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平衡点
29031000000027

第27章 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平衡点(2)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紧随着自己,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能够降临。尤其是成功人士,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完美主义、自恋、偏执、表演倾向——小到对一枚指甲的专心修饰,大到爱自己而不能与另外的人相爱。他们在物质与精神、名与利之间游离,淡薄了抓住心理平衡点的意识,以致精神常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完美主义:有完美主义特点的人是最有天赋、最具创造力的。可能有音乐、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才华。亚里斯多斯说:“所有天才都是完美主义者。你天资聪颖,若能被恰当激发,得以发挥,便会有杰出的成就”。所以很多政治家、商业奇才、作家等都有明显的完美主义特点尤其是音乐、哲学、文学界的成功人士更为突出。

成功人士无论对于事业,还是感情,都要追求最完美。然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对完美的追求往往是一种自虐,会使他们的精神和心理产生失衡状态。

自恋:英语为Narcissism,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从张国荣的演艺生涯看,忧郁情绪时常困扰他,不知道这是不是他最终选择这一方式作为最后归宿的原因。他留下了这段话:“我承认一度灰心失意,因为自己永远在次要位置,别人不做的戏由我顶上,别人不唱的歌由我接唱,我曾经质问自己究竟为了什么,既然做得不开心,又为何还留在这个圈。”

成功使人更加自恋,如果不注意调整,会过分自恋,凡事看到的都是自己,渐渐整个世界也都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了。

偏执:有偏执特点的人,往往会做出突出的成绩和贡献,由于这类患者有较强的掩饰性,同时他们往往保留着完整的智力和能力,在不涉及重大利益冲突时,几乎难以被人察觉。对于挫折与拒绝过分过敏,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谅曾侮辱、伤害或轻视的人。从心理发育的角度讲,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人格,有比较高的幼稚度。常常喜欢使用“投射心理机制”——即自己是怎么想的、就认为别人是怎么想的,自己是怎样感觉的、就把感觉当作现实,也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所以,这些人缺少与别人和外界的“界限感”,难以分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难以区别想象和现实。

成功很容易使偏执型人格,专心生活在“个人神话”中。并且,由于这些人的心理发育不健全,心理防御机制比较单一,使幻想和投射成了几乎惟一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所以,围绕着投射建立了强大、顽固的防线,他会把全部精力用于维持自己的“幻想神话”,加之偏执型人格的智商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他们所编织的神话,是无法用辩论或者劝导瓦解的。

表演:这种人的情绪特点是以一种过分情感化和夸张的言行吸引注意力。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敬佩自己,愿出风头,积极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戏剧化来引人注意。他们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恶来判断事物,喜欢幻想。

成功人士往往会有更多机会来强化人格中表演特征,甚至最终形成表演型人格障碍,他们是幻想性激情的牺牲品,他们被各种富有激情的幻想驱使着,整天忙来忙去的。他们情绪化的生活着,喜怒哀乐无常。

人活在世上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该如何找到心理平衡点,克服不良的人格倾向,做生活的主人,做情绪的主人,从而走出心理的低谷。

人都是有情绪的,但要保持在一个较为衡定的状态。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可遇到具体问题就总是知难而退,认为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小看这些自我否定的话,这是一种严重的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毁灭你的意志,丧失战胜自我的决心。还有的人习惯于抱怨生活:“没有人比我更倒霉了,生活对我太不公平。”在抱怨声中他得了片段的安慰和解脱:“这个问题怪生活而不怪我。”结果却因小失大,让自己无形中忽略了主宰生活的职责。所以要改变一下对身处逆境的态度,用充满勇气的语气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起出情绪的低谷,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你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沿着它走下去就是一番崭新的天地,你会成为情绪的主人。

百分百减压

不能克服自己的人格障碍,如何把握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精神世界处理好,才有可能面对物质世界。

调整控制情绪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驾驭自己。在众多调整情绪的方法中,你可以先学一下“情绪转移法”,即暂时避开不良刺激,把注意力、精力、兴趣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去,以减轻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冲击,减少心理创伤。

有个正走红的女歌手,她以为自己上春节晚会没问题,可是却后落选了,看到朋友、他人接到入选通知书时她深感失落,但她没有让自己沉浸在这种不良情绪中,而是幽默地告诉好友:“我要去避难了。”说着出门旅游去了,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深深地吸引了她,辽阔的海洋荡去了她心中的忧郁,情绪平稳了,心胸开阔了,她又以良好的心态走进生活,面对现实。

如何医治自己的悲观心理

心理失衡的人

某著名上市IT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小娜说:“我算是个幸运的人,顺利地考上大学的热门专业,毕业后又分配到当时非常令人羡慕的国字号外贸公司。然而工作了几年之后,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以及沉闷的工作环境,使我的工作热情渐渐冷却。我越来越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加之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从前的热情已被无奈取代,上班几乎成了负担,强烈的悲观情绪与日俱增。与其这样混下去,不如回家算了,我甚至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现状,放弃工作。想想自己还这么年轻就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有时还会感到不寒而栗。但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尤其是同期或后来分配来的同事纷纷辞职,我又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想通过移民改变现状。”

回归的站台

面对物质世界,人不是乐观就是悲观,这两种态度是人类典型的也是最基本的两种倾向,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美国医生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呈粉状,是用水、糖加上某种颜色配制的。当患者相信药力,就是说,当他们对安慰剂的效力持乐观态度时,治疗效果就显著。如果医生自己也确信这个处方,疗效就更为显著了。这一点已由实验得到了证实。

悲观态度是由精神引起的,它会影响人的组织器官。有一次意外的事故证明了这一点。一位铁路工人意外地被锁在一个冷冻车厢里,他清楚地意识到他是在冷冻车厢里,如果出不去,就会冻死。不到20个小时,冷冻车厢被打开时人已死了,医生证实是冻死的。可是,仔细检查了车厢,冷冻开关并没有打开。那位工人确实死了,因为他确信,在冷冻的情况下是不能活命的。所以,在极端的情况下,极度悲观会导致死亡。一般乐观主义者总是假设自己是成功的,就是说,他在行动之前,他已经有了85%的成功希望。许多人都知道在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他在寻找适合帮灯丝材料的试验过程中,做了1200次试验,失败了1200次,就是找不到一种能够耐高温又经久耐用的好材料。这时,别人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1200次了,还要试验下去吗?”

爱迪生回答说:“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已经发现有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励他去获得最后的成功。

爱迪生何尝不是找到了心理的平衡点?他不会被别人所左右,他把失败理解为掌握了更多的经验,他也就不会气馁、不会沮丧。

越担惊受怕,越遭受灾祸。因此,一定要懂得积极态度所带来的力量,要相信希望和乐观能引导你走向胜利。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这样,你就不会保持内心的平稳。

我们都怕出错,而且常常因出错而受到指责,但是我们可以掌握行动不受情绪左右的办法。

受到批评,不必要感到失望、不平或愤怒,而应把精力用来研制一项明确的计划,以平息批评,重新起步。

如果你不愿从错误中学习,你便会千方百计地掩饰错误。隐藏的错误会成为你工作上的毒瘤,甚至危害到你的人际关系和你的事业,掩饰一个严重的错误就像掩饰癌症的症状一样,将导致整个机构的瓦解。你如果有责任心,就应勇于认错。你应该对自己这么说:“我的能力不仅于此,下次我会表现得更好。”或“我没考虑到不利因素,以后我就知道该注意这件事了。”这就是“从错误中学习”的涵义。

有时候我们又太勇于自责了。我们会说:“这都是我的错。”“我什么事都做不好。”如果是我们的错,自责倒也无妨,但明明不是我们的错而强要自责,便有危险。喜欢自责的人内心常有“我是笨蛋,我是失败者”的想法。这么一来,下次你又会犯同样的错误。或是你误信自己的确是笨蛋,而根本不再尝试了。奇怪的是,我们的确能安于失败。不动脑筋的自怜要比绞尽脑汁分析自己,思考下次如何成功来得容易多了。

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而言,比赛完了就是结束了——有人赢,有人输。比赛不能重来,可是在工作上,永远有第二次机会。你应该告诉自己:“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明天永远有另一个成功的机会。你可以从逆境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只你不被逆境击倒,而变得愤世嫉俗。

记住:逆境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只有一个——不恰当地归咎自己。你若你失败者自居,便会真的成为失败者。“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真的成为怎样的人。”这句格言在此处同样适用。

百分百减压

你多半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明天的情形或许和今天一样,但明天的我绝不是今天的我。你若改变态度,可能因此而改变整个形势。

出了差错时,不要慌,不要轻易放弃。应该仔细研究问题,像检查电子线路板上的短路一样。不要只注意毛病,而要专心研究下一步该怎么做。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不论遭遇何种不幸,只要能继续生存下去,就证明了自己不是失败者。

相信错误不会持续很久

心理失衡的人

小朱本来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可自从做错了一件事之后,见人不敢抬头,开会不愿发言。他在后悔、自责中生活,一日日地戗害着自己的身心。他说:“我会因这次过错,永远也冲洗不掉人们心中的阴影。我还会理直气壮地说话吗?我还能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吗?我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越这样心理越发有障碍,被过错缠得紧紧的。”

回归的站台

人不能失去精神。也许你在过去曾经犯过错误,那么今天就不要再后悔了,精神被控制,是最可怕的事。你可能为过错感到遗憾,但是你需要去做得更好。这才是重要的。

“如果我那样做的话,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发生了。”一些生意人想着昨天的生意而叹道。而当他担心过去时候,他可能在生意上错过了今天更大的机会。

随它去吧!它不会持久的,没有一个错误会持久的。由于我们试图抓住一些我们无法挽回的幸的事情,以及一些给我们带来痛苦、造成担忧和焦虑的事情,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忘记它们,应该把它们打入历史的坟墓。不要因为担忧过去而错过了未来更好的机会。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人,他们有很多不快,令人沮丧的不幸的记忆,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消极,充满了那些让人悲伤、痛苦和感到羞耻的事,以至于他们得不到一刻的平静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