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立的组织,如一个现代中型企业,规模庞大、因素众多、结构复杂、分工精细、信息量大、联系广泛、动态多变、功能综合,领导者必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内的各部门、各要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整个组织才能像钟表一样正常地运转,因而才能顺利地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任务。
一、主动进行沟通
如果没有意见沟通,任何一个组织将是不能存在的。陈云同志曾说:“只有通气,才能团结。”通气就是意见沟通。国内外有成效的领导者都十分重视组织中的意见沟通。
(一)沟通的重要作用
沟通一般指群体中人们之间的思想、观点、信念、意见、感情、愿望以及他们占有的信息、资料的交流过程。沟通或意见沟通包括三个要素:信息的传递者、信息的内容(即意见、观点或客观事实)和信息的收受者。
管理心理学实验证明,条件一样的同类组织,团体的凝聚力的大小、土气的高低、团体的战斗力的强弱、工作效率的高低,无不与意见沟通是否顺畅有关。意见沟通的具体作用,一是便于开展领导活动。进行决策、制定方案要通过沟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收集信息资料。有的学者指出,决策科学化的关键是90%的信息和10%的判断。实施决策方案要通过沟通,把其内容传递给执行者。因此,意见沟通是领导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二是增进相互了解.获得共同认识。人是能思维、有语言并是社会性的人,人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信息沟通是人们心理上的基本需要,它是组织员工消释心理紧张、表达思想感情与态度倾向、寻求友谊和支持的重要手段。在组织内,如果员工达到心理相容,有共同的心理感受,便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满足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的士气。三是影响与改变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人们接收不同的信息,就受到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行为。信息的内容是科学的、先进的,就会使成员产生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并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四是提高组织的生命力。耗散结构论认为,一个系统(企业、学校、机关、团体都是系统)必须不断地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信息,这个系统才能提高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系统内部才能更加有序。企业如果不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掌握市场信息,就难以设计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意见沟通的种类
1.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是一方发送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而不再向发送者反馈信息。其优点传递信息快,适于上级下达的命令、指示等,其缺点是发出者得不到反馈信息,由于发出者听不到接收者的意见,而容易犯主观、片面的毛病;接收者无论理解还是不理解都要执行,易于产生抗拒心理;由于没有反馈,对接收的信息是否完整、准确,双方都会有些疑虑。双向沟通是沟通双方互相传递信息,其发出与接收的地位不断变换。由于双方多次重复交流,得到共识,因此沟通的信息准确。由于发出者能充分听取接收者的意见,使其受到尊重,产生参与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双方相互理解,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2.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前者指组织中各平行或同一层次的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这种沟通可以加强各部门间、各工种间的联系、了解、协调与团结,减少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使办事程序、手续简化,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后者又分下行沟通与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是组织中上级对下级的信息沟通,如组织的目标、计划、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评价等传达到基层。通过下行沟通,有助于统一思想认识,步调一致,协调行动。这种沟通的缺点是逐级传递,容易出现搁置、误解、歪曲等现象。据国外心理学家调查,100家工业机构的下行沟通的效率如下:在董事会那里的信息为100%,通过逐级传递,到了副总裁、高级主管、工厂主管、总领班和职工那里,他们对信息的接受率分别为63%、50%、40%、30%、2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与他们的文化程度、理解和接受能力、工作积极性和沟通的内容、方式、时机以及上下级的关系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组织中的各级领导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上行沟通是指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要求等等。领导者应通过座谈会、意见箱、定期汇报、民意测验、家访谈心等方式,鼓励下级人员提意见包括批评的意见。只有上行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才能改善上下级关系,领导者才能了解真实情况。
3.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如组织与组织间的公函往来,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召开会议、上下级之间的定期情报交换等。非正式沟通指的是正式沟通渠道之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督,自由选择沟通渠道。如组织内员工之间私下交换意见,议论某人某事以及传递小道消息等。这种沟通能真实地表露或反映人们的真实思想动机,还能提供正式沟通难以获得的内外消息。精明的领导者对非正式沟通比较重视,常常利用个人之间的聚会、某种娱乐活动、微服私访等形式,广泛接触群众,听取呼声、意见,以便改进领导工作。这种沟通有消极的一面,它可能被出自不同动机和目的人所利用,如散布小道消息、制造流言蜚语,达到损伤他人和使组织涣散的目的。
4.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前者是指通过书面形式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其优点是在信息传递前。经过了加工浓缩,减少了模糊度与多余度,内容比较集中、凝炼。可以在远距离多次传递,既便于利用也便于储存。它适于传递精确而内容一致的信息,比较严谨,具有权威性,有备于日后学习、查考之用,可防止信息传递的遗漏、曲解。其缺点是受文化水平和其它物质条件的限制。信息传递前的初加工,可能由于加工、传递者看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理解能力的差异,而影响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口头沟通是指口头汇报、会谈、讨论、演说以及通过电话、广播进行联系等。其优点是节省时间、较快地传递信息,双方可以交流直到听清、理解或共识为止,除了语言之外,往往还可用眼神、手势动作、姿态等伴随语言表达。
(三)意见沟通的网络
由各沟通通道所组成的结构形式称为沟通渠道。国外管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信息沟通的效率与它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提出了五种沟通类型。
这几种沟通类型是假设由五人组成的群体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第一种类型为链式,表示五级逐级传递,沟通在每个等级中不能横向运行,而只能向上或向下运行。其优点是传递信息速度最快。第二种类型为轮式,表示一个领导者与四个下级沟通,而四个下级之间一般不进行沟通,所有的沟通都通过领导者。优点是解决简单问题时效率最高。第三种类型为y型式,表示四个层次的逐级传递。其第二个主管与二个上级联系。如果把这种方式倒过来,则可表示第三级主管有二个下属与他联系。其优点是兼有链式、轮式的优缺点,即工作速度快,但成员的满意感较低。第四种类型为圆周式或环式,表示五人之间的依次联系。这种结构可能发生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中,第一级主管对第二级的二人建立联系沟通;第二级再与低层联系,基层工作人员可建立横向问的联系。其优点适于高层次领导成员之间的沟通。第五种类型为全通道式,表示允许每人与其他四个人自由地沟通,并无中心人物。由于没有限制,所有成员平等、民主气氛很浓,人际关系融洽。第四种类型与第五种类型两种类型解决复杂问题时效率高。
上述五种类型的网络,各有其优缺点,没有一个网络对所有的群体都是最佳的。因此,领导者应根据组织的具体目标、任务、成员的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沟通网络类型。
(四)意见沟通中的风格
沟通风格是指人们在沟通时由于水平、个性差异而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心理学家柏恩经过研究提出沟通中的人们有以下三种类型:
P型(Parent“父母”),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表现为统治、支配、教训、独断专行的作风。
A型(Adult“成人”),表现客观、理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辨,尊重他人。
C型(Child“儿童”),像婴儿幼稚、冲动,表现为服从、任意、无主见和感情用事。
假定甲与乙都是同级人员,如果分别采取上述沟通类型,就会出现下述六种现象:
1.P对P的沟通。甲对乙若以家长式的独断命令式的态度,乙肯定十分反感,必然产生矛盾。
2.A对A的沟通。甲与乙都是理智、平等、民主的态度,这种对待的态度是可取的。
3.c对c的沟通。双方都是小孩子脾气,易冲动、易矛盾。
4.P对A的沟通。甲对乙是武断命令式的态度,A虽然理智、客观、但长此下去,关系也不会搞好。
5.P对C的沟通。甲对乙独断专行,乙有小孩子脾气,两者都不是正常的理智的处事态度。
6.A对c的沟通。甲虽然以理智、民主的态度对待乙,乙由于幼稚好冲动,也是不理想的。
人际沟通有时是同级(对等)的,但往往是交叉的。如果甲是上级,乙是下级,乙对甲采取P型沟通方式,即专断、命令的作风,那当然是愚蠢可笑的。柏恩认为双方都是理智、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则称为“对等性”或“互补性”的交流类型;反之,以武断家长式的态度或以幼稚冲动式的态度对待对方,则是“非互补性”或“不协调性”的交流类型。这种交往类型会导致误会、紧张、冲突甚至遭到关系中断。
有的同志长期在领导岗位上,有深刻地体会,他们把自己的同级当做上级看待,把自己的下级当做同级看待。像这样交往处事,待人谦虚、礼让,这必然使对方心悦诚服。
(五)如何提高意见沟通的效果
1.在信息发出者方面,努力提高思想、文化、业务技能水平,提高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以便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及掌握的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给对方。
2.在信息接受者方面,要提高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矫正不健全的个性。
由于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素质、能力欠缺,而发生以下的沟通障碍:有的人从一己私利出发,不顾客观事实甚至津津乐道于谣言和小道消息;有的人由于轻浮、不诚实,给人们的印象不佳,所传递的信息就很难使人相信;态度偏激者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往往会发生偏差;由于文化科学知识的差距,在传递信息时,分不清主次、轻重,接受者也不知所以然,就会使信息漏失;由于互不信任而产生沟通障碍。领导者由于不能自律,或处理事情草率而朝令夕改,长此以往就导致“信任危机”,严重阻碍信息沟通。在口头传递中,由于口齿不清,感知能力差,或记忆力不佳,而使信息失实。正如通常所说:“锣敲三锤必变音,话传三遍定走形”。
严重的是有的领导者好大喜功,只听好话,反感逆耳之言;下级人员畏惧上级而不敢讲真话、实话,报喜不报忧,掩盖事实真相。有的下级人员为讨好上级领导,而弄虚做假,大吹牛皮,或在传达上级指示时,把自己的主观因素掺杂进去,导致信息失真、走样。
3.选择适当的沟通类型和方式。根据信息的内容、接受对象的特点、传递的目的和具体的场合、条件而选择适当的沟通类型和方式,是提高沟通效果的有效途径。例如,要了解对方的反馈信息,最好选择口头沟通的交谈方式,以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如果向很多人传递重要信息:最好选择发通知方式。
4.要使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企业中的民主管理制度、领导者定期与职工的对话等,都有利于冲破沟通渠道的种种阻塞、障碍。
为了消除人际沟通中的心理障碍,建立互助互信的关系,国外许多企业、事业等组织采用影视示范对员工进行训练。例如,有一部有关航空公司人际沟通的教材影片。影片中有一位女售票员接待几位顾客,后面的一位女顾客等得不耐烦,出口不逊:“你是同男人谈恋爱吗?没完没了,让顾客久等!”这一女顾客的行为发自“儿童”的心理状态,并以一种恼火的“父母”姿态出现。这时售票员不是反唇相讥,而是把局面扭转到成人——成人的模式。她说:“非常抱歉,使您久等了,很快就给您办。”事情就顺利地过去了。
5、精简机构,减少信息沟通的中转环节。组织机构臃肿,层次过多,信息无论是下行传递还是上行传递,中间要经过许多层次,信息的接受率会层层降低。官僚体制是造成信息重复、迂回传递的根源。因此,必须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精兵简政,以便提高沟通效率和领导效率。
二、妥善处理冲突
冲突是由于双方的观点、需要、欲望、利益或要求的不相容而引起的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组织活动与组织秩序。领导者面对冲突,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贸然行事,而要想方设法控制与解决冲突。
(一)群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
个人之间的冲突表现是形形色色的,有的是因工作意见分歧而引起的,有的是因个人的恩怨造成的。具体可归纳以下几方面:
1.年龄差异所引起的冲突。不同年龄的人由于社会经历不同以及社会知觉的差异,出现了不同的定型反应,致使双方难以相互理解,因而酿成冲突。有些年青人总感到年纪大的人思想保守、顽固,不接受新事物;而年纪大的人往往感到年轻人轻浮、自傲,认为没有资格指手划脚。这些偏见若不能克服就可能存有成见而导致冲突。
2.认识不同引起的冲突。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态度、观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而产生冲突,如在改革的步子上、用人的观念上、组织目标的设想上等往往有矛盾。
3.个性差异所引起的冲突。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在一个组织内,一个性情暴躁、态度蛮横的人容易搞坏人际关系;一个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人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导致人际冲突;嫉妒心强的人,既不容人,也难容于人,易于与人发生冲突。
4.岗位不同所引起的冲突。在一个团体中,有的人本位主义严重,那就会涣散团体士气而导致冲突。例如,有的企业,厂长强调自己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党委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核心”,遇事不是主动商量研究,而是一开会就争吵,一办起事来就互相掣肘。
5.信息占有差异引起的冲突。例如,生产科长了解本企业产品质量不佳的情况,要求更换导致产品质量低的陈旧机器;财会科长掌握企业资金情况,觉得资金有限,一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不同意购买新机器。两个人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意见,就会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