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汉书·袁术传》,袁术闻讯,当时就吓了个半死(术闻大骇),掉头就跑(即走渡淮),军粮也被他的“丞相”舒仲应全部分给了灾民”。
——《品三国》第57页
易中天先生说的好:袁术最自命不凡,也最愚蠢。(《品三国》第55页)当然,对袁术结论的发明权不是易先生,而是他同时代的人,如曹操、孔融、刘备等人。
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各路军头割据图霸。他们都想做皇帝,也都不敢做皇帝。枪打出头鸟,谁都懂得这个常理,盖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也。唯独这个袁术发大头昏,急于称帝,打出“仲家”皇帝的旗号。
狂妄加愚蠢,这就是袁术。因而他那个短命王朝,在成为众矢之的后,很快就收幕了,而且也没有留下几多文字,包括官制之类。现在见于史传的,在他生前、死后出现的部属,还是“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字样。看来,即使封了丞相、大将军,也是弃而不用了的。
因为袁术“皇帝”微不足道,他封谁为丞相,有否设丞相,都已成为不值得考信的文化谜团了。不料在易中天先生笔下,却出现了一位“丞相舒仲应”?
舒仲应,此位不经眼的角色,若无易先生提及,可能连专门研究魏晋史的学者也不一定知晓。他的事绩仅如易先生书中的几个字,出处即《后汉书·袁术传》。但经按图索骥,核实下来却不对了:“时舒仲应为术沛相。”(《后汉书》卷七十五《袁术传》)
按,“沛相”,全称应是“沛国相”、“沛国王相”,就如孔融的“北海国相”、“北海王相”,刘备的“平原国相”、“平原王相”一样。他们名为王国之相,实与此国之王毫无关连;作为由王朝派往封国的行政长官,其职责、权位与郡太守相同,秩亦二千石。此处舒仲应之“沛相”,乃袁术委派在沛的相(太守);盖沛原为王国封地,故所派亦循旧例为相(太守)也。他当然不是丞相,也不能用“丞相”代表之。
这大概也是历史常识,姑妄言之,立此存照也。
〔延伸阅读〕
章太炎以袁术比袁世凯
章太炎民初为袁世凯囚禁于北京龙泉寺。有筹委会陕西代表康宝忠,乃康传经大弟子,屡视起居。一天章问康宝忠:“我未教尔劝人家做皇帝,汝何故反背师说?”康答道:“先生也是皇帝。素王改制加乎王心,先生取春秋之笔,行天下之事。项城(袁世凯)不主僭周室天子位,以洪宪元旦为元年春正周正月罢了,兴周故宋,黜周王鲁。笔削的权,仍属先生。”章便说:“周家天子姓姬,洪宪皇帝姓袁,汝何不直称他叫袁术。我也为他贮蜜十斛,恐江亭使唤,声力俱碎,一滴也不能入口,还要想闻蜜脾香嘛?速去,勿多言。”(《人物种种》杂志社1943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