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这么严重吗
29018200000012

第12章 没头发,就不会掉头发

我们原本已是幸福的,

但是大家却忘了这一点,因而变得如此不幸。

这些,只有到失去了,你才会懂。

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廿鱼栾疱铊狨弪卅曾说过一句并不悲观的话:“我们很少去想已经有了的东西,但却念念不忘得不到的东西。”这句话足以发人深省。

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是这样,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

年轻时,希望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再结婚生子、买车子、买房子,然后等一切都达到了,又期待有更高的职位,更豪华的房子……满脑子都想着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行头。庸庸碌碌就为了这些“小事”。有些人每天所面临的最大困扰,居然是该穿哪一件衣服外出。

你或许也认识(或者你就是)这样的人?

一早起来,就烦着,“我到底该穿哪一件衣服呢?黄的、红的、紫的?要圆领、肿至,还是昨天那件?”你觉得衣柜里似乎永远都欠那么一件“刚好可以”搭配的衣服。

于是到了店里,你又开始伤神,到底要买这件,还是买那件好?如果买了这件要配哪一套衣服?有没有可以搭配的裤子或裙子?万一配起来不好看怎么办?会不会别家或是以后还会有更好的款式……

你已经拥有那么多了,而你的心却不在已拥有的东西上,一直在找寻那些没有的。结果,你愈是去想自己所欠缺的,就愈沮丧,而愈沮丧就愈会去想欠缺的——于是你变得不满,总是抱怨,这是没有尽头的。

表面上,你是在追求幸福,但其实是在找不幸。追寻幸福最大的障碍,就是期望过大的幸福。

法国有句俗话:“一场空前丰盛豪华的宴会,但总有个人没吃够。”原因很简单,假如你想要的是一幢大别墅,又怎么可能因拥有一间小公寓而满足呢?

我们原本已是幸福的,但是大家却忘了这一点,因而变得如此不幸。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会身处幸福却不自知呢?

就好比你在房中悬挂一幅画,每天进出都会看见它,习以为常之后,你就会视若无睹;好比你住在河边,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你就听不见水声了。

不是有个故事吗?有一只小鱼问老鱼:“你知道大海在哪里吗?”

老鱼说:“你所在的地方就是大海,你周围就是大海啊!”

小鱼疑惑:“但,我怎么都看不到呢?”

鱼从未察觉海洋存在,除非它因某个意外被迫离开海洋或被人抓走,一旦离开了大海,鱼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在海洋中。人们也是一样,往往要到了失去,才会发觉原来我们早拥有了幸福。

的确,置身在彩虹里面的人,就看不到彩虹。

雨果在《笑面人》一书中,感慨地说:“身在幸福中而能有自知之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失去了它,你才会感觉到它。

记得劳伦斯在他的回忆录里有那么一段话:

我有一次在沙漠中迷路,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尝到口渴的滋味,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没有这样的体会。

以前,只要觉得口渴,我就去喝水。然而在沙漠中迷了路,身边没有带水,又找不到绿洲,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深刻地感受到口渴的滋味——整个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在渴求水,这是外人很难体会到的。

唯有当你失去了,你才会感觉到它,不是吗?

里根贝克是一位著名的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不幸在太平洋中坠海,在救生筏上漂流了脖天,后来获救,有人问他从中学到了什么?

他说:“从这次经验里,我学到最大的功课就是,假如你有足够的水喝,有足够的食物吃,你就不应该抱怨。”

每天上班、上学,吃饱有的睡,睡饱有的吃,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等有一天你遭遇失业、失学、生了大病或遇上灾难,事情过后,你就会突然心存感恩,感谢上天,此后对很多事也不再抱怨。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

你的孩子走失了,后来又安然无恙地找到;你的胸上长了肿块,幸好医师诊断出是良性的;你的公司打算裁员,最后还好只是虚惊一场。于是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这才觉得自己实在太幸福了。

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到失去了,才会懂。

美国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说得对:“缺乏一些你想要的东西,是幸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说一则寓意深远的犹太故事。

有一个农夫痛苦地向拉比诉苦,说自己快被家人逼疯了。

“拉比!”那位农夫说,“我家的房子太狭窄了,我的老婆、孩子、丈人一家全住在一起,整个屋子都吵吵闹闹,我的精神都快崩溃了。”

拉比问:“你养了多少牲畜?”

农夫说:“有一头乳牛、两只山羊、一条狗,还有几只鸡。”

“好!”拉比建议他,“把那头乳牛牵到屋子里。”

农夫感到很疑惑,但还是照做了,一个礼拜后回来报告说,情形变得更糟了。“那就把山羊、狗和那些鸡都带进屋子里,一个礼拜再来汇报。”大惑不解的农夫回到家,遵照拉比的指示做了。

当这农夫再回来找拉比时,他尖叫道:“我受不了了!肮脏、恶臭、吵闹、拥挤……我们所有的人都快疯了。”

“回去吧!”拉比说,“去把所有牲畜都赶出去,过几天后再来找我。”

几天后他回来时,带着满脸笑容,快乐地说:“现在家里只剩我老婆、孩子和丈人一家人,房子突然变得好宽敞。感觉真好!”

失去了,这才懂得“曾经”的好。

今天,我们若发觉有个升迁的机会被抢走,就觉得仿佛世界末日已经到了,但是明天我们若连工作都丢了,相比之下,升迁算什么?我们满心期盼“只要能把工作找回来就好了”;工作还没有着落,又生了大病,这时候我们才觉得当时只需要烦恼工作,而不需要烦恼身体,多么单纯。

顾客说:“侍者,你的手指头按到我的牛排了。”

侍者说:“对不起!但我不希望它像刚刚一样又掉到地上。”

是啊!只要跟更坏的情形一比,你会发现所有的(或原本的)问题其实根本不算什么。

有个年轻人为了脱发问题感到非常苦恼,后来听说有家诊所是专治脱发的,便迫不及待地跑去看。

医生给了他一瓶药水,说:“用了一个星期以后,保证头发不会再脱落。”

年轻人很兴奋。哪知道,用了这种药以后,头发竟全掉光了。他气愤地找医生理论。

医生说:“我这种药,就是让头发快速掉光,所以你现在也就没有头发可脱落了。”

没有了头发,也就没有“掉头发”的烦恼,不是吗?

一个人会为小事烦恼,是因为他没有大烦恼。试想,一个连衣服都没得穿的人,会去为该穿哪一件衣服而烦恼吗?

一个人会为小事抱怨,是因为他没发生什么大事。试想一个老是抱怨房子太小的人,当哪一天房子要打扫时,或房子被火烧掉时,他还会抱怨房子小吗?

想想看,你的境遇真的有这么糟吗?你只有在不是最糟时,才有这个“闲功夫”去抱怨诉苦,不是吗?

如果你也是个经常抱怨一大堆烦恼的人,要记住,那是因为你还没有什么大问题。

轻松一下:

做个练习吧!这个练习就叫做“与更坏的情况比”。

每当你觉得自己陷于苦痛,遭遇不幸,怨天尤人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一些比你情况更糟、麻烦比你更大的人,当你看到别人比你更不幸,心境自然舒坦。

以下是我听过的一些技巧:

某位太太:“我曾担任医院的义工,每当心情低落,我就会到医院帮忙,看到一些口中插管、昏迷不醒的人,我总提醒自己,这点挫折算什么?”

某位先生:“我曾陷入经济拮据,甚至到目前为止,我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家庭所有的开销。但是,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部介绍贫穷国家的片子,挣扎在饥饿边缘的难民,他们在疾病、痛苦和死亡中竟能坚强地生存着。从那时起,我突然发现我的困难根本没什么了不起,我总提醒自己,如果有的吃有的穿,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某位骨折病人:我在病床贴了一张便条,每天念一回。便条上写着:“开心点,毕竟你的腿不是永远断了。”

波斯有句谚语:“我哭我没鞋,有一天我遇见一个人,他却没有脚。”

“你真是万幸!”一位骑摩托车的人撞倒了小陈之后说。

“你撞到人,还说风凉话?”

“因为我平常都是驾驶大卡车的!”

如果你经常为许多问题烦恼,那就去帮助一个比你有更大烦恼的人吧!那么你的问题也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