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29133400000026

第26章 蒯越是什么身份?

“谋臣中也有不少来自敌方。许攸从袁绍营中来投奔他,他光着脚出来迎接。蒯越和刘琮一起投降,他说高兴的不是得到了荆州,而是得到了蒯越。”

——《品三国》第108页

“刘表找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南郡人蒯越,一个是襄阳人蔡瑁……蒯越足智多谋,是曹操最为欣赏的荆州士人。《后汉书·刘表传》李贤注引《傅子》说,建安十三年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荆州,却写信给荀彧说:‘不喜得荆州,喜得异度耳。’(异度即蒯越之字)”

——《品三国》第174页

“刘表的大将蒯越也这么劝他。”

——《品三国》第176页

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里三次提到蒯越其人,我把它集腋在一起。从他反覆说曹操评誉蒯越,把蒯越捧得与荆州同样位置,足见对蒯越器重。也足见易教授引用此例时对曹操、包括对蒯越作用的认同。

蒯越为什么这样能获得曹操青睐,是否如易先生所说的“足智多谋”?或者是易先生囿于篇幅有限。《百家讲坛》时间规定而没有讲了的,也就是我们通常学魏晋史:蒯越和他的老哥蒯良是荆州(襄阳郡)的宗族代表,襄阳郡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两个宗族左右的(另一个就是蔡瑁宗族),刘表依靠、百分之九十九信赖他们,以至能在荆州立足,他们对后来的外来户刘备持不合作主义,刘备亦就只能是缩居新野,无所作为了。蒯越代表蒯氏家族主动向曹操靠拢,这也许乃是曹操得意之处,不战而得荆州;不战能使蒯氏家族乖乖地归附。由此荆州至少就有了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保险系数。

蒯越在归曹操后封侯,但他之后如何如何“足智多谋”,不见于史传了,在曹操麾下智士如云处,似乎再没有多大建树,尔后救寿正终寝了的。但曹操自占荆州后便对蒯氏家族相当重视,蒯越家的兄弟们大都安排在襄阳郡做官,其中一个就是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被发表为房陵(今湖北房县)太守呢。

我们从易先生所定格的蒯越“足智多谋,是曹操最欣赏的荆州士人”。他该是一个读书人,或者说是高级知识分子吧,因而称他是“谋臣”,也说得过去。但何以易先生又说他是“大将”,这就有些令人看不懂了。在我辈看来,“士人”、“谋臣”,毕竟和“大将”身份很有区别。蒯越似乎没有在刘表麾下带过兵,或者封个“将军”、“中郎将”名号似的?一个角色在相近时空,能否可以任意“戴帽子”,成为称号自如的变数?

顺便提一句有关三国时期的地理沿革:荆州州治所在地原在南阳(今河南南阳),后袁术据南阳(后来又是张绣),刘表就以南郡的襄阳升格为荆州州治所在地。要是据此将蔡瑁说成是襄阳人,蒯越也应该是襄阳人;否则他们都是南郡人。盖蒯越本是南郡中庐人,后中庐隶于襄阳,他就应该是襄阳中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