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28896400000033

第33章 真诚是谈心的基础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老师,因为××老师对我很好。”“我愿意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老师对我真关心!比我的父母还理解我……”学生接纳了教师的关心,才能接纳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在学校里,几乎每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良好的,但是并非所有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良好愿望都会被学生所接受,或者说不同的教师即使对学生有同样的教育要求和愿望,被学生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学生对他们的真诚度的感受不同,或者是他们对学生的真诚度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所以,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最基本的态度是要诚恳。诚恳的谈话态度,是在友好气氛下进行谈心的基础,同时也能增加双方的心理宽容度。而夸夸其谈,说大话、空话、假话易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印象。说话态度过于恭谦,又易使人觉得虚情假意。因此,把握好这个度,态度诚实,一般而言,学生会产生谈话的愿望。

1.诚恳的谈话态度易使师生间相互信任

相互信任是班主任与学生谈话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当班主任获得学生信任后,学生对班主任的反感就会被克服,学生会把班主任看成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只有达到这种信任平衡,才能使师生心心相印,无话不谈。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倾听他的谈话,在尊重他。尽量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全面的真实的信息感兴趣,而不喜欢弄虚作假;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班级全体学生都很负责。学生若能反映真实情况,诉诸实言,这便是谈话的最大成功。

2.诚恳的谈话态度也易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只有先动之以情,才能对学生晓之以理,做到和风细雨、情理兼通,及时发现并表扬其优点,使学生在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中,感到老师的关切与爱护。“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与学生谈话,不可忽视情感的作用,因为情感是教育信息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要架设这座“桥梁”,关键在于寓理于情,以自己积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努力创设愉快、宽松的谈话氛围。这样才能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反应,使学生愉快地、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人们在感情相融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能增强对对方观点的接受性,减弱排斥性。这个案例可为我们班主任运用谈话以对学生进行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谈心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从教育者的角度讲,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的角度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地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的碰撞中,实现感情的交流、融洽、升华,由情知到理知。谈话更是如此,语言交流是情感交流的表现形式。为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班主任必须以真诚的师爱赢得学生的信赖,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高尚的师爱教学生怎样去爱。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会贴近、融洽,谈心才能有好的效果。

除了谈话时态度要诚恳外,班主任还要通过其他的方式将自己的真诚传递给与自己谈心的学生。

首先,班主任要能够自我接纳与自信。自我接纳是指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内心世界中软弱、阴暗和脆弱的地方。在这个接纳自己的过程中,也对别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可以体验到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宽容。这种正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方法,本身就是真诚的品质在不断成长的过程。放下面具,在与学生谈心时越能流露出内心的真实,就越有人情味,越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力。自信来源于对自己的了解和由此产生的安全感、自在感。当一个班主任在心灵深处感到安全时,就不会构建种种防卫面具来伪装。自然地,他会给学生带来安全的谈心氛围,也会促使学生在这种人格力量的感染下接受其正面影响。

其次,要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也有无知、犯错误、存在偏见的时候。人不可能完美无瑕,因为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也就可以接受学生的错误、无知和不完美。这样的表达可以缩短跟学生之间的谈心距离。

总之,真诚是谈心的前提和基矗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只有首先做到态度真诚,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取得良好的谈心效果。

(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