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的资本大全集第二季:修炼实践篇
29095100000039

第39章 社交智慧:懂交际的女人最优雅(下)(2)

前倾站立。将身子前倾同人谈话的人,表明他有极强烈的愿望,与对方交谈,希望对方不要走。事实上,他的姿态常能留住虽有急事但不得不站住的人。

背手站立。站立时常常在背后交握双手的人,多半是个自信力很强的人,喜欢把握局势,控制一切。双手放在臀部站立。常把双手放在臀部站立的人,多半是一个性急的人,希望一切都不要拖延,凡事都喜欢速战速决。

人体语言中,最能表现心理状态的是手的动作。一般地说,明显、有意图的手势传递的信息量较大,如向远方挥手、双手比划长度、竖起大拇指称赞某人等,既是感情的流露,也是个人特征的外现。比较而言,握手可能是在交往中用得最多的手势了。握手也是有学问的。例如:英国女皇与人握手时,她的手并不全伸出来,同时明显地把拇指屈向下方。其用意是不让对方完全握住她的手。这象征着权力。有些男子总喜欢使劲地与人握手,也许这是表达男子汉力量和气概的一种形式。有经验的女性往往在握手的一瞬间,就能揣摸出对方的性格特点及对方对自己的态度。

从握手方式上看,习惯用双手握着别人手的人,大多是热情开朗的人;习惯伸出两个指头让人握手的人,大多是蔑视别人、目空一切的人,也可能是缺乏教养的人;击掌式的握手,大多表示自己是个干脆利索的人,或是向对方表明自己的决心;完全伸开手掌握手的人,是表示自己乐于交往、注重情感的人。

从握手的力度上看,对方握手力量适度,是善意的表示;力度均匀,说明他情绪稳定;手握得很紧,表明彼此熟悉、感情很深;如果往日交往并不深,但他却把您的手握得很紧或两只手来握,可能是有求于您;如果他在握手时,随便拉一下就放开,或一边干其他事情一边同您握手,则表示不太欢迎您、冷淡您的意思。

从许多人说话时手的动作也可发现他们的一些性格特点。例如:说话时经常手掌伸开、手心朝上的人,很可能是个直爽,诚实的人;喜欢用手指点着别人讲话的人,大多是相当自负的人;经常好双手合十,手指顶着下巴,目光好直视对方的人,是要表明自己是个不怕压的人。在交谈或开会场合,用手指(或铅笔)敲打桌子,或在纸上乱涂乱画,都是利用小幅度的手指动作表示对对方的话题不感兴趣、不同意或不耐烦的意思。手掌意味着坦率开放,手背意味着控制与封闭。与人谈话时,将手插入口袋,是为了隐藏“私语言”,不让对方看出自己内心活动的表现,也是不信任对方的表现。

诗里说得好“回眸一笑百媚生”“横眉冷对千夫指”,这含蕴悠绵、意味深长的一“回眸”、“横眉”,正是表情语言。

国外一位语言学家曾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感情表达就是:言词(7%)+声音(38%)+表情(55%)。可见,表情在感情表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反映人内心世界、性格特征的重要人体语言之一。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似秋水,若明星,是美的结晶,是人的生命之光。在人体语言中,眼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眉飞色舞”、“眉目传情”、“愁眉不展”、暗送秋波”、“眉开眼笑”、“怒目而视”和“瞠目结舌”等,这些成语都是通过眼语来反映人们喜、怒、哀、乐等情感的。

嘴形的变化也能反映出你的情感波动和内心状态。例如:撅嘴表示生气,不高兴;抿嘴表示害羞;上齿咬下嘴唇表示发狠;嘴巴微张表示吃惊;嘴大开表示高兴;嘴唇歪向一边表示愤怒、痛恨;咬牙表示愤怒或痛苦;嘴唇外张表示委屈:嘴唇紧闭表示沉思,等等。

除以上各因素以外,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也是认识人的可靠途径。例如:美国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新职员,应聘者踊跃。怎么决定取舍呢;经理决定亲自面试。对第一位、第二位,经理都不满意。第三位没有说一句话,经理就决定录取了。旁人对此颇感蹊跷,经理解释说:“他的行为已经交了一份最好的答卷。当他进门时有礼貌地轻声敲了三下门,进门后捡起地上的一张纸扔进纸篓里,然后沉着地和大家点了下头。这一切都说明了他的修养、勤奋和稳健。”

女性从语言、非语言等因素观察公众,搜寻有关公众心理特点的信息,并归纳、总结、概括之,就可得出公众的性格特点。特别是组织稳定的长期公众,掌握了其性格特点,就便于更好地与之交往。

通则之三:保持交往的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是一种空间范围圈,指的是社交场合中人与人身体之间所保持的距离间隔。空间距离是无声的,但它对人际交往具有潜在的影响和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人际交往的成败。事实上,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空间来进行交往,以表明对他人的态度和与他人的关系。

美国西北大学人类教授爱德华·霍尔博士对个人空间素有研究,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人体近身学。他在出版的成名作《无声的空间》中,对人际交往双方的一般方位和距离作过大致的划分,提出了为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4个空间,即亲密空间、个人空间、社交空间、公共空间。

——亲密空间。这一空间的距离间隔在15—46厘米之间。在这一空间的距离间隔里,人们之间保持亲近状态,故亲密空间的语义为“热烈、亲切”。能进这一空间的有夫、妻、父、母、子、女、恋人等。人们交际的语言特点是低声或耳语式的言谈话语。当然也包括身体接触,如拥抱、爱抚等无声语言。人们像保护自己财产一样保护着这一空间,只有感情相近的人才允许彼此进入,否则非但不受欢迎,甚至会因此侵犯了他人空间而遭到谴责和抗议。

——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距离间隔为46厘米—1.2米之间,霍尔博士称此为“物理控制界线”,它的语义为“亲切、友好”。这一空间的语言特点是语气和语调亲切、温和。即使不是最亲密的人,起码也得是相当亲近的人才能进入这一空间。谈话内容常为无拘束的、坦诚的。比如个人私事,在社交场合往往适合于简要会晤、促膝谈心或握手等。

——社交空间。社交空间的距离间隔在1.2—3.6米之间。在这个空间内又分两个分空间,即近社交空间和远社交空间,它们的语义均为“严肃、庄重”。近社交距离为1.2—2.1米,这是人们在社交中近距离接触时所保持的距离间隔:在商务洽谈、接见来访或同事交谈时一般相隔这样的距离。这一空间的语言特点是声音高低一般,措词温和。2.1—3.6米为远社交空间,这是我们同陌生人,同我们不熟悉的邮递员、售货员、单位新来的职员以及我们不太了解或者一般交往的人们所保持的间隔,这个距离也适合于经理和职员的正式谈话、高级官员的会谈及重要的贸易谈判。这一空间的语言特点是声音较高,措词客气。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的距离间隔超出3.6米,这是人们在较大的公共场合所保持的距离间隔,常出现于作报告、发表学术性演讲、迎接旅客等场合。这一空间的语言特点是声音响亮,措词规范,讲究风格。

在人际交往中能否把握好最佳的空间距离,直接关系到交际效果,女性如何把握最佳的空间距离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交往对象的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家”就是个人空间之一。只有人际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才允许他人进入我们的个人空间,一般未经允许,不能擅自闯入他人的个人空间。当我们因不慎(应尽量避免)而侵犯了别人的空间范围时,应立即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请原谅”,这有助于缓解因此造成的紧张和不快。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空间,应慎重处之,以礼相待。

2.注意交往对象生熟的差异。

俗话说:“疏则远,亲则近。”空间距离与交际对象生疏和熟悉有一定的区别。交往的双方互相认识,又是亲朋好友,可以近些,挨在一起,以至拍肩、碰肘、抚摸、拥抱、依偎等都没有什么不好,有时反而能促进关系的密切。相反,交往双方是初次见面,若做上述举动,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

3.注意交往对象的性别差异。

性别不同,交往时空间距离也是有明显区别的。心理学家做实验发现:男子挤在一间小屋里,容易引起相互的怀疑,甚至发生争斗;女子在这种环境中更友善,更亲密,更易找到共鸣,如果给女子换大些的房间,她们会感到不太理想。正由于男女间的这种心理差别,男子与男子的交谈距离不宜太近,近则会有不和谐之感;女子与女子交谈也不宜太远,远则会有投机之嫌。

4.注意交往对象的性格特点。

人的性格一般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在交往中对不同性格的人在空间距离上应有区别。与内向型的人交往,空间距离可稍远些,因为距离太近,内向型的人会感到不大自在:与外向型的人交往。距离可近些。若与性格外向型的人相遇,可老远打招呼,以表示热情;与内向型的人相遇,倘老远打招呼,不一定会得到应答,往往是用微笑或点头来代答。

5.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往往对交往的空间范围具有不同的习惯。如何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交谈时两个人站得近一些表示亲切友好,而英国人则按照他们的习惯认为保持—定的距离才合适,因此两人的交谈在不自觉的进退中进行,前者往前挪动,后者往后退步,当短暂的交谈结束后,两人离他们原来站的地方已相距甚远。一般地,阿拉伯人、拉丁美洲人、南欧人以及日本人属“接触文化”民族,交往时习惯于身体接触,空间距离近些;亚洲人、印度人、北欧人和北美人属于“非接触文化”民族,交谈时不习惯于身体接触,空间距离远些。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应按照本国的文化习惯来对待异国人们的习惯,应慎重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对他人空间距离的尊重,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同他人顺利地进行交往。

Δ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交际

社会组织与公众的交往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接待、迎送、会谈、会见、宴请、沙龙、舞会、游览、联谊等。现代女性尤其是那些职业女性,只要掌握要领,运用恰当,就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公关氛围。

1.接待

接待各式各样的来访者和宾客,是公关部门经常性的工作。对任何上门来访的客人,都应微笑礼貌相迎,热情招呼请坐,委婉地了解来访者的身份、来访目的和具体要求,以便决定接待的规格、程度和方式。公关人员要尽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就要求每位女性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热情礼貌,平等相处,尊重对方。

2.迎送

迎送指在车站、机场、码头等地接送客人。公关人员要按客人的身份、来访目的安排对等相应的规格迎送。做好迎送工作可以体现交往的善始善终,让客人到来时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离开时又带着美好的回忆。迎接前应做好接待准备,如车辆、食宿及来访活动的安排。迎接时要提前到站恭候。见面先表示慰问、主动自我介绍、主动与客人交谈,消除陌生感,尤其要记住对方姓名和身份。接着应妥善、周到地安排来客的食宿和活动,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客人走时,应代购车船机票,代办行李托运,热情送别,也可赠送小纪念品,以期留下深刻印象。

3.会谈

会谈就是指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或洽谈业务。双方参加的会谈为双边会谈,多方参加的会谈为多边会谈。会谈应事先提出议题、内容,并商定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谈形式比较正规、郑重、严肃,对等性强。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在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

4.会见

会见也是一种较正式的交际方式,国际上一般称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人或是主人会见客人,称为接见或召见,反之称拜会或拜见,在我国一律统称会见。会见通常要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就会见的内容来说,有礼节性会见、事务性会见或兼而有之的会见。礼节性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

5.宴请

宴请是指盛情约请宾客宴饮的聚会。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宴请是最常见的交际活动之一。作为在各种场合代表组织与外界交往的公关人员,受组织委托宴请他人或出席宴会机会是比较多的。宴请有如下几种:

正式宴会,指正规的宴席,一般以晚宴为主,有固定的菜式。开宴前双方有正式致词,有座次安排;席间可作交谈,可联络感情。一般用以表示隆重的迎送、欢庆等礼节交往。

便宴,是一种非正式宴会。常见的有午宴,有时也有早餐。这类宴会形式比较随便、亲切,可以不排座次,不作正式讲话,菜肴道数也可酌减。

酒会,又称鸡尾酒会。以招待酒水为主,略备小吃,不设座椅,仅设小桌,可以随便走动。举行的时间亦较灵活,中午、下午、晚上均可。请柬上往往注明整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客人可以在其间任何时候入席、退席。这种方式形式比较灵活,便于广泛接触交谈。

冷餐会,即自助餐,以冷菜为主,配有淡酒、饮料、点心,排列桌上,由宾客自由挑选取食。时间一般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下午5时至7时左右。宾客亦不排座椅。可以较随便地活动、交谈。

茶会,是一种更为简便的宴请形式,是请客人品茶交谈。一般设在客厅,茶几、座椅不排座次。举行时间一般在下午4时左右。

工作进餐,是现代交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非正式宴请形式;这种宴请只约请工作人员,不请配偶等与工作无关人员。工作进餐按时间分为早餐、午餐和晚餐。双边工作进餐往往排席位。为便于谈话,常用长桌。

在组织安排上,宴请应注意:第一,确定邀请的对象、范围和宴请形式。一般情况下,公关部门主持的宴会都有明确的目的,如庆贺、答谢和庆功等。为此,应邀请相关的代表人物出席,并考虑彼此身份相当,避免遗漏和随便拉人凑数。宴请采取什么形式呢?正式的、规格高的、人数少的以宴会为宜;人数多、规格较低则以冷餐会或酒会较为合适。第二,确定宴请的时间和地点。宴请时间应对主宾双方都合适。注意不要选择主宾的重大节假日、有重要活动或有禁忌的日子和时间。宴请地点的选择应考虑规格的高低、供应特色、环境格调等问题。比较隆重的宴会,最好选择在知名度高、设备先进、环境优雅的宴会厅举行。此外,还要在座次安排、选菜、现场布置等方面加以考虑。

6.沙龙

“沙龙”一词原是法语“会客室”的译音,到了17世纪便成了“社交集会”的代名词。沙龙一般在室内举行。其特点是无任何具体、明确的题目或活动程序,只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认识、互相交流、建立联系的机会。沙龙主人的首要任务是将各位来宾逐一向大家介绍,然后由客人自由交流。主人应使聚会轻松随便,不给客人来去时间作严格限制,如有可能可以穿插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及准备一些茶点。女性参加沙龙要注意给人良好印象,重视结识朋友,自然地收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