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天文历法研究(下)
28942200000026

第26章 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明末崇祯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青年时代起就注意实用科学知识,如农、桑、水利等。1600年在南京结识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对欧洲科学知识很感兴趣,遂同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又译《测量法义》、《简平仪说》、《泰西水法》等书,首次向中国介绍西方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崇祯二年领导了中国历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历运动,最后编成《崇祯历书》137卷,这是中国古典天文学体系向近代转变的开端。此外,还辑有《农政全书》60卷。

徐光启领导的改历运动最关键的一点是参用西法“取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即按中国历法的框架,以西方天文学原理编撰一本中西合璧的历书。这在中国历法史上是第一次。当时聘用了邓玉函、罗雅谷、汤若望等传教士参加工作,主要是翻译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人的天文学著作,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天文仪器、恒星表等,向中国介绍了许多欧洲的天文学知识。当然,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又由于耶稣会的性质,这中间出现了许多曲折和问题,已如第九章所叙述。但是这一项改历运动在中国天文学乃至整个中国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远比其本身在学术上的价值为大。

从徐光启开始,中国在科学上闭关自守的局面有了改变,中国学者之中对外来学术一概不屑一顾的妄自尊大的思想受到了冲击。清初在考据之风盛行之际,也出现了一股中西学术会通的研究热潮,在一向重视儒学、修身养性的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的一股力量,连康熙皇帝也对天文、数学等科学问题发生兴趣,曾一度出现了编纂科学书籍《律历渊源》100卷的举动。这一切,当然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有内在联系,也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有关。然而,作为一个倡导者,由徐光启而开始的中西学术合流对我国科学向近代的转变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几百年来,每逢徐光启诞生和逝世整周年纪念的年份都举行不同规模的学术纪念活动是不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