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中国未解之谜(上)
28692300000076

第76章 “烛光斧影”之谜

作为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闪电式的“黄袍加身”夺取皇位牙。一夜之间忽然驾崩都是民间百姓和历史学家乐于言及的话题。尤其是他的死亡在历史上留下了“烛光斧影”的谜案。从古到今,民间和一些史学家都认为他是非正常死亡,是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所杀,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他属正常死亡,并非他人所杀。

赵匡胤于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7年皇帝到976年便猝然离世了,正史中又没有他患病的明确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其说不一,他的死因一直搞不清楚,为历史留下了又一桩悬案。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十月,一个阴云密布,雪雹骤降的夜晚,宋太祖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赵光义一个人进入寝宫,两人酌酒对饮,皇宫官员都不准在旁,只是见到烛影下晋王时而避席,一幅胆怯的样子。喝完酒已是深更半夜了,殿前的雪也积了有几寸,赵匡胤用玉斧刺雪,同时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当夜赵光义留宿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柩前继帝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烛光斧影”的疑案。有人认为:“烛光斧影”并不是疑案,而是晋王赵光义戕兄夺位的饰词。赵匡胤嘱托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一个人入宫,况且赵光义又在席间退避,赵匡胤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在被害前格斗的状态,如果不这样写,这段史料又怎能流传呢?

《烬余录》说:赵光义极为赞赏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并深加宠爱。赵匡胤因病卧床,半夜时赵光义叫他,见他不答应,便乘机调戏花蕊夫人,但太祖惊醒,用玉斧砍地,皇后、太子赶到的时候,赵匡胤已经气息奄奄,赵光义慌忙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死了。从这个记载来看,赵光义乘夜半更深,赵匡胤昏睡不醒的时候调戏他垂涎已久的花蕊夫人,但被赵匡胤醒来发觉了,可能是他盛怒之下欲砍赵光义,但由于病体虚弱,力不从心,未中赵光义而砍了地。赵光义觉得自己无论怎样解释,都不能取得其兄的原谅与宽恕了,他预料到等待自己的将是一场灾难,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了自己的同胞手足,然后逃回府中。赵光义调戏太祖宠妃是可能的,他非常好渔猎女色,曾霸占李煜后妃与北汉嫔妃,又多次抢占民女。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被赵光义所害,尚难下定语。不过十分明显的是,赵匡胤之死与其弟赵光义当时在宫中的所作所为有一定的关系。

《涑水纪闻》说:宋太祖赵匡胤临终时,他的皇后派内官王继隆去召长子赵德昭进宫,但王继隆认为赵匡胤在世时一直有传位给晋王赵光义之意,于是自作主张,不去召赵德昭,却直接去召赵光义。赵光义闻讯后,大惊,犹豫不敢去,王继隆催促说:耽误了时间,帝位就属于别人的了。于是赵光义才随王继隆入宫。皇后一见来的不是自己的长子德昭却是晋王赵光义,愕然不知所措,只好说:我母子的性命都托官家了。赵光义也哭着说:共保富贵,不要忧伤。若从这一记载来看,宋太祖赵匡胤死时,其弟赵光义并不知晓,也不在宫中,似乎可以洗去“烛光斧影”的嫌疑了。

至于具体什么原因赵光义要对其兄行杀,有的学者认为是家族内部权力的争夺。有人认为赵匡胤因忽视了对赵光义的注意和防范,导致赵光义势力和野心的膨胀,而且兄弟两人在一系列大政方针上也有一定的分歧,如对待契丹,赵匡胤主张赎买,赵光义则立主讨伐;在定都上,赵匡胤主张迁都洛阳,赵光义则反对迁都,最后导致铤而走险。

但是也有人认为赵光义并非丧心病狂之人,兄弟之间也手足情笃,怎么能蒙上杀兄的罪名、让后人唾骂呢?因此不可能有谋杀之事。

另外日本学者荒木敏一认为,赵匡胤很爱喝酒,可能是得了高血压脑溢血之类的急病,抢救不及而死。刘洪涛则认为,赵匡胤之死与家族遗传病有关。第一代赵匡胤兄弟五人,善终者只有赵光义一个人,其余不是早亡就是暴卒;第二代太祖四子中,忧死和早亡各占一半,太宗九子得尽天年的只有天俨一个人,其余不是夭亡便是壮年病死。赵氏一、二代共二十八人,其中夭亡四人,一人年龄不详,其余二十三人平均年龄约四十一岁,比宋代上流社会平均年龄六十二岁小得多,所以刘洪涛得出结论,他是由于躁狂忧郁病愈后,又患了脑动脉破裂(脑溢血)症。

对于赵匡胤究竟是被害而死,还是患病而亡,正史没有记载,野史又说法不一,后人也很难说清了。所以提到赵匡胤之死时,往往只说不明不白而死。不过如从赵光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979年被逼自杀,次子德芳又于981年无故而亡来看,宋太祖赵光义还是逃脱不了“烛光斧影”、“戕兄夺位”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