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每次夺冠,杜传君都会落泪,因为这冠军的背后实在是流下了女儿太多的汗水。谭雪刚参加体育运动时,选择的是跨栏项目,1998年底,也就是在15岁时才进入市体校体工大队分校,并在天津击剑队改练击剑,第二年便获得全国冠军,在她的运动生涯中,有几个最辉煌的时刻,于2002年获世界杯女子佩剑团体冠军、世锦赛女子佩剑个人冠军;2003年获世锦赛女子佩剑个人亚军;2004年获雅典奥运会女子佩剑个人银牌等等,谭雪还打算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父母“不敢”看比赛
女儿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在父母看来都是血汗的结晶。有时,父母甚至“不敢”看孩子的比赛——女儿的每一次比赛,他们都是在心疼中度过的。每次比赛还没开始,妈妈就会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当电视中出现女儿的身影时,杜传君又经常会躲出去。她觉得在击剑台上,孩子跨出的每一步,刺出的每一剑,都是孩子在向自己的命运挑战。
杜传君说:“我和她爸爸从来不给她施压。平时总嘱咐她,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出去比赛要向高手学习。雅典奥运会对谭雪来说是一个新的历程的开始,它也已成为过去,今后要从零开始,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一定能走上最高领奖台。”
社区榜样交流经验
作为世界冠军谭雪的父母为自己的女儿骄傲,可他们在社区里没有一丝的特殊,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妈妈杜传君经常会被社区请去给家长做教育经验的交流。她总是用丰富的语言讲如何按照孩子的特点,从兴趣出发培养孩子的特长,她很少提到自己的艰苦和辛酸,而是提醒家长们:在孩子的身后,要创造一个快乐轻松的生活环境。
杜传君夫妇都是非常随和、热情的人,也经常给周围的邻居帮忙,他们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个人。邻居们都说,和谭雪一家做邻居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择偶标准
说到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谭雪表示:要高高瘦瘦的,阳光一些的,“要幽默些的,两个人在一起会很开心的那种。其实像我们运动员平时都有些大大咧咧的,找个同行挺好,有共同语言,而且两个人都这样谁也不嫌弃谁,呵呵。不想找个有钱的男朋友,其实很多人嫁给了有钱人过得也挺好,我也许是不大习惯吧,我家不是那种有很多钱的家庭,两个人能照顾好家里的老人,自己能过得开心就好。”
所获荣誉
2007年谭雪表现抢眼,除连夺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越南、中国天津等5个世界杯分站赛个人冠军外,她还获得过一次团体冠军,并在国际剑联女子个人积分榜上以482分高居榜首,领先第二名美国选手沃德170多分。
国际剑联2007年12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年会上公布了2007年世界最佳运动员称号,中国选手谭雪荣膺最佳女子佩剑运动员称号。
四年前谭雪大意失荆州,在个人佩剑上败给了美国女剑客。四年中谭雪经历了苦闷,低潮和种种不如意,去年世锦赛她再次倒在决赛的剑道上。但这一次家门口作战的谭雪在个人佩剑上连四强都没能进入,不过在团体比赛上她与队友闯进了决赛,决赛中中国队曾以10分领先乌克兰,谭雪在最后压阵,双方战成44平,但谭雪遗憾的错失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剑。
黄海洋
1985年出生的黄海洋曾是邳州运河小学女篮队员。1997年,正在运河小学“苗苗”篮球队里紧张训练着运球投篮的黄海洋,被徐州市体校选中。没想到,这一去竟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人生,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从此走向了国际运动舞台。半年后,痴爱篮球的黄海洋,又被江苏省体工队选进了击剑队,成为了一名击剑运动员。
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型比赛,黄海洋就荣获了全国第五名。在接下来的近百场的国内国际比赛中,生性倔犟、永远信心百倍的黄海洋,用她的聪颖,用她敢于拼打和永不言苦的精神,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黄海洋的主要成绩还包括:2001年亚洲击剑锦标赛女子佩剑个人冠军、2002年釜山亚运会团体冠军、2003年世界锦标赛团体亚军及2004年世界杯大奖赛团体亚军、2006年多哈亚运会女子佩剑团体冠军。
黄海洋1985年出生在我市邳州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黄崇义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母亲蔡美珍原是邳州酒厂的工人,下岗后在邳州鞋厂打零工。他们育有一子一女,今年26岁的儿子在家帮着干农活。就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却培养了我市第47个亚洲冠军。
篮球运动员改练击剑
2002年,江苏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时候,黄海洋在决赛场上晕倒了2次,但是她却凭借着顽强毅力,硬是爬了起来,夺得金牌。而这个热爱击剑的女孩,最初却是一名篮球运动员。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海洋被省女子击剑佩剑队的教练看中。篮球和击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动,练了5年的篮球,再去改练别的项目,黄海洋的压力自然很大。她哭着问她当时的篮球教练冯远军:“冯教练,如果我选不上你还要我吗?”“没事的,选不上我还要你!”海洋离开徐州的时候,哭了好几次。
谈起黄海洋今日的成绩,她昔日的市体校教练颇有感触:“黄海洋练篮球的时候有种不服输的精神,别人在休息的时候,她还在训练,所以她转项到击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她这种不服输的性格、精神有很大关系。”
黄妈妈又买了两斤土豆
黄海洋从13岁离家,如今也离开8年了。黄妈妈说,海洋每年回家一次,每次只在家呆4、5天,8年来总共在家呆了不到50天,没有在家过过一次春节。女儿每年回来,蔡美珍都会买上2斤土豆给她做炒土豆丝吃,因为这是她最喜欢吃的菜。
记者问黄妈妈这次有没有买土豆,黄妈妈哈哈笑了起来:“买了。又买了2斤,先给她炒着,让她先吃着,不够再去买!”
哥哥陪我走出低谷期
2003年,海洋膝盖受伤,休息了2个月,那时候,无论是在体力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她的状态都处在低谷期。是哥哥的鼓励一直伴随着她,让她有勇气和信心配合医生做治疗。
而海洋对哥哥的感激,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2001年,海洋的家里正在盖房子,需要几万块钱,这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家资金更吃紧,而就是那一年,海洋第一次出国比赛,去泰国参加亚洲击剑锦标赛,由于是自费比赛,要求每人带至少1万块钱去比赛。正当黄海洋的爸爸和妈妈考虑是否该让海洋去比赛时,黄海洋的哥哥黄海波拿出了1万元:“就是把房子卖了,也要送俺妹出国比赛!”
黄海洋是个争气的女孩,第一次出国比赛就夺得了冠军,把自费的钱赚了回来!
对于2008年,海洋没有太不切实际的想法:“首先要争夺入场券,我一定会尽力的,我也相信我能打进2008年奥运会!”
包盈盈
包盈盈,1983年11出生,江苏启东人。
中国女佩成立于2001年6月,包盈盈与谭雪、黄海洋等都是第一批国手。包盈盈的起点相当高,2002年世青赛她成为团体、个人冠军双冠王,地位甚至不在谭雪之下。但是,包盈盈此后进步不大,落选了雅典奥运会。这对她的打击很大,一度甚至产生了退役的想法。
2008年五月中旬的德国世界杯,近几年表现平平的包盈盈异军突起,她一路过关斩将挑得金牌,成为继谭雪之后第二位夺得国际比赛个人冠军的女佩国手。随后在天津大奖赛,包盈盈更是风光十足,个人赛她连续击败三位顶尖高手,无可非议地夺得桂冠。1/4决赛,她以15:14轻取美国天才剑女沃德;半决赛,以15:9挫败奥运冠军扎古尼斯;决赛遇到在家门口作战的队友谭雪,包盈盈以15:10完胜对手。一系列精彩的表现,震惊国际剑坛。
包盈盈成名很早,2002年她就获得世青赛团体、个人两枚金牌。包盈盈没有谭雪高人一筹的身体素质,但技术细腻,攻守兼备。她的缺点是心理波动较大,拼劲不足,这两大软肋使包盈盈很快被同时间出道的谭雪越甩越远,甚至无缘04年雅典奥运会。07年,包盈盈表现有所好转,逐渐赢得鲍埃尔的青睐。尤其是07亚锦赛个人赛,她在脚部受伤的情况下咬牙坚持战斗,如愿击败对手跻身决赛。包盈盈本来就拥有一流的技术,加上心理素质、意志的逐渐增强可以这么说,08赛季取得的一系列佳绩乃水到渠成。
对于中国女佩来说,包盈盈实力的上升,也弥补了队伍过于依赖“当家花旦”谭雪的缺陷。07赛季谭雪五夺世界杯分站赛、国际大奖赛金牌,世界排名位居第一,年底荣誉国际剑坛最佳女佩选手。由于各国高手加大了对谭雪的针对性研究,今年以来谭雪成绩明显下跌。在这一背景下,包盈盈的冲刺来得恰是时候。
北京奥运会比赛结束,包盈盈呆若木鸡,最后时刻一剑落败,中国女子佩剑队只剩下悲伤,而包盈盈的悲伤中却包含着无穷的懊恼,奥运会需要战胜对手,更需要战胜自己,用西方人的话说,那就是要战胜自己心中的魔鬼。
也许是太渴望这块金牌了,也许是领先优势太明显了,当包盈盈在第六局上场的时候,中国队已经建立了领先十剑的优势。其中第三局,包盈盈和对方的若夫尼尔战成5比5,也算是不辱使命,但是梦魇般的第六局,站在剑道上的是一个患得患失的包盈盈。她的对手是乌克兰的一号女剑手哈尔兰,结果哈尔兰上来就先得一分后,此后的比赛更是让人扼腕叹息——包盈盈上步刺空,这样哈尔兰就以2比0领先,哈尔兰的快速进攻相当神勇,而包盈盈则显得过于保守,哈尔兰再下六分,比分分差扩大至0比8。之后包盈盈终于从低迷的状态中突出,扳回一分,但哈尔兰再次主动出击,比分变为1比9。之后包盈盈的风格过于软弱,没有顶住对手强攻,最终以5比12的比分落败本局。也因为本局中国队的大比分落败,中国队和乌克兰队的比分变为30比27,领先优势缩小至3分。
在大比分落后的时候,方寸大乱的包盈盈甚至连脱脱头盔、绑绑鞋带这些基本的调整心态的方式都没有采用,第七局的倪红再次给了中国队希望,她以5比0完胜对手,中国队的领先优势又变成八剑,接下来又该包盈盈上场了。
第八局,包盈盈对霍姆罗娃,结果她还是受到了第六局比赛的一定影响,进攻和防守的反应都不够敏捷,以5比9结束了本局比赛,大比分中国队继续领先至40比36。
出战三局,除了第一局和对手战平以后,两局包盈盈总共输了十一剑,这哪里是包盈盈的真实水平?在今年五月,国际剑联女子佩剑世界杯大奖赛天津站,包盈盈勇夺个人赛冠军,当时她遭遇的对手几乎没有一个弱者,多数人的名声和世界排名都远在她之上,其中包括去年世锦赛季军、波兰选手约兹维亚克,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选手、2006年世锦赛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当时排在世界第四位的美国选手玛丽尔·萨格尼丝以及雅典奥运会亚军、当前世界排名第二位的谭雪。
“脑子里一片空白——”包盈盈只能这样形容她在那两局里的表现,没能战胜自己,给包盈盈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也给中国女佩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中国佩剑队主教练鲍埃尔在《人在奥运年》中说:“如果这场比赛没有大比分领先,我相信她们能拿下这场比赛。大比分的领先会让她们觉得奥运冠军来的太快,进而把持不住自己。包盈盈就是典型的例子。”然而他也认为作为最老队员的包盈盈仍有着很大的潜力,力排众议将其继续留在国家队。
王海滨
王海滨,1973年12月出生,江苏南京人。
王海滨与叶冲和董兆致并称为中国男子花剑“三剑客”,九运会后叶冲和董兆致先后退役,王海滨则进入大学学习。为了实现奥运金牌梦,王海滨一直没有中断训练,2002年复出参加全国冠军赛一举夺冠。
1992年王海滨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取得个人第九名。1999年,王海滨和叶冲、董兆致夺得世锦赛男花团体亚军,实现了中国在男子花剑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王海滨和队友再次夺得男子花剑团体亚军。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他先后战胜韩国名将、悉尼奥运冠军金永浩和韩国选手金相勋,在8比11落后的不利形势下,连扳7剑,最终将备受关注的亚运会第一枚金牌收入囊中。随后,他又为中国男子花剑队夺得男子花剑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2005年全运会夺得男子花剑个人冠军后,王海滨退役,之后担任国家击剑队男子花剑主教练。
蜂王浆的吸引
1984年到1986年,几乎每个下午,从三山街开往大光路的4路车或者7路车上,都会出现十个瘦小的身影,那就是儿时的王海滨,放学以后,回家收拾一下的王海滨会从家里出发,前往公园路体校学习击剑。
“栾菊杰拿到第一块中国奥运击剑金牌后,击剑在南京火了起来。”王海滨指着身边的栾菊杰说。“我跟她是同一个启蒙教练,1984年,白崇钧教练带我走上击剑之路。其实我小时候根本没想到成为职业运动员,更多考虑的是考大学。我被选中练剑时还在学校上课,可能当时身材还可以;坐后面几排,就被挑选击剑苗子的教练相中了。”
王海滨告诉记者,当时他的训练馆就是公园路体校体育场主席台的司令台左手处。“我感觉那个馆的训练条件是当时国内最好的。”王海滨说。“那个馆也就是栾菊杰以前的训练馆,墙上还挂着她曾给母校的剑,一些纪念品和签名等等,在她回母校做报告的时候我就见过她了。”
每天下午三四点钟放学之后,小海滨都会坐车去体校练剑,训练的时间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那时候没有自行车,每天只能乘车到大光路,有售票员的那种,然后还要下来走一段路,这样走了好几年,这条路我太熟悉了。”
王海滨说,每天的来回路费体校是不会“报销”的,但是吸引他在击剑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还是启蒙教练的蜂王浆。说到这,他身边的栾菊杰插了一句。“我们可比你们要好一些,当时每天有2毛钱的补助。”
“男孩子小时候都淘气,喜欢打打闹闹的,我开始接触击剑只是觉得好玩,因为以前没看到过,也谈不上特别喜欢。但是我没想到,进了击剑队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教练员太了解我们的心理了,他会不时给我们发蜂王浆,那可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宝贝啊。”
王海滨说,教练员发给他们的还有一些球鞋,加上可以到处去比赛,就像免费旅游一样,于是在种种“诱惑”之下,他就此将自己的击剑生涯进行到底了。
剑坛明星从练断剑起步
当年刚入行时,王海滨使用的是别人用过的一把被折断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