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理平衡点
29031000000023

第23章 在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找平衡点(1)

有时心理不平衡,是害怕自己不如别人,在利益上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这样只会滋长处处与人争斗的攻击心理,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或许你做不到主动去帮助别人,但你可以在利益面前学会退让,失去的时候保持克制和忍耐,权当做了奉献,这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愿意与你合作共事的人多了,你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何减少对手的敌意

心理失衡的人

倾诉者:我现在没有一个朋友,以前当别人来帮我,我不以为然,聚会时从不买单,和人合租房子,上网费也让别人付,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不愿意付出。不愿付出的我,总是省钱,省力,省事,最后的把成功也省了。现在我明白,得与失是一种因果关系,舍就是付出才能得到。舍的本身就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我与人交往的心态是凡事都要得利的心态,可失去的却更多。往后我一定要有付出的心态,只有付出了,才会得到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多。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嘛。

回归的站台

不少人与人初次见面很客气,与人短时间相处也能做到谦让付出,可是时间长了就相处不好了,关键是心理失去了平衡,不愿为对方付出,甚至斤斤计较起来。成功的处世是与人越相处久越显示自己对人的友好。

相处久了,产生一种视对方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对手的心理,以致处处戒备和设防,对他的笑容减少了,客气话也少了,而挖苦与讽刺多了。常见到一些同事与朋友,见面就互相嘲笑对方。这种相处,其实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因为一旦出现生活变故,你讽刺排挤的人,没有给过他帮助的人,最容易成为幸灾乐祸的人,成为在你伤口上撒盐的人。

当我们看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兴奋不已,希望有人为自己鼓掌。可是当身边人,包括你的“假想敌”,你的对手取得成功的时候,你该怎样去面对呢?是嫉妒还是欣赏?是大声叫好还是不屑一顾?尤其是你平日与他相处得很紧张、很不快乐的人成功了,这时候,你为他鼓掌,会化解对方对你的不满和成见,改变他对你的态度,他会觉得你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真诚,从此,他也会给予你的支持。人都是这样,死结越拧越紧,活结虽复杂,却容易打开。

对他人多鼓掌,这是需要勇气的,需要一颗平衡的心理,但它给你带来利益却很大。

1991年11月3日夜,美国大选揭晓。当选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总部前他的支持者们的聚会上发表即席演说,先是言辞恳切地感谢昨天还在互相唇枪舌剑、猛烈攻击的主要政敌现任总统布什,感谢布什从一名战士到一位总统期间为美国做出的出色服务,并呼吁布什和另一位对手佩罗及其支持者与他团结合作,在他未来4年,在全面振兴美国的大变革中继续忠诚地服务于祖国。

而远在异地的布什则打电话祝贺克林顿成功地完成了一声“强有力的竞选”,他还调侃地告诫克林顿:“白宫是个累人的地方。”并保证他本人和白宫各级人士将全力以赴地与克林顿的班子合作,顺利完成交接工作。

这种客气,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付出,精神的付出。竞选的成功与失败,对于布什和克林顿这两个对手来说,欢乐与悲哀都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面前,两个对手保持了高度的理智,为双方的成绩表现了超然的风度。

为朋友付出容易,为别人付出困难,为对手会出更困难。付出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的一句鼓励就是给予,当别人成功的时候,你的几声掌声就是礼物。一些手对同行冤家和竞争对手,多采取的是阴险的手段,打击报复,而不知道如何化敌为友。想把对手变成朋友,就要舍得为他“付出”,对方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要保持冷静,不能见机踹他一脚,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在对方面前趾高气扬,克制自己不流露出得意。做到这些就是“付出”,勇敢的“付出”,以减轻对手的敌意。

百分百减压

为竞争对手叫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为对手叫好,非但不会损伤自尊心,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合作。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得到的是感激。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修养,为对手赞赏的过程,也是自己矫正自私与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

如何维护利益关系的平衡

心理失衡的人

阿捷是阿文的好朋友,阿文创业,把阿捷拉过来,安排他重要的职位。几年后公司发展很快,成为了有名的企业,阿文也发了财。可是阿捷的工资虽然很高,可他心理还是不平衡,他以为他为公司的贡献很大,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一天,他向阿文提出加薪,阿文答应了,但得等年底。到了年底,阿捷的薪水上涨了不少,可是他又提出利润分成的要求,被阿文拒绝了。阿文说:“公司是我的,你不应该有这样的要求。”阿捷说:“我是公司的创业者,我出了不少力,如果不是我,你也不会走到今天。”阿文说:“你的贡献都体现在薪水上了,你是公司所有员工中薪水最高的人。”阿捷还是坚持要股权,结果两个好朋友闹得不欢而散。

回归的站台

懂得付出才能得到,如果只要对方付出,而自己却喜欢索取,这样只会打破利益关系的平衡,合作是不会长久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与他人交往,目的是在于对方有什么利用价值,天天盘算着与人交往会带来什么好处。当对方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为自己提供便利时,便心里乐哈哈,与他形影不离,仿佛情深义重,可是一旦对方没有了利用价值,或者遇到麻烦,便推诿责任,退避三舍,甚至落井下石。这实在是一种自以为聪明的愚蠢表现。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向别人表明:自己是多么的无情无义,又是多么的无耻。以后当别人与他交往时,必然会小心提防,以免被其利用。

有一个人利用一位姓毕的人手中的权为自己办事,当对方在位的时候,他对他恭维不已,把“真诚合作”几个字挂在嘴上。后来,他听说老毕将退居二线,他的合作的姿态马上就变了,甚至在一次宴请上,竟邀请了老毕单位的一个副职而没有邀请他。这件事正好被老毕知道了。不久,退居二线的人名单下来了,老毕不在其中。那个人后悔不已,自己往后的工作很难做了。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事情都彼此联系,互相依存。人与人之间不免有些明争暗夺,有些磨擦,这一切都来源于是吃亏还是占便宜的心理,一切又都结束于吃亏与占便宜的行为。吃亏怎么样?占便宜又怎么样?吃亏了,既获得心灵的平静,又可以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一旦对方醒悟过来,你的我的自然一清二楚。相反,占便宜的人,心理上永无宁日,让天下人耻笑,别人的钱财你占有,是何滋味?明白了个中道理,吃亏、占便宜也就分得清楚了。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且严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把友谊之情永恒为知心的倾诉,敞开心扉,乐于为对方付出,然后是愉快地享受彼此的劳动成果。生活实在需要太多太的友情,需要真诚的付出,而不是索取与占用。

我们给予朋友的,必须是友爱。我们对给予的结果必须负起责任,同时又要尊重对方的付出,不要对对方的付出不屑一顾。

付出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的付出就会变得丑态百出。就说笑容吧,你讨好别人的笑,也能表达你的亲切,但因为缺乏真诚,而变得生硬、勉强,令人厌恶,同样的,心中有所要求,才给予对方好处,对于真正的友谊没有实质性的益处。因为它可能带来更的欲望,变成一个人对另一个贪婪地操纵。

朋友之间,还是合作伙伴之间,无论你给予与付出的是什么,都应该是发此内心的。

有一则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理。

赵秀才与钱商人死后一起来到地狱,阎王翻看“功德簿”后,对他们说:“你们二人前生没有做什么坏事,我特准许你们来生投胎为人,但现在只有两种做人的方式让你们选择,一个人需要过付出给予的人生,一个人需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阎王说完,便让赵秀才和钱商人慎重考虑后再做选择。

赵秀才心想,前生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现在准许来生过索取、接受的生活,那样真是太舒服了。他说:“我要做索取的人。”

钱商人看到赵秀才选择了来生过索取、接受的生活,自己只有付出了这条人生之路可供选择了,他想自己经商赚了一点钱,来生就把它施舍出去吧,于是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付出的来生。

阎王看他们选择完了,当下判定二人来生的命运:“赵秀才甘愿过索取的人生,下辈子做乞丐中;钱商人甘愿付出的人生,下辈子做富豪吧,去帮助别人。”

一个人在选择人生时,其实在选择态度。与人相处,或者与人合作,最佳的方式是不打破利益关系的平衡,或者换句话说,付出、信任是获得利益的最佳方式。

百分百减压

自私的心理调适:

1.内省法。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依据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的客观标准,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多做利他行为。

3.回避性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弹环弹击自己,从睡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纠正。

怎样的吃亏才是最恰当

心理失衡的人

自诉者:我们在一起干,我付出的比他多,凭什么他要比我拿得多?不错,他有技术有才能,但那也不能老是让我吃亏呀。合不来怎么办?分开呗,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相信除了他,我就发展不起来。我不怕暂时削弱了力量,我可以重新找到合作人。没有什么可惜的,至于品牌问题,那只有打官司来解决了。我不会白白送给他的。

回归的站台

不少好朋友,或者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了,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相互你好我好地走到一起,结果是大大出手的分手,前后反差太大了。

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一笔生意让他们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显得多有风度啊,没有相互埋怨,这叫“好合好散”。生意没了,人情还在。

有人问小巨人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嫌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智慧。因为这种人心理平衡点是着重长远的利益。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给你干。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会好。生意场伙伴同你做生意不能赚钱,才会朝三暮四。好分好合,你要让他人觉得你是个值得共事的人,这才是成功的处世。

有人与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脸不认人,不想吃一点亏,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为什么呢?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已经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占有它。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个来回就再也不想与他合作下去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他难以找到愿意与他重新合作的人,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分手,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路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如果你与人分手时,狠狠地捞一把,不管是自己的还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上手就是自己的东西,那么就显得忘恩负义,或者不仁不义。

百分百减压

从心态发展上来看,你老不愿吃亏,老占别人的便宜,会把自己弄得很猥琐。因为便宜被你占尽的时候,也就会觉得自己总在吃亏,心中就会积存不满和愤怒,这对自己也会是很大的伤害。再有,捞朋友的东西的人绝不会有什么出息,因为,他的眼光都集中到收集和占有眼前的每一点微小的利益上,势必影响自己的境界,缺乏向远处、高处看的意识和能力,这种人除非摸彩票中了奖,否则是很难获得大的成功和利益。

算计者永不快乐

心理失衡的人

倾诉者:有的人能同甘苦,但不能共富贵;有的人能共富贵,但不能同甘苦。有的人可以一起生活,但却不能一起创业;有的人可以一起创业,却不能一起生活。人与人之间除了友谊,还有一份名利,正是这份名利,使人们走进了生活的误区。工作的时候总要互相争斗,甚至互相算计,即使你不想算计别人,别人也要算计你,因为你倒了,他便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人性的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名利所害!因为有名利,所以有纷争,因为有纷争,所以我失去了快乐。

回归的站台

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算计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过。

威廉认为,凡是太过于算计的人,都是活得相当辛苦的人,又总是感到不快的人。在这些方面,他有许多宝贵的总结。

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