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平衡点
29031000000006

第6章 在完美与不足之间找平衡点(2)

有的时候,美好生活就在离你很近的地方,但是因为你把目光投向很远的地方,结果错过了。如果你打定主意要过美好生活,你就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高臂长以及弹跳能力。美好生活就在身边,只有你掌握了心理平衡点,你就可以得到!

就是这样,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方向,有的时候,只需要降低一点点标准,生活就会好很多。

百分百减压

人类给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原本是要给自己幸福和快乐,而结果是被这个创造的世界所挟持,以至忘掉人生本来的目的,这该是人类的悲哀。但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颗来自自然的心总有逃离世界、回归本真的欲望,这不是精神的脆弱,也不是无聊的追求,而是人在本质上真正的需要。所以,给一点时间照拂自己的心灵,应该是我们对自己的慈悲。

照佛心灵是还心灵一个自然的宁静。对心灵来说,这是一种真正自由飞翔的境界。可以闭上眼,什么都不想,也可以大睁着眼睛,让思绪随便停留在一个不着边际的地方。思想与否,都在现实之外,是摒除了一切烦杂,让心灵腾空。你除了面对自己的心灵之上,再无其他。在这种真正的入静中,你会体会到超凡脱俗的快感,完全彻底的放松,你是自己的主人,你正为自己而生活。

眼里不能只有自己

心理失衡的人

李先生是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工作,手上有权,可是他现在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他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说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等,得意得不得了。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有意无意地跟他疏远。李先生不明白那些同事为什么冷落自己,他并没有得罪他们呀!

回归的站台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个世上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

不让对方的光环遮住自己,这是每个人最起码的虚荣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古人由于总结优秀者不幸结局的事例而不主张做过于优秀的人。实际上人的本能是要做优秀者的,所以“大智若愚”成了处世的经验。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斐尔爵士告诫那些向他求教处世技巧的人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苏格拉底则告诉他门徒一个圆滑处世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人人都有虚荣心。有的人为了一点虚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有的人为了一点小面子,不惜捋起袖子拼老命。反过来,如果你满足了别人的虚荣心,让他觉得有面子,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他一定会对心存好感,并回报于你。

这个世上没有人愿意承认别人比自己高明。有一个有特长和能力的人,可是事业却难以成功。为此他孤独痛苦,思想彷徊,后来心理医生听了他的陈述,一语点破他造成困境的原因,他才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此他很少谈自己如何高明,而多听同事说话,因为同事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嘘,而夸耀自己的成就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他与同事闲聊的时候,总是先请对方滔滔不绝地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他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这一来,他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无论上司、同事还是下属,无不乐意与他交往。当他从科长升副局长时,没有一个人说闲话。

“良贾深藏宝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这句古话的意思是: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所以对于需要展示自己时,一定有露一手,让别人记住你,对你刮目相看,但是必要时“藏其锋芒,收其锐气”,不可将自己的优势让人一览无余,这才是恰到好处的处世策略。

百分百减压

你高明不高明,不能故意做给别人看,实际上人们心明眼亮,会看出谁高明,你不在意自己的高明而见人就“孔雀开屏”似的显摆自己,到最后,你的羽毛会被人扯光。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假如你确实比对方高明,别人是看得到的,但你不必试图证明你的高明。比方说,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或者做了一件你认为错误的事,这时,你告诉他正确的应该是什么,无形中将对方摆在学生的地位,而自居为老师。除非你真的是他的老师,否则他必然不服气。即使你真的是他的老师,他同样会在心里存有异议。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无论是在言语还是在行为方面向人暴露自己的优越心理,都是令人反感的,所以智者会尽量保持甘居人下的谦逊姿态,结果他们反而受到大家的景仰,被人们举得高高的。这难道不是一种更高明的策略吗?

学会欣赏和肯定自己

心理失衡的人

王兰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以前下班后不是在茶馆谈事,就是在酒吧和朋友一起Happy。在这些交往中,她的确也得到一些机会,但折腾了几年下来,发现这些事情非常耗费她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她担心自己被人冷落,揽镜自照,发现不到30岁的她眼角添了几丝操劳过度的鱼尾纹,自卑得不敢出头露出了。

后来她终于大彻大悟,何必计较别人的欣赏与否,每天下班就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那就是,下班后一个人回到家,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然后坐在沙发上,听着音乐看杂志。心情调整好后,她又自信地与人交往,找回了心理的平衡。她对此明白,工作过后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自然松弛的方法,更明白了欣赏与肯定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态年轻化。

回归的站台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他们美丽地显现,也就说明了更多平凡事物的存在。或许别人会通过外表认定你是平凡或是美丽,但你心中的答案都该是美丽的惟一。

你如果长相一般,那么你可能拥有白皙的皮肤或是迷人的眼睛;假使你不太聪明,那么你可能拥有灵巧的双手或是非常好的想象力。总之,人无完人,上帝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你如何去发现你的美丽。也许你少了珍珠,但你会拥有钻石;你可以放弃任何人,但你永远不能放弃挖掘自我。连自己都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指望谁让夜明珠在白天光彩夺目?

学会欣赏自己,不要让别人的光芒将你灼伤。在某些方面你可能只是一粒普通的石子,就不要和宝石争夺光芒。在自己薄弱的方面,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小小的不切实际,会让自己迷失前进的方向。别人考118分,你考68分,也不要气馁,因为它比你上次的65分,也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满分永远是120分,它不是一个可以无限扩大的值,所以你只要沿着自己制定的目标走,你终究会赶上别人的。

学会欣赏自己,相信你是最特别的一个。不要在观察别人时,眼睛能发现任何一处美丽的地方,而对于自己却显得那么愚钝,将所有的优点忽略不计。对自己宽容一点,大度一点,始终相信再多一点点耐心,自己就会释放出无穷魅力。

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很重要。因为你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有你的世界和没你的世界不一样。只要你有一个朋友,你就是与众不同的,你就是美好事物中的一员,至少你身上的品质感染过别人,你被别人信任过,这就够了。这就是你的魅力所在!

欣赏是构成享受的两个基本要素之一,欣赏是“喜欢”某个事物,赞佩它、钟爱它,对它动心,甚至也许爱慕它。

“当前背着太多过去的负担”,霍桑写道,“在这世上,我们没有时间欣赏生机勃勃而且就在我们周围的东西。”

欣赏的本质是“制造”时间。时间是珍贵之物。要欣赏东西,我们必须将这珍贵之物拿一点来用在我们欣赏的对象上。

不妨做个试验。在你目前的环境里,找个平常的东西,你能拿手里的。什么都可以。拿起来。好,用足足五分钟注视它、感觉它、品味它、探索它。花了时间,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欣赏。

在人方面,道理尤其如此。人喜欢受欣赏,而欣赏又是极好玩的事。“人性里最深的原理!”威廉詹姆士说,“是受欣赏的渴望”。

太渴望别人的欣赏,就是自找麻烦了。“太依靠别人的认可,”提希谢说,“人生就变成如坐针毡。”

从刻意寻找欣赏自己的人,转为自己欣赏自己,这就是把握了心理平衡点。欣赏是一种积极的选择。我们“选择”花时间发现某物或某人的好处,这需要纪律与集中精神。我们必须寻找这好处,即使对象看来不好。我们的习惯反应可能是“我厌透了这东西”或“我不喜欢它”。下了功夫,我们就能超越这习惯反应,做出一种比较愉快、比较有乐趣以及比较丰富的反应。

“知道最好的人或事物也有邪恶,是件伤心事”,李格斯博士说,“发现最坏的里面也有善,是个喜悦,这喜悦远远抵过那伤心而有余。”

如何增加我们的欣赏能力?练习、练习、再练习。有什么是可以“经常”拿来练习的?当然,就是我们自己。“能不理人群的掌声,”艾迪逊写道,“无求于人群也自得其乐者,是伟大的人。”

多看自己而不一味求别人欣赏,就会发生一件极为奇妙的事:别人似乎比较欣赏我们了。当然,不是所有别人都如此。有的人会说我们“虚荣,以自我为中心,自负”。没错,我们大概怎么做也不会得到这些人欣赏。

另一个心理平衡的方法是肯定自己。

试试以下的肯定:我肯定我的生活,我肯定我自己,我肯定我的财富,我肯定我的健康,我肯定我的幸福,我肯定我的充裕,我肯定我的富有,我肯定我的爱心,我肯定我对人的关切,我肯定我的与人分享,我肯定我的学习,我肯定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肯定我的机会,我肯定我懂得享受乐趣,我肯定我的平衡。

但是,要经常提醒自己,在自我欣赏过程中,不可做完全彻底的最后肯定,要留有一点余地。或许,从这一点出发,可以再发现一个更值得你欣赏的自我。

百分百减压

在工作和生活中里受了伤,要用心理平衡的办法来医治。有的人等到生活的不幸和失落把自己打倒之后,再来抚摸受伤的心灵,发现不够的是不会欣赏和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只水晶球,晶莹闪烁,然而一旦遭到不测或挫折,或许有的人就会让自己在黑夜中悄悄消殒,但是,欣赏和肯定自己的人不会放逐自己,他会将世界五颜六色的光折射到自己的生命的各个角落来遮住暗淡和悲伤,坦然面对一切,心跟着美丽,生活也跟着焕然一新,快乐不也来了吗?

欣赏和肯定自己的人,会悄然为自己挽一个心结,让自己洞穿一切的眼睛,穿过满是疮痍的篱笆,在生活中攫取快乐之光。

欣赏和肯定自己的人,会对自己说,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叶落不是无情,而是为了蕴蓄,当然也是为了来年的新生。欣赏和肯定自己,让自己倾尽所有,全心付出,真诚奉献,让世界多些幸福,让自己的快乐也让他人快乐。

欣赏和肯定自己的人,也会对自己说,聚不是开始,散,不是结束。在繁杂的生活中,不要苛求自己,不去刻意追求什么,一切随意,该来的终究会来,不该来的终究会逃掉,用淡泊宁静的心来静静地对待一切,快乐的伴侣会永远陪伴着你!

顺其自然,让生活简单一点

心理失衡的人

有一位踌躇满志的老板,从事铝合金经营,几年内大赚一把,不仅建了一座别墅,还有了一辆私人轿车。他的私营铝合金厂每年纯赚上百万元,但他对员工却很小气,对自己更刻薄。为了省钱,他去南方购原料来回都坐火车,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一次押货回来,路上翻了车,他负重伤住进了医院,两条腿总算保住了。经历了这场劫难后,他前后简直判若两人。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出差,他都尽可能地照顾好自己,然后才是业务。对待员工的态度也大变,一改往日的凶横,开始以温和谦恭的面目出现。

回归的站台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表达了一位盲人对人生中仅有的三天光明的万分珍惜。假如给盲人三天光明,收入眼帘当是葱郁的山林、碧碧的草地、油油的庄稼、可亲的身影……这些,对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过是司空见惯的事:熟视无睹,便漠然置之。有谁能在闲暇之时,特地抽空去林间听一听鸟鸣?有谁能对眼前的景物产生特别的惊喜?

美国著名哲学家梭罗曾说:"我来到森林,因为我想悠闲地生活,只面对现实生活的本质,并发掘生活意义之所在。我不想当死亡降临的时候,才发现我从未享受过生活的乐趣。我要充分享受人生,吸吮生活的全部滋养……”

然而,身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被太多的物欲驱使着--豪华的房子、尽可能多的金钱、漂亮的女人、体面的男人、出人头地的子女……,随波逐流的追逐使我们精疲力竭,太多的追求使我们失去了心灵的自由。我们没有时间问自己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我们真的需要这些吗,还是孩子气的逞强好胜?简单生活就是静静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弄清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渴望的,不再按照别人需要而活着,真正过自己的生活。

实现简单生活需要极大的创造力和决断力,完全投入,完全自觉。如果要买一幢大房子,就要意识到它的利弊关系,有利就有弊,任何选择都会有负面影响。一幢大房子的好处就是舒适,或许令人激动;但为了支付房钱,你得在工作上付出大量时间,还得放弃生活中其他一些东西。几个月或几年之后,你会想,为什么我要为一幢大房子,如此单调、无休止地干活--付款、干活--付款呢?

某种舒适的享受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有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于是找一份有报酬的工作。作为人,我们不能一无所有,我们需要一定程度地对美和美的事物的追求。但我们往往不知适可而止,显得饕餮不足。随之便陷入了债务、劳疾等困境,甚至因此失去了生活的激情。

简单生活是深入的生活,是亲密的生活,即与你生活中的人、物、环境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在你过简单、悠闲的生活时,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深入地了解并深切地爱戴周围的人们。你要完全地表现真实的自我,并创造一种对你来说完全真实的生活。只有当你轻松下来,开始悠闲地、有意识地生活时,你才能发现这种生活的精华。

从复杂到简单,是一个从加法到减法的转变。一般来说,人进入社会,开始用的是加法来衡量人生,人活着要日积月累地发展,要滚雪球一般地赚钱。自经历了生活的变故之后,发觉人生适宜于减法,例如有个在事故中幸存的人,他想,假如上次我被压死,一切都不复存在;如果上帝要去我的两条腿,人生就会少去很多意义。不要把对自己太苛刻,人最重要的是健康地活着。比起健康地活着,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健康地活着,才能为世人做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