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怎样才能不生病
29034300000079

第79章 高脂血症:血脂异常,身体欠安康

高脂血症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富贵病之一,该病常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那么该病为什么叫高脂血症?这是由于脂肪和糖类摄食过多或代谢失常而导致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叫做高脂蛋白血症,简称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因此,调整膳食结构和烹调方式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一环。

哪些人易患高脂血症?

哪些人易患高脂血症呢?你是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吗?以下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解决你的这些疑问:

从性别上看: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高脂血症。而女性一般在绝经期容易得高脂血症。

从年龄上看:

年龄在40岁以后,男人体内的血脂就会越来越高。一旦再有其他的诱因,那么就很容易得高脂血症。

从职业上看:

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容易得高脂血症,其中尤其以男性中年知识分子最为明显。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

那些长期食用动物性食物,特别是食用饱和脂肪酸过多者,容易得高脂血症。

从体力活动来看:

那些坚持锻炼,或是勤奋劳动的人,不易得高脂血症。而那些久不锻炼,不常参加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人,很容易患高脂血症。

此外,那些长期处于紧张、苦闷、忧伤、吸烟、饮酒过度的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中风、肥胖症、口服某种药物及家族中有高脂血症的人群,也要当心患高脂血症。

上述这些人,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测血脂,发现异常,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一些药物和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降低血脂,以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血黏度增高有哪些早期信号?

血液黏稠度如果持续处于升高状态,将很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医学专家认为,血黏度并非一成不变,与习惯及情志因素等密切相关。

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早保健及早治疗,就可有效地阻止血脂黏稠度升高,维持其正常水平。血黏度升高早期常有以下几种信号:

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这是因为清晨大脑的血液趋于“浓缩”,大脑血流缓慢。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会感到大脑晕沉的感觉。早饭后因及时补充水分,血液得以“稀释”,大脑就会逐渐变得清醒。一般来说,晚饭后,人的精神状态可达到最好。

2.午饭后发困现象明显

正常人在午饭后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是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发困,如果不睡一会儿,虽然可以忍耐但是一直就会无精打采。如果能够及时睡上一会儿,全身不适状态可明显改善。

3.蹲着干活气喘

一般来说,血液黏稠度较高的人,血液循环有一定的障碍,心脏“泵血”也较吃力。如果蹲下干活,血液循环会更加不畅,会出现明显的气短、心累的感觉。特别是那些血液黏度高的肥胖者,下蹲都常感到困难,蹲的时间稍长就会觉得非常难受。

4.短暂性视力障碍

通常,有部分中老年人经常发生暂时性的视力模糊现象,尤其是心情不好时,阴雨天或扭动脖颈后,可能还会感到视物不清。这主要是由于血液黏稠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到视网膜的神经,或是由于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从而导致阵发性视力障碍。

如果生活中不小心发现有以上几种情况,就需要怀疑是否血液黏稠度高了,需要赶快到医院抽血检查确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高脂血症要早防早治

高脂血症在老年人群中极为普遍,并且在中年人群中也有多发的趋势,它已成为威胁现代社会人们生命的重要因素。正因为此,医学专家们发出忠告:高脂血症要早防早治。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血脂升高,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且还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与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因此,早期发现和积极防治高脂血症十分重要。在高脂血症的防治上,除了生活方式及环境是值得注意的因素。性别、年龄等不易改变的因素外,饮食因素是首要的,尽量避免食用白糖、水果糖和含糖较多的糕点及罐头等食品;减少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的摄入量。同时要适量增加豆类食品、大蒜、茄子、香菇、木耳、海带、洋葱、山楂、芹菜、冬瓜、粗燕麦、苹果及含纤维较多的食物。

同时,对于那些疗效不佳或已有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应给予药物治疗。调脂药物种类很多,可遵医嘱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选用不同的调脂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