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这么严重吗
29018200000013

第13章 打不开的公事包

大家都知道要“提得起”,

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放得下”。

比“想得通”更重要的是要“想得开”。

在我们的文化中,“放不下”似乎是特有的传统病,其中最明显的症状要算是内疚和担忧了。

随时随地去观察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均可见到这种实例。有太多人不是为他们原不该做而做了或该做而没做的事内疚,就是为那些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担忧。你可能也不例外。

一位“放不下”的母亲,都高烧彻度了,还硬撑着上街购物;感染了链球菌,还硬要洗衣、煮饭。结果,人累倒住院了,换成家人照顾她。

一位“放不下”的学生正在看书准备考试,然而心思早已飞上九重天。虽然眼睛盯着每一个字看,实际他的脑子已被父母昨天对他说的话,或担心明天的考试所占去了。

一个“放不下”的投资人,眼看大势已去,还是硬要拗下去,结果老本没了,就连老婆也跑了。

一对“放不下”的情侣,明明两人都貌合神离了,还硬着头皮去结婚,结果两人都弄得“伤痕累累”。然而,又因为“放不下”,所以闹了几次离婚,结果现在还在闹、闹、闹。

为什么会这样?多半是因为,如果你不觉得内疚,或不去担忧,就会被人家认为你很“坏”、你“不负责”,这均与“在乎”有关。若你真的在乎某人或某事,你就必须内疚、担忧,必须把自己搞得很“难过”,以表明你的关心,这就是我们“放不下”的原因。

然而,这么做真的有用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情已经发生,将时间浪费在做错的事上,只会使情况更糟——我们将受困于无法改变的过去,我们将失去现在的平静,同时影响到我们的未来。

正如同安诺德所说:“悔恨之于人,犹如烂泥之于猪,唯一的用处,只是在里面折腾。”

只因为你在做一件错事,所以即使多认真地去做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对。你又何必把昨天不喜欢吃的菜渣拿来当今天的食物呢?

你可以思索,你可以遗憾,你可以期望,可是你永远都回不到过去,这是确定的——你只能活在现在。

记住泰戈尔的这句话:“如果你因错过了太阳流泪,那么你将错过群星。”如果痛苦已经发生,最好把它放下,就不会在痛苦的伤口上加任何东西。

有位丧失毕生积蓄的男人正在专心地读书。

“不要再装聪明了。”他太太数落说,“我们所有的钱都没了,你怎么还能读得下书?”

“我是聪明人啊!”那男人回道,“我的烦恼都没了,所以才能读得下书。”

就跟内疚一样,担忧也是无济于事,只会浪费我们的情绪精力。

当你在为一件即将发生的事情焦虑时,你也知道这件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这是很简单的事实。你的担心并不会改变任何结果,不是吗?

有一个医生出诊,去探视一位病得很重的女人,他进入房间,过了五分钟之后,从房里出来,对她的先生说:“麻烦给我一个软木塞子!”

她的先生有一点担心,为何需要用到软木塞子?

医生五分钟后又出来,满身大汗地说:“现在给我一把螺丝起子!”

她的先生变得更担心了,但仍然把情绪控制下来。

又过了五分钟之后,医生竟向他要一把凿子和铁锤。这还得了!这位先生终于按捺不住问医生:

“我太太究竟怎么回事?”

医生说:“我还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办法打开我的公事包!”

犹太人有句谚语:“有一种忧虑是正确的——为忧虑太多而忧虑。”说的一点都不错,一旦情况真如你所忧虑的一样发生了,那么忧虑也只会减少你应付和处理的能力。何必呢?

有对夫妻结婚多年以后,丈夫开始向妻子抱怨:“我觉得你愈来愈不关心我了!”

妻子说:“怎么会?你每次出门,我都会很担心你。”

“我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丈夫安慰她,“我的时间很弹性,随时都可以回来。”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妻子神情怪异地回答。

你经常担心什么?疾病吗?去看医生——让他来担这个心!

担心迟到吗?那就早点出发——又何必担心迟到?

担心下地狱吗?如果你继续担心,那么你已经在那里了。

杰西·史宾勒说:“担忧无疑是要求自己获得不想要的东西。”担心自己会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担忧在受苦了,不是吗?

试问:

担心能帮你付清账单吗?

担心能使你疾病复原吗?

担心能让你避免灾难吗?

如果问题解决得了,你何必担忧?如果问题解决不了,你又为何担忧?

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无法阻止鸟儿飞过你的头顶,但你可以不让鸟儿在你的头上筑巢。”快乐也许不能强求,但烦恼却是可以避免的。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呢?

大家都知道要“提得起”,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放得下”。比“想得通”更重要的是要“想得开”。

想想:有什么事,真的非你完成不可?有什么角色真的是非你莫属?有什么东西真的需要你抓住不放?

当我们紧握着过去,将让我们失去未来;当我们担忧未来,将使我们失去现在。

罗马哲学家塞尼加说:“有些人以追悔过去折磨自己,有些人则因忧虑不幸将至而痛苦难过;这两者都可笑至极——因为一个与现在的我们无关,而另一个则尚未有关。”为什么不好好地活在现在?

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哪一个人的——你的财产、儿女或你的一切,没有一样是带得走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紧抓着不放?为什么还会对一些小事放不下呢?

轻松一下:

如果你有忧虑的毛病,做这三件事情:

问自己:“在这种处境下,什么是最坏的可能?”“可能发生的最恶劣情况是什么?”通常你会发现,最坏的其实也没那么糟,你只要了解清楚并把后果考虑一遍,许多不必要的恐惧自然会消除。

。既然你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就要想如果真发生了,便只有接受它。一旦你决心“接受这种结果”,那么,剩下的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想办法让事情不要恶化,然后平静地想办法改善最恶劣的情况。

如果你有内疚的毛病,改变一下自己问话的方式:

把“要是那时……”、“早知道……就……”、“我当时若……就好了!”这类字眼都剔除,改用一些积极的字眼来替代。

例如:“与其问‘我怎么这么笨’?”不如问“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与其抱怨“早知道我就……”不如说“下次我就……”。

与其后悔“要是当时……就好了”不如改为“现在我决定……就对了”。

要诀就在集中注意力于“现在你能做什么”,而不是“那时你做过什么”上。若能如此,那么我们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甚至会比从正确当中学到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