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风是年少的故乡
29128400000016

第16章 捡拾高三里的青春

高三的日子,如同过往的风景,稍纵即逝。告别了那段执笔奋战的岁月,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我们在高三挥洒过的青春记忆不断清晰。记忆扑面而来,它们带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忙碌。

天气由热到冷,由冷到热,我们在弥漫着书香气息的季节里忙碌着:每节课我们都会忙着记笔记和复习,每个晚上我们都在忙着做试卷和习题,每个月底我们都会在测试的小考中忙碌。那些忙碌的日子所带给我的既有充实的欣喜,又有备受压力的惆怅,导致我夜夜难眠,从而早上常常会迟到。

那时候,老师说:“高三了,要抓紧时间学习。”父母说:“高三了,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其实,已经高三的我们,有谁不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呢?

可是那天,我又迟到了。

当我急匆匆地跑到教学楼时,早读声已经四处飘扬。转过楼梯拐角处,我已经看见了班主任,他的眼睛里射来一道犀利的目光,我透过鼻梁上的眼镜,看见那道犀利的目光向我直射而来,似乎专门在等着“捕捉”像我一样迟到的学生。我无奈地低下了头,缓缓地走近,不敢看他脸上的表情,经常迟到的我怎么会有脸抬头看他呢?我听见他一声有气无力的叹气,说:“唉!怎么今天又迟到了?”我摇摇头,沉默不语。因为我无话可说,在那之前我已经保证过了许多次不再迟到,可最终总是无法做到。那一次,他让我站在走廊上,直到早读结束后才让我进教室。

高三的教室在四楼,我站在栏杆旁,低头望着下面的花草树木发呆。记得高二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被楼上师兄师姐们的读书声吸引着抬头望去,每当听到那琅琅的读书声,我都会暗暗地对自己说,以后高三了,我也要像他们那样放声朗读。可当我步入高三,同样是在这一层,同样有着琅琅的读书声,我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高二时的那份渴望与憧憬。因为高三的压力,我们终于体会到了。

有一段时间我很讨厌上数学课。在那些近乎相似的三角函数公式里,我总是摸不着头脑,一次次地混淆、出错。老师时常让我们背诵那些定理,他笑着告诉我们,等到高考那天,同学们就会发现原来数学也是要背的。

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讲立体几何题。试卷上是我早已熟悉不过的题目和图形,看着老师仅把其中的一个条件变化了一下,我就又一次陷入了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之中。老师在讲台上细心地讲着,循循善诱,从已知的条件出发,结合图形,一点一点地分析……当老师写完最后一笔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XX定理下几个公式结合起来的解答步骤吗!为何我在开始时想不到呢?

高三就是那样,我们行走在崎岖的道路上,旁边的风景简单而又纷乱。

课余闲暇时,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穿梭在走廊上,而是静下心来畅谈未来,希望能在剩余不多的高三生活里记住彼此的话语,比如“将来怎么样”“以后上大学怎么样”或是“高考后我们要如何”等这些简单却刻骨铭心的对白。类似的话题在作文里也写过不少,却一直未从我们质朴而真诚的话语里道出,那时大家却都会说上几句,只有这样,大家的心才会踏实一些,现在我发觉自己还能记起当时我们交谈的部分内容,不得不感慨:高三,远了;青春,也真的远了。

高三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梦想的起点。

在复习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决定在班里举办一个轻松的派对。在举行派对举行之前,班长向任课老师们发了邀请函,并和班委们去买了零食。举行派对那天,同学们和接到邀请函的老师们都来了。大家齐聚一堂,虽然没有彩带和气球,没有蜡烛和香槟,但我们有欢声笑语,有温馨的祝福,加上几个彩色的蛋糕,我们的派对简单而又难忘。

高三让我们难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压力,更多的是我们身后那道温暖的阳光。

高考结束的那天,阳光很是灿烂。我回到了教学楼四楼,一切都是那样熟悉,蓦然间,我发现,在那段交织着泪与汗的岁月里,我们忽略了那难言可贵的青春。很庆幸,我终究明白了,我们的青春曾经在那里挥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