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俱乐部击剑水准,栾菊杰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了严格的素质和技巧训练计画,一开始很多学员和家长还不接受,但看到效果后,均再无异议。在栾菊杰的努力下,艾德蒙顿击剑俱乐部从最初的58个会员,已发展到如今的近300名会员,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击剑俱乐部。而且,加拿大全国击剑前8名中,大部分都是栾菊杰的弟子。
选择移民
1991年大女儿的出生,促使栾菊杰做出了移民的决定。
当时已是大龄产妇的栾菊杰憧憬过很多做母亲的快乐。但女儿出生后,即被送进了特护病房。医生告诉她,孩子心脏不好,可能将来智力也有问题,无法像正常孩子说话。如遭雷击的栾菊杰心如刀绞。但当医生建议说你们可以选择不要这个孩子,可以送给相关机构抚养时,栾菊杰坚定地回答:能生就能养,再怎么也是自己的骨肉。
加拿大政府对残疾儿童的抚养有特别完善的资助政策:孩子18岁以前无论亲生父母抚养,还是请人抚养,政府按月都有补助。18岁以后,则完全由政府负责其生活起居。这种情况下,栾菊杰选择了入加拿大籍。大女儿长得很漂亮,两岁之前没什么异样,但到了5岁就接受了两次手术,至今体外都挂着心脏起搏器。
后来,栾菊杰又生了二女儿、小儿子,但她最多的爱都还在大女儿身上。在参加奥运预选赛期间,因为医生说女儿的心脏起搏器随时将要更换,她几度想放弃比赛。记者在俱乐部采访时,三个孩子都在。小儿子戴副眼镜,还是个稚气未脱的调皮少年,身材颀长的二女儿跟栾菊杰十分相像,击剑也学得有板有眼。大女儿白白净净,脸上挂着甜甜的笑,正在场下做着特别为她设计的运动操。“尽管没有给她一个健全的身体,但要给她一个健全的人格。”栾菊杰说。“我在去北京参加比赛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陪她把更换心脏起搏器的手术做了。”
她还说,教孩子运动,是想让他们知道,体育是好胜的,需要艰苦的付出,坚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坚持。“我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参加奥运会,毕竟那是个世界一流好手的最高竞技舞台。但他们是否要以此为事业,我看并不重要。他们应该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夫妻情深
栾菊杰和顾大进1981年经顾的一位元老领导介绍认识的。顾大进幽默地说,他是在过了栾本人、家庭和组织三关后,才于1984年正式成为这位侠女的先生的。
“第一次约会时,我就迟到了20分钟,没想到她竟然会等我。”顾大进回忆起当年恋爱时的场景仍然是满脸柔情。也真的是缘分,两人初次见面就谈得很投机,以至于栾菊杰差点没有赶上回家的公车。有趣的是,栾菊杰回家后,父母问她小伙子长什么样时,她竟然回答:“不记得了,就是个子不高。”父亲倒为顾大进拉了一票:“不高有什么问题?要高的,去找穆铁柱。”
次日上午,顾大进在接受了栾菊杰领队的“召见”时,也第一次领略了她在赛场上的另一面。“我赶到(江苏)省体院时,她正在训练,戴着头盔,刺中一剑就大喊一声,跟我昨天看到的那个安静的女子判若两人。”领队跟他谈话后表示认可,并特地准栾菊杰假,让二人一同去见她父母,也是顺利过关。
因为栾菊杰老去比赛,结婚后又两地分居,两人只能通过飞鸿传情,直到到了艾德蒙顿团聚。“很可惜地是,这些书信都烧了,当时想都只是两个人的事,怕别人看到。”顾大进有些惋惜地说。
为了全力支持栾菊杰的击剑事业,顾大进在二女儿出生后,即在家做起了“全职爸爸”。对此,栾菊杰深为感激和爱恋。“做名女人不易,做名女人的丈夫更难。”她说。“我很幸运,无论如何,他都是我永远的和最后的支持者。”
栾菊杰还透露,最初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想法,就是顾大进提出的建议。“北京申奥成功时,他说,你作为中国的第一个击剑冠军,要能参加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那应该多有意义啊。”她说,“要没他的鼓励和支持,我真走不到今天。”
栾菊杰和顾大进的“爱巢”距离艾德蒙顿市中心不远,那是一座很漂亮的二层小楼。一进门,一种温馨雅致的气氛扑面而来。墙上挂的字画,桌上摆的小装饰,都跟剑有关。顾大进透露,栾菊杰的一大爱好就是收拾房子,比赛回来再困再累,也得把房子里里外外整个明白才行,“她还有个不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做得一手好菜。”
入选体育名人堂
尽管劳苦功高,栾菊杰从未提过任何有关报酬的要求。她的工资从每小时14加元,到每小时18加元,再到每小时25加元,都是俱乐部给定的。期间,美国几家俱乐部曾以数倍高薪“挖”她,都被她婉拒了。“毕竟是俱乐部给了我最初的立足之地,我在教学中保持了竞技水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英语。”
栾菊杰无私的付出赢得了俱乐部领导层和广大学员及家长的赞许和承认。2003年,俱乐部为纪念栾菊杰执教15周年,特设立“栾菊杰杯”击剑比赛,每年举行一次,迄今已举行了4届。在当代加拿大,以一个运动员的名字命名一项赛事,还是很罕见的。“宣布这一决定时,与会人员三次起立鼓掌。我平时是很少哭的,但我当时激动地落了泪。”今年6月11日,栾菊杰经公众票选入选艾德蒙顿市体育名人堂,可以说是对她19年来热心推广体育事业最好的一种承认。
去艾德蒙顿采访栾菊杰的时候,恰逢加拿大德华集团老总刘乃顺专程从温哥华赶来拜访她。刘先生说他是读着栾菊杰《扬眉剑出鞘》的故事长大的,虽然从未见过栾本人,但她那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他纵横商场。这次知道她以50岁之运动高龄取得代表加拿大出战北京奥运的消息,更是佩服之至,所以决定亲自前来祝贺。在拜访结束时,刘先生感叹地说,由普通人成为名人不易,由名人再做回普通人则大不易,作为名人的栾菊杰,让人仰慕;作为普通人的栾菊杰,更让人肃然起敬。
参加北京奥运
中国移民中,体育长项可能是最有特色的故事。加拿大最好的羽毛球、乒乓球教练和运动员,往往是华裔。全国比赛,领奖的运动员及其教练员,一报经历,经常是中国省队背景。加拿大埃德蒙顿是加西省份阿尔伯塔首府,1951年起设立名人堂,每年评选一次,表彰在文化艺术、社区服务和体育三个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市民。2008年,五十岁的栾菊杰正式列名于此,在名人堂中属于年轻之辈。她对加拿大击剑运动贡献极大,加国前8花剑选手,4人出自她的门下。
50岁的剑坛老将栾菊杰取得代表加拿大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以来,一直是加拿大和中国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家在惊叹栾菊杰再次创造奇迹的时候,却忽略了她实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艰辛过程。
“当初决定复出参加比赛,我没有想到我会走得这么远,走得这么辛苦。“栾菊杰近日在她供职了近20年的埃德蒙顿击剑俱乐部里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回想自己一年走过的艰辛之路,真的很感叹!很难想像!如果再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有如此的勇气和决心。”
栾菊杰再次“挥剑出山”,最初是受到先生顾大进的“怂恿”。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天,顾大进对妻子说:“你是中国第一个世界花剑冠军,2008奥运首次在中国举办,你若能参加,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但栾菊杰当时直觉地回答:“根本不可能”尽管自己一直都没有间断过击剑教学和自我训练,2000年还代表加拿大参加了悉尼奥运会,但毕竟年龄不饶人,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伤病在身呢。
2006年12月,加拿大击剑锦标赛在温哥华举行。因为此赛关乎谁将入选加拿大国家队,并参加将于2007年5月开始的北京奥运资格积分赛,加拿大几乎所有击剑好手都来了,栾菊杰作为教练也率众弟子参加。但几场比赛下来,栾菊杰意识到,这些选手成功冲击奥运的可能性不大。一种“舍我其谁”的信念促使栾菊杰向加击剑协会提出:“请相信我并允许我参加奥运资格赛。”
栾菊杰没有让加剑协失望。2007年1月中旬,在美国举行的“北美杯”击剑比赛中,像新手一样从分组赛打起的栾菊杰,成为唯一一个进入16强的加拿大选手。这一战基本上奠定了栾菊杰在加拿大国家队的位置,她从此也开始了为进军北京奥运的积分之路。
由于美国队团体在美洲排第一,所有美国选手自动入围,不参加个人积分赛。美洲所剩两个参赛名额中,一位委内瑞拉选手因积分较高,出线已成定局;最后一个名额的竞争实际是在栾菊杰和另一位年轻的加拿大选手间展开的。
“我是从零积分开始我的奥运征程的,当时在世界排名上我的排位非常低,与那些一年前就开始攒积分的选手比,我在分组赛和淘汰赛时往往最先碰到的都是强手。这种以积分决定排位的赛制,带来的困难与激烈是我始料未及的。”栾菊杰心有余悸地回忆道。
为拿到足够的积分,从2007年5月开始到10月份世界击剑锦标赛结束,带着老病和新伤,栾菊杰半年内先后跑了韩国、中国、日本、阿根廷、古巴、美国和俄罗斯7个国家,总共参加了8站积分比赛。2008年2月初到3月底,她又在欧洲参加了奥地利、德国和法国等6站的比赛。这么密集的行程与比赛,对于一个年近50的人来无疑是一次艰难苦旅。
最初3场亚洲站的比赛,栾菊杰根本没找到感觉,加之没有系统训练,一分也没拿到。那一刻栾菊杰也曾怀疑自己的复出决定是不是太过草率了:一个年近半百的女人,与这些比小自己二三十岁孩子们争什么啊?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进。
“当我决定了某件事情后,我就会尽全力去做,并且去做好它。这是我做人的准则。”栾菊杰说:“作为一名运动员,如果遇到了一点挫折就退缩,那他就不配作一个运动员。可以说,坚定、自信和意志力是我取得成功的秘密。”在接下来美洲几站比赛中,栾菊杰逐渐进入了状态,一站比一站打得好。
除年龄和体力的挑战外,栾菊杰还面临着巨大经济压力。加拿大国家队都是遇大赛才临时组建,政府对参加奥运积分赛的选手无任何补贴。对于教击剑为生的栾菊杰而言,不工作自然无薪水,还要拿个人积蓄负担昂贵的国际旅费。为节省费用和体力,栾菊杰在欧洲比赛时,在布达佩斯租了房子,每天背着剑袋坐火车前往各站比赛,当天返回布达佩斯休息。从法国返回加拿大之前的那个晚上,为了节省近200欧元的房费,栾菊杰竟然在巴黎机场候机厅坐了50多个小时!
更令栾菊杰难以提防的,是来自竞争对手的“暗箭”。与栾菊杰竞争的那位加拿大选手,因一直参加国际比赛,一开始积分上是占优势的,但从综合实力而言,她还无法同栾相提并论。可能是太想出线的缘故吧,这位年轻姑娘竟然使出了几个“阴招”一次比赛前,她以请求栾菊杰陪练为名,故意伤到了栾的左肘;在同去申请俄罗斯签证时,她还耍心眼导致栾错过申请时间,而不得不放弃在圣彼得堡站的比赛。这一切都没有阻止栾菊杰前进的脚步。以前不服输,目前也不服老的栾菊杰最终以美洲第二名的身份,拿到了前往北京奥运会的最后一张入场券。
栾菊杰说:“24年前,我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就拿了金牌,今天我能以海外华人的身份去中国参赛,与所有的中国人一道去分享奥运盛会的喜悦和欢快,这是我人生,也是我运动生涯最完美的结局。”
谭雪
谭雪,击剑运动员。2004年获得奥运会女子佩剑个人银牌。谭雪左手持剑,身体素质好,速度、爆发力及灵敏性都不错,以进攻为主,成功率高,防反变化多,心理素质好,善打硬仗,近年几乎包揽了全国所有比赛的冠军。
个人简历
谭雪小学开始从事跨栏训练,1998年底进入市体校体工大队分校,并在天津击剑队改练击剑,第二年便获得全国冠军,2002年世锦赛上成为中国击剑史上第一个世锦赛世界冠军,也是世界佩剑史上第三个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在2003年世锦赛决赛中,谭雪以一剑之差未能蝉联冠军。
谭雪左手持剑,身体素质好,速度、爆发力及灵敏性都不错,以进攻为主,成功率高,防反变化多,心理素质好,善打硬仗,近几年几乎包揽了全国所有比赛的冠军。
成长轨迹
塘沽区三槐路社区,谭富有和杜传君知名度特别高。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培养出了一个击剑冠军谭雪,更重要的是夫妻俩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社区里已经成了榜样,不少家长都向他们求教培养孩子的经验。
“假小子”爬树上房
2004年之前,谭雪一家一直都住在塘沽区水线路的一幢小平房里。母亲杜传君从1997年就内退在家,父亲谭富有在塘沽建材公司工作,全家月收入不足千元。除了赡养双方老人以外,还要拿出部分钱来照顾有病的大伯一家。
杜传君经常教育女儿:“人要有上进心,在物质生活上要简朴,不和其他同学攀比。”当时很多老邻居都记得:谭家的孩子,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邻居们最大的感受是,谭雪是个不爱说话的女孩,特别爱运动,上房、爬树像个假小子。妈妈也说,有一次,和她一起玩的两个表哥被警察“抓”走了。原来谭雪和她的两个表哥在派出所门口的一堆砖头上玩“抢山头”,砸坏了人家不少好砖。派出所的警察笑着说:“那个丫头跑得比小子还快,愣是没追上。”父母倒是从中看出了她在运动上的长处,让她多参加体育活动,从而也奠定了她做运动员的基础。
成就剑坛女杰
要说起谭雪能够练习击剑,奶奶是谭雪的第一个支持者。1998年,天津体工大队来塘沽选击剑运动员,谭雪入选,可谭雪的妈妈心疼女儿,不太想让谭雪去。一是谭雪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的田径,再转到别的运动项目上,谭雪是不是能够适应;二是佩剑这个运动项目非常凶狠,很激烈,这也就是说很容易受伤,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谭雪的妈妈因此一直在犹豫。可是小小年纪的谭雪希望自己能够练习击剑。
在这个时候,谭雪的奶奶给了谭雪莫大的支持,她告诉谭雪的妈妈:“既然孩子自己愿意练,那就让她去吧!”随后,奶奶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元钱,对谭雪说:“雪呀,来,奶奶给你一元钱,咱们去练击剑。”
奶奶的支持和谭雪的执着让谭雪的妈妈点头同意,从此谭雪走上自己的击剑之路。
妈妈记录成功历程
一进到谭雪家,一张谭雪比赛的海报高高地挂在墙上最抢眼的位置,房子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奖杯。谭雪父亲说,房子是女儿出一部分钱,贷款一部分买的。
在这个新家里,一个不起眼的小记事本里面详细记载着谭雪从1999年8月第一次获全国击剑杯赛个人冠军到今年3月获世界杯分站赛意大利站个人、团体冠军等大大小小36项比赛的32个冠军。这是母亲杜传君记下来的。她说:“看着这些记录,我就能想象雪雪当时比赛的场景,就能感受到那种获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