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平衡点
29031000000029

第29章 在宽容别人与求得别人原谅之间找平衡点(1)

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态度不友好。人难免犯错误,但对待错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敢而对,设法回避,一种是承认错误,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而对待别人的错误也是两种态度,一种是抓住不放,一种是分析错误的原因,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给予宽容,诚挚地进行沟通,这样自然就会相互尊重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别让他人的失礼伤害你

心理失衡的人

一次朋友聚会上,大家开玩笑,谈起谁怕老婆,小谢说:“在坐的最怕老婆的是小郑,老婆一声吼,小郑也要抖三抖。”小郑脸刷地红了。其实是说者无心,而小郑却听者有意,认为小谢是故意当着大家的面羞辱他,他受到了伤害,端起酒杯,把酒泼向了小谢,当场上谢非常的难堪。一对本来要好的朋友,却被这件事,闹得不开心。

回归的站台

伤害有故意的,也有无意的。人与人相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造成对某人的伤害。在一个模特儿的事业成功之际,朋友们为她举行了庆祝宴会。可是在宴会上,这位春风得意的小姐突然听到一个朋友正大声宣布一个她发誓永远不告诉别人的秘密:“她现在多苗条啊!要是你们两年前看到她是什么样子,那可就妙了。她现在的身材是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进行减肥才得到的。”大家屏息听着,有的人发出了吃吃的笑声。女模特羞得无地自容。

两位外科医生碰到了一个棘手的病症,一位训练有素的护士在休息时间向他们提出了一项高明的治疗方案,她说:“为什么不试试这个方案呢?”一个外科医生马上打断了她的话,说:“因为我还记得你上星期填错了一个病人的病历卡。”这位护士羞得满脸通红,无言以答。

离开饭桌之前,丈夫为了在他们夫妇俩请的客人面前显示一下慷慨大方的气度,在桌上留下了20美元的小费,可是她的妻子一把夺过钱,大声嚷道:“这饭店的服务并不怎么好!”丈夫只好赶紧溜之大吉。

还有一些喜欢和别人捣蛋的人,他们可能是你的朋友、同事或者是你的亲人,他们在公共场合把你突然推到尴尬的境地,他们提起一件你讳莫如深的往事,有恃无恐地出你丑,或是公开你的隐私,或是谈论你干过的傻事和闹出的笑话。如果这时你生了气,他就会说:“这只是开开玩笑,你太神经过敏,太缺乏幽默感了。”

爱德华·格罗斯是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家,他对人们处在尴尬境地时的各种表现研究了20多年,他指出:“人们在公开场合被羞辱,通常并不认为是玩笑,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娄人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十分愤怒,表现得张口结舌或满脸通红。但是我们可以有另一种比较聪明的解决办法,保持沉默,或者设法改变你的处境。”

别花太多的时间为你受到的伤害而烦恼,不要苦思冥想“为什么样这人要对我如此不怀好意”这类问题。也许有些是故意使你感到窘迫的,因为他们觉得你对他已造成了威胁,或者是想惩罚你曾经做过对不起他的事;而另一些人是习惯于开这类玩笑的,他们毫不考虑别人是否受到伤害。对于这类人,没有必要去计较他是否是故意的。

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巴里·舒兰克说:“完全没有必要去追究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否别有用心。”相当可能的情况是他或她压根没有意识到你会受到伤害。当你向他指出失礼的言行后,这位愚蠢的冒犯者通常会向你致歉意。当然,怎样摆脱窘迫的处境,要依情形而定。如果你的上司在你的同事面前动辄责备你时,你可以心平气和地严正指出:“我们是否可以私下谈谈这个问题?”

同样地,伤害你的人是你的配偶或朋友时,你可以说明你觉得多么尴尬、为难甚至是痛苦,远比以同样的方法去回击对方要好得多。如果这个继续不分场合地使你窘迫难堪,你可明确指出:“我觉得以后很难再信赖你。”

有时遇到有人故意羞辱你,你可以采用比较激烈的方法,必须使这种羞辱立即停止下来,他说:“你已经设法使我难堪了,你不介意告诉我这都是为了什么缘故吧?”或者说:“你似乎心烦意乱,是不是我有什么事使你不高兴?”

不管怎么做,避免冲突,千万别发火,如果失却了泰然自若的态度,你只能使对方占上风,使别人对你产生不满情绪。

相当多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靠急中生智和幽默感化解尴尬。

百分百减压

培养和保持健康的性格,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疏导内心的愤怒,别人的失礼,出于无意,不要神经过敏,非要讨个说法。不理智的行为会让小的伤害变成大的伤害。不要把一切都怪罪于他人,在讲原则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地处理问题,善于与人合作,通过宽容对方而得到对方的尊重。如果真的是自己错了,要真诚面对而取得谅解或理解,不钻牛角尖。学会绕过生活的礁石,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亲切的、稳定的、诚实的、坚强的、活泼开朗的人。

消除因别人的伤害带给你的烦恼

心理失衡的人

她喜欢上了一个男孩,爱是无罪的,尽管自己比他年纪大。她向他暗示了几次。他明白了她的意思,他说:“姐,我也喜欢你。你不会嫌弃我的学历低吧?”她的爱被他接受了,内心灌满了幸福感。很快,她就与他同居在了一起。她的收入从自完全成了两人世界的生活开支。这样的日子只维持了一个多月。一次,他在与朋友一起聊天,没有发现她。朋友问他为什么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年纪大的女人。他说:“谁说我喜欢?我是和她玩玩。”她听到这话如五雷轰顶,差点当场晕过去。她痛悔不已,爱变成了恨,她冲上前甩了他两个耳光,然后永远在他面前消失了。从此她一个人以泪洗面,沉浸在痛苦之中。

回归的站台

有一个美国女孩被人强暴了,非常痛苦。她就找到心理医生,希望得到救助。她一见到心理医生就哭了,并泣不成声地说:“我好惨呀,我多么不幸呵,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件事情了……”

心理医生当即严肃地对她说:“小姐,你被强暴是你自愿的。”

听到这话,这位小姐吓了一跳,说:“你说什么?我怎么可能自愿被强暴?”

心理医生对她说:“你被他强暴一次,但在你的心里天天心甘情愿地被他强暴一次,那你一年下来,就被他强暴了365次。”

“这是怎么回事呢?”女孩不解地问。

“在你身边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好像看了一场不好的电影一样,天天在回想,这不是很笨的事情吗?这与重蹈覆辙有什么区别呢?”

是啊,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事实上,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你在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注意不到其他事情。所以,从抑郁中摆脱出来的方法并不复杂,只要你脑海中的“电影”改变了,你不要再在脑海里重放你不喜欢的细节了,去放一一部新的、喜欢的“电影”,就很容易改变这种情况。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确实,不管你生活中有哪些不幸和挫折,你都应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去面对。

下面介绍几条原则,只要你反复地认真地执行,就可能减轻或者消除你的烦恼。

要朝好的方向想。有时,人们变和焦躁不安是由于碰到自己所无法控制的局面造成的。此时,你应承认现实,然后设法创造条件,使之向着有利的方向转化。此外,还可以把思路转向别的什么事上,诸如回忆一段令人愉快的往事。

不要把眼睛盯在“伤口”上。如果某些烦恼的事已经发生,你就应正视它,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这件事已经过去,那就抛弃它,不要把它留在记忆里,尤其是别人对你的不友好态度,千万不要念念不忘,更不要说:“我总是被人曲解和欺负。”当然,有些不顺心的事,适当地向亲人或朋友吐露,可以减轻烦恼造成的压力,这样心情会好受一些。

放弃不切合实际的希望。做事情总按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有人为金钱、权力、荣誉奋斗,可是,这类东西你获得越多,你的欲望也就会越大。这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一个发财、出名似乎是一下子的事情,而实际上并不然。因此,你应在怀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同时,随时树立短期目标,一步步地实现你的理想。

要意识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些想不开的人,在烦恼侵入时,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谁都比自己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你在某方面是不幸的,在其他方面依然是很幸运的。如上帝把某人塑造成矮子,但却给他一个十分聪明的大脑。请记住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在遇到没有双足的人之前,一直为自己没有鞋感到不幸。”

百分百减压

干自己的事,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其实要求别人能迎合自己,这既不现实又不合理,其结果多是自寻烦恼。

多帮助别人做些事,使自己沉浸在快乐的工作中,不仅能忘却烦恼,还能在生活中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善于做出让步。一个能干出大事的人,往往只注重大事,只要不影响大前提,在小事情上善于做出让步,以减少小事给心理带来的压力和烦恼。

当遇到别人伤害而带来烦恼时,应迅速转换环境,将精力转移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去,例如读一本名人传记,或者励志类的图书。

怎样教会别人尊重你

心理失衡的人

倾诉者:我真心想把工作做好,所以我一般比别人上班早。可是我的头头却认为我是在单位里享受公家资源,例如空调、电脑等。我备受打击,从此恨起头头,巴不得在他身上出点麻烦事情。他不尊重我,我也会不尊重他,他安排给我的工作,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折不扣地完成,而是采取敷衍的办法,胡乱地去做。我看见同事与他打得热火,我就说些讽刺话,刺激他们,让他们感到难受。这种变化,让我在人们面前成了“陌生人”,不可理喻。

回归的站台

不被尊重,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引起精神疲倦、烦躁不安,有可能在工作中释放出来,对待工作三心二意,对待同事可能会出现语言简单生硬或不理睬、不耐烦,最终导致彼此的伤害。

韦恩·戴尔指出:“我从诉讼人和朋友们那儿最常听到的悲叹所反映的就是这些问题。他们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应总是同样的,告诉他们:是你自己教给别人这样对待你的。”

盖伊尔来找心理医生韦恩,因为她感到自己受到专横的丈夫冷酷无情的控制。她抱怨自己对丈夫的辱骂和操纵逆来顺受。她的三个孩子也没有一个对她表示尊重。她已经是走投无路了。

她对韦恩讲述了她的身世。韦恩听到的是一个从小就容忍别人欺负的人的典型例子。从她性格形成的时期开始,直到结婚为止,她的行动一直受到她的极端霸道的父亲的监视。没想到她的丈夫也和她父亲一样,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韦恩对盖伊尔指出,是她自己无意之中教会人们这样对待她的。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过错。她不久就理解了,那么多年她一直是忍气吞声,实际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务应当是从自己身上而不是从周围环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盖伊尔的新态度就是设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们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摆布的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个伎俩就是向她发脾气,对她表示嫌弃,特别是当孩子们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场的时候。过去她不愿意当众大吵一场,因此对丈夫的挑衅总是毫无办法。现在,她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理直气壮地和丈夫抗争,然后拂袖而去,当孩子们对她表现不尊重的时候,她坚决地要求他们要有礼貌。

在采取这种有效的态度后,不久盖伊尔高兴地向韦恩汇报,她的家庭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通过切身经历了解到,的的确确是自己教会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三年之后的今天,她已经很少再被别人欺负、被人不尊重了。

她还懂得,自己解救自己的关键是: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去教育人。如果你打算通过一次冗长的讨论来让人理解你不愿再受侵犯的重要信息,那么你得到的好处将仅仅局限在你和欺负你的人之间的谈话过程中,也许你还会和欺负你的每一个人进行多次“交流”,但是必须等到你学会了有效的行动方式,否则你仍然会受到烦扰。这就证明,你的表明决心的行动胜过千百万句深思熟虑的言辞。

韦恩指出:“许多人以为斩钉截铁地说话意味着令人不快或者蓄意冒犯。其实不然,它意味着大胆而自信地表明你的权利,或者声明你不容侵害的立场。”

下面就是一些策略,你可以运用这些策略来告诉别人如何尊重你。

尽可能多地用行动而不是用言辞做出反应。如果在家里有什么人逃避自己的责任,而你通常的反应就是抱怨几句然后自己去做,下一次就要用行动来表示,如果应当是你的儿子去倒垃圾而他经常忘记,就提醒他一次。如果他置之不理,就给他一个期限。如果他无视这一期限,那么你就不动声色地把垃圾倒在他的床头。一次这样的教训,要比千言万语更能让他明白你所说“职责”的意思。

拒绝去做你最厌恶的、也未必是你的职责的事。两个星期不去洗衣服,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你能付得起钱,就请个保姆帮你做,要么让家里其他成员自己动手照料自己。一般来说,家里一切繁重的活都由你干,仅仅是说明你已经向别人表明你会毫无怨言地接受这些。

斩钉截铁地说话。即使是在可能会显得有些唐突的场所,毫无拘束地对服务员、售货员、陌生人、秘书、出租车司机说。你必须克服胆怯和习惯心理。

不再说那些招引别人欺负的话。“我是无所谓的”,“我可没什么能耐”或者“我从来不懂那些法律方面的事”,诸如此类的推托之辞就像是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点开了许可证。

冷静地指明别人不当的行为。当你碰到吹毛求疵的、好插嘴的、强词夺理的、夸夸其谈的、令人厌烦的,以及其他类似的欺人者,冷静地指明他们的行为。你可以用诸如此类的话声明:“你刚刚打断了我的话”,或者“你埋怨的事永远也改变不了”。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你表现得越平静,对那些试探你的人越是直言不讳,你处于软弱可欺的地位上的时间就越少。

心怀坦然。不要为人所动并因此对自己所采取的果断态度感到内疚。如果有人对你做出受了委屈的表情,向你说好话,许给你好处或是表示生气时,你不要感到不好受。

百分百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