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三国(上)》补正
29133400000018

第18章 刘备投奔曹操时,还是不显山不露水的身份吗?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迎奉天子迁都许都,二是实施了屯田制度。前者使他在政治上占据了优势(奉天子以令不臣),后者使他在经济上获得了丰收(得谷百万斛)。天子所在且丰衣足食的许都成为人心所向,许多人便都来依附曹操。包括当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刘备,也带着关羽和张飞前来投奔。”

——《品三国》第77页

刘备和曹操本是老相识。

他俩在汉灵帝中平元年(189年)都在洛阳,当时刘备是下密丞或高唐尉,曹操是西园典军校尉。“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招合众。”(《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引《英雄纪》,此时彼此有否相识,语焉不详。但以后曹操二次攻徐州时,刘备救援和守徐州,他们就相识了。

由于吕布的进入徐州,刘备进退失据,曾经追随曹操。

见从史传记载有两次:

一是建安元年,刘备在徐州前线淮阴、盱眙与淮南袁术作战,遭吕布偷袭后方下邳被打败,前去依附曹操,“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二是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在小沛被吕布赶走,“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败走归曹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这一次刘备败得相当狼狈。据《英雄纪》,“备单身走,获其妻息。十月,曹公自征布,备于梁国界中与曹公相遇,遂随公俱东征。”

刘备的两次归附曹操,易文说的当是第一次,即建安元年的那次。那次说是刘备来奔,但奔到哪里,是否兖州,还是许都,都没有交待。其实,据《三国志》有关史传表明,刘备虽为吕布乘虚偷袭,失去下邳,但他仍然有部分人马(包括下邳张飞的人马),所以后有“先主求和于吕布,布还其妻子。”(《蜀书·先主传》)“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魏书·吕布传》)

行文到此,忽而对易先生所提及的,所谓是“许都成为人心所向”,包括当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刘备,也带着关羽和张飞前来投奔。此处发生于建安元年刘备等三人前来许都投奔。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刘备等三人是因为天子在许,许都丰衣足食,而前来投奔的吗?当然不是。那么是否还有另一次,即是他们三人此前曾已到过许都投奔的?可是我没有找到。至于说到刘备“当时还不显山不露水”,不过,早自建安元年前的这几年里,刘备已如一颗新星跃起,引世瞩目:从孔融派太史慈向刘备请援救,陶谦推荐领徐州“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以汉朝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官爵声讨袁术等等记载,用今天所说的是亦有很高的知名度了,难道那时还是“不显山不露水”了的?

〔延伸阅读〕

刘备和“桃园结义”说

从北京沿京广线南下五六十公里,就是涿州了。

对涿州市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但只要提及那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几乎是妇幼皆知的。

涿州是刘备和张飞的家乡,他俩自幼生长在这里。至今涿州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掌故,为此近年专门开设了一个“刘关张传说故事馆”。刘备诞生在涿州西南郊7公里处的大树楼桑村。过去,此地还建有刘备家庙,后废。唐朝时在附近始建立了“三义宫”,“文革”时期全毁。现在所见的,乃是在1993年6月重建的;且在周边还设建了有汉魏建筑的三国风情街和三国史料展览室。在城内鼓楼南街水门沟,从前也有个三义庙,庙内塑刘关张三人像。相传三人初会,刘备为关、张两人劝架的所谓“一龙分二虎”故事,即发生在此。所以所塑的像,也是关羽和张飞正在打架,刘备居中劝开,此种别树一帜的造型,是他处无二的。

刘备劝架成功后,相传他们就到张飞位于城南7公里、后改名为忠义店的家舍。现今忠义店还留下一口古井,说是当年张飞饮用过的。在古井贴近的桃林丛里,据传就是桃园三结义的旧址了。由此清朝时还在旧址建造了张桓侯庙。

可是,桃园结义并不见于史传,它起初见于元人杂剧《英雄汉涿郡两相逢》,其源大概是据《三国志》“先主(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传》),“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张飞传》)。诗中追记的“香火社”,是指涿州过去每年都要祭祀张飞和刘备。据金诗人张和诗,这个习俗在唐宋时就有了。俗传刘备的生日为阴历三月廿三日,这天三义宫朝拜者人山人海,往来不绝。在这里,关羽更是倍受荣宠。他虽是外来户,却因后世的推颂,除了在三义宫坐在次于刘备的主席,而且还单独立庙。

刘备少年时候,“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也走过读书道路。他拜同乡人大儒卢植做老师,至今涿州市东七、八公里处卢家泺就是卢植的家乡。因为古涿州地临近边境,为了防御北方乌桓、鲜卑的捣乱,刘备就在家乡聚集壮士习武,交结了张飞和流亡涿州的关羽。大概他们都是独子,也无什么姑表亲朋,这是使他们能推心置腹、恩若兄弟、组成准血缘圈的一大原因。因此早在公元184年(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前几年,年岁只有二十挂零的刘备就和二十上下的关羽、张飞走在一起了。这在《三国志》里还是有据可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