差的科目要多用点时间,搞得精细些,持之以恒,就会使预习、学习、复习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这样一定会消灭弱科的。

□高效听课要讲究策略

同学们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上课,只有通过上课打好基础,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这是毫无疑义的。

听课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尽快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

上课预备铃一响,要立即停止课间活动,使自己平静下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回忆上节课老师讲的内容,回忆一下预习的思路和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听课时就心里有数了。老师一讲课,你就可以使自己尽快地接上思路,迅速地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听课效率一定很好。

二、一定要紧跟老砂币的思路

老师讲课都有一定的思路,只有紧紧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

抓重点,首先要抓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常常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错误地认为,开头语不是“正文”,可听可不听;结束语则是“正文”的“重复”,既然前面已经听过了,就不用再听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老师讲课的开头,虽然往往只有几句话,但却是整节课的提纲,只有抓住提纲去听课,才能使内容清晰。结尾的话虽然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内容的总括,是对本节内容的提炼和复习。另外,抓重点,还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部分。

老师在讲课时强调的,在板书中用彩笔勾勒的,以及直接要求同学们注意的,都是重点知识,必须加以重视。

四、抓住本节课的关键

一般来说,老师讲的内容都要认真听,但有时老师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讲不同层次的内容,这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老师讲课的关键内容主要有: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关系式等;预习时没有搞懂的内容;老师指出的同学们最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老师补充的重要内容。

五、不做课堂的旁观者

有的同学一节课不说一句话,只是坐在座位上静静地听老师讲课,就好像自己是个旁观者一样,这样的听课效率一定不会很高。而应当是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刁活动。比如,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观察老师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有选择地做笔记等。这样听课就不会“走神”了,效率当然就会明显提高。

六、做好课堂笔记

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可以避免思维脱节。同学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在听课的时候不做笔记,往往自己心里想的与老师讲的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思维脱节。假如我们一边听讲一边做笔记,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呢?

(1)做笔记时,最方便适用的方法就是直接记在书上,比如空白页,或者段落之间的空隙等等都可以用来做笔记。这样,记忆和复习使用时很方便。

(2)做笔记时,一定要选择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这样既可以把时间节约下来认真听课,也可以抓住老师讲课的主要精髓。这往往是最难把握的,但是,我们必须找出要点,简洁地将它们记下来,才能达到做笔记的目的。我们不要试图记下每一个概念、事实和细节,只要能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的原理就可以了。

(3)做笔记不等于将老师的话呆板地抄下来,而是将所讲内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这对同学们接受与消化知识,以及锻炼自己的概括、写作等能力很有帮助。

(4)用最快的速度做课堂笔记,以免影响听课效率。

□做好课后总结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作过这样形象的比喻:课后不进行小结就犹如把水泼到筛子里一样。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所讲内容进行回顾的作用。有些同学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而怨视了课后总结,其实,这样并不节省时间,因为这样会增加做作业的时间。因此,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学们还是先做好课后总结,再去做作业为好。

一、注重课后“黄金两分钟”

学完一节课,要及时总结,课后两分钟迅速把当堂内容过一遍电影,胜过半月后一天的复习。现在学生每节课是45分钟,随后就休息1 0分钟,这就给同学们及时“过电影”回忆所学的内容提供了时间和可能。可是大多数同学没有重视这个环节,一下课就跑出了教室。其实,每次课后花两分钟的时间将所学的内容回忆一遍,就可及时了解自己对课程掌握的程度,如果有想不起来的,就及时翻翻书或问问身边的同学,这样便可基本上把记忆保持到晚上,晚上睡觉前再回忆一遍又可把记忆保持更长的时间。

因此,一定要抓住课后“黄金两分钟”,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十分有益。

二、善于课后总结

通过课后总结,及时掌握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了解自己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还不大明白,需要继续探究。这样一来,记忆得到了强化,不明白的东西及时补上。

课后总结的主要任务是:

◎回顾一节课从头至尾的过程,想想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如何引导分析的,最后又是怎样总结的。

◎留心老师的结束语,因为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和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节课的整体。

◎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将它归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杓,以使你的知识融会贯通。

途径提示:

听课的时候要积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老师的思维节奏紧密配合,听课的效率才会提高。

只有积极地去捕捉老师所说的每个字、每个想法、每个意思,听课效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