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怎样才能不生病
29034300000078

第78章 冠心病:“非常心跳”玩不起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所谓冠心病,就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血管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形成的以心肌缺血缺氧为特点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见。冠心病的发生往往与家族遗传基因缺陷有关。另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年龄、超体重等,都是造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轻者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只在体检心电图时发现。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冠心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的心前区憋闷疼痛,可向左肩臂向后背放射,或胸骨后的烧灼感、刀割感。还有部分也经常表现为心口窝(剑下)疼痛不适,而被以胃病误治。一般在吞下含硝酸甘油几分钟内可缓解。数天或数星期发作1次,也可1日内多次发作。

传统中医医学认为,冠心病属“厥心痛”、“真心痛”、“胸痹”等范畴,认为是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以致心滞、寒凝气滞、淤血和痰浊阻碍心脉,从而影响气血运行所致。

如何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非常的心跳,我们都要尽量避免,那么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或是征兆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冠心病:

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颈部。

体力活动时,有心慌、气短、疲劳和呼吸困难。

饱餐、寒冷、看惊险电影电视时感到心悸、胸痛。

在公共场所、会场中或上楼、爬山时,比自己以前,特别比别人容易感到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用。

晚间睡眠枕头低时感到憋气,需要高枕卧位;熟睡或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后才好转。

性生活时感到心跳、气急、胸闷或胸痛不适等。

长期发作的左肩痛,经一般治疗反复不愈。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

排除冠心病猝死的生活方式

临床研究表明,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或发生猝死,大多都有诱发因素。只有排除以下这些不良的导致猝死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心脏有节律的跳动。

1.饮食过饱

这就是说,进食过饱一方面会使体内的血液相对集中于胃肠道,使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另一方面,因为进食过饱腹压增高,能够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心绞痛发作、心肌梗死和诱发心源性猝死。

2.情绪激动

如果你经常有情绪暴怒或是过喜,那么告诫你可要当心了,这些都可以升高血压或使血压剧烈波动,从而诱发脑中风或心肌梗死。

3.运动不当

这就是说,运动量过大或过于激烈的运动,很容易加重病情或导致死亡。尤其是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参加运动。

4.着凉受寒

寒冷的刺激,能够容易使人体外周的血管收缩,血压就会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而猝死。

5.恶意酗酒

酗酒时,大量乙醇进入体内,会诱发心绞痛的加重,造成血压的升高,神经调节功能障碍,从而增加心血管病人发生脑中风和猝死的机会。

6.排便用力过猛

通常用力过猛,就使腹压显著增高,血压突然上升,从而引起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诱发心源性猝死。

7.沐浴水温过高

通常,在温度过高的浴室里,尤其是在闷热的浴室里洗澡,容易使人心跳加快,血压波动过大,很容易诱发脑中风和心源性猝死。

8.分娩

对于那些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分娩时由于疲劳过度、用力过猛以及血压的突然升高,而造成波动,易诱发心源性猝死。

9.性生活

心血管病人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病情较重或病情不稳,就会猝死。可适当地过性生活,如果是在病中而仍然性生活过频,用力过猛,均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10.药物自救

通常有冠心病的人,都需要服用一些药物,来保持大便的通畅。这就是说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之类的药物,在疾病发作之初就可以立即服用,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来吧,将冠心病拒之“体”外

关于冠心病的预防,我们或许有很多的方法和措施,但是这是给你提供一套综合的拒绝惯性的生活细则:

1.饮食方面,注意摄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核桃、豆类、食用菌、玉米、红薯、香蕉、胡萝卜、禽蛋、猪肝等。如果体内摄入的维生素不足,会抑制氨基酸代谢,升高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形成和使病情恶化。

2.要多吃富含维生素E和C的蔬菜、水果、豆类、菜花、芝麻油、花生油等。因为维生素E可以促进改善高血压所致的心脏病症状,阻止破坏冠状动脉血管的“祸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维生素C则能消除动脉血管内膜和组织间的脂质,避免脂质沉淀硬化,有利于动脉损伤的修补。

3.将膳食中脂肪获取的热能控制在25%以下,少吃甜食,食盐量以每日3~5克为宜,戒烟,对酒类刺激食物尽量少食。

4.食物应注意多样化,饥饱要适中,以七八成饱为宜,粗细粮搭配吃,1份植物油配以0.7份动物油,三餐应这样安排:早餐要营养丰富,中餐要吃饱,晚餐要食少、不宜饱食。

5.增加钙的摄入,对心脏病患者十分有宜。脱脂奶、全奶粉、豆腐干、海带、芝麻酱、虾皮、发菜等,含钙丰富,应经常食用。

6.每周至少吃2次鱼类,因鱼油中含有有益物质能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免遭侵害,大大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

7.增加饮食中镁的摄取,可防治心脏病。海带、紫菜、芝麻、大豆、糙米、玉米、小麦、菠莱、胡萝卜叶、芥菜、黄花菜、黑枣、香蕉、核桃类干果等均含有丰富的镁,应时常选食。

8.由于精神紧张、易怒、忧郁等会增加心脏病发作机会,故平常应作伸展运动,意念放松,调匀呼吸,气入丹田,静观默想过去或未来的美好时光,以摒除不良情绪对心脏的损害,至少每天这样做1小时。

9.参加适当锻炼,通常是散步、打太极拳、上下楼梯等。每周3次,每次30~120分钟,能明显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

10.要做好口腔的保健工作。坚持每天饭后3分钟刷牙,每次进食后用水漱口,以防治口腔和牙齿病。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口腔、牙科疾病患者的心脏病发作机会明显增多,许多心脏病发作患者都存在口腔和牙齿不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