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能认识和区别不同的气味,当他们开始闻到一种气味时,有心率加快、活动量改变的反应,并能转过头朝向气味发出的方向,这是对这种新的气味有兴趣的表现。一旦适应这种气味后,反应很快消失。他们对剧烈的气味反应强烈,例如对茴香、醋酸、胶液等怪味分辨能力较好。生后6天的新生儿即能辨别母亲乳汁的气味。如果在婴儿鼻的一侧放一块浸有自己母亲乳汁的纱布奶垫,在另一侧放的是其它母亲的奶垫,结果婴儿能闻出自己母亲的气味而将头转向这块奶垫。
5新生儿的抓握反射筛查
正常新儿生后即出现一些先天的、暂时性反射,我们称之为原始反射。比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颈肢反射、踏步反射等等,握持反射就是其中之一。将双手的食指分别伸进新生儿的手心,轻压其手掌,安静觉醒状态的新生婴儿会反射性地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这就是抓握反射,也称握持反射。这类的反射是新生儿特有的本能,标志着新生儿的机体是健全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正常的。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中枢神经系统逐步发育,这些原始反射将逐渐减弱,一般至生后3~6个月基本消失。如果生后未出现应有的原始反射,或该消失的时间仍不消失,均提示该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病变。
正常情况下,抓握反射在生后立即出现,3~4个月消失。代之以有意识的抓握物体。有的科学家认为,新生儿的抓握反射代表着一种进化的适应,靠这种能力,新生儿可以设法保护自己。比如,当新生儿抓握住成人的手指后,成人可将他向上牵拉起来,离开床面,他有能力靠抓握支持住自身的体重来保护自己。如果这反射生后不出现或3~4个月后仍持续存在,则考虑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脑损伤的可能。
6新生儿有运动机能筛查
新生儿的运动实际上从胎内就开始了。胎儿的每一次运动都会使母亲无限喜悦。但宝宝出生后,很多年轻的妈妈面对这个可爱的、四肢乱动的小生命反而束手无策,不敢让孩子翻个身,更不敢将孩子竖起来抱。
其实,新生儿的运动本领很强。
新生儿的运动能力,一部分是属于原始反射,如踏步反射,在新生儿后期逐渐消失;而另一部分运动则随月龄的增长而增强,如竖头、爬等。如果用双手抚着婴儿的后背和双臂慢慢坐起,开始时他的头会向后垂,但当躯干与床面呈垂直时,因颈部屈肌的主动收缩,他的头就会竖立几秒钟,有的甚至几十秒钟。将新生儿放置俯卧位,他会慢慢地将头抬起,转向一侧。如果用手顶住他的脚掌帮他一把,他还会出现爬行动作。扶着婴儿的腋下将他放于直立位,当他的脚接触床面时,还会出现自动踏步动作,有的婴儿可两脚交替走10余步。
近些年还发现,新生儿觉醒状态时的躯体运动,是一种交流方式。当父母和新生儿说话时,他会出现与说话声的节奏协调一致的运动,开始是转头、手上举、腿直,进而可表演出一些舞蹈样的动作。
母乳喂养
1.基本母乳喂养
产妇分娩后1~5天的乳汁为初乳,第6~10天的乳汁为过渡期乳,11天后的乳汁为成熟乳。产后一二天,产妇挤压乳房时有浑浊、淡黄色的液体流出,到产后三四天乳汁转为较稠的清白色乳汁。不少产妇觉得初乳颜色发黄、清稀,不像乳汁,也不干净,是“陈奶”或“没营养”而挤掉不用,这非常可惜。初乳营养丰富,所含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能抵抗疾病的一种蛋白质)比过渡乳和成熟乳都高,其中的蛋白质不但量多,而且乳蛋白成分较高,在胃里形成的奶块小,容易被消化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量比成熟乳高出五六倍,能抵抗大肠杆菌、沙门菌、呼吸道病毒等,可使新生儿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免受病原微生物侵袭。初乳中脂肪含量较低,所以更易于消化。
初乳所含成分非常宝贵,产妇应尽早开始哺乳,使新生儿尽早吃进全部初乳,这对孩子的发育和健康大有益处。
在分娩后1~2天,产妇乳房就开始分泌乳汁了,妊娠期间,卵巢和胎盘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前者刺激乳腺导管生长,后者刺激乳腺腺泡增殖,这两种激素还抑制垂体所分泌的生乳素的释放,这时乳房虽然增大,但不分泌乳汁。孩子出生后,胎盘排出体外,因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浓度突然下降,解除了对生乳素的抑制,于是生乳素就使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同时垂体又分泌缩宫素,引起乳腺管壁的肌细胞收缩,将乳汁输送到乳头。孩子吸吮乳头的刺激由神经传到大脑,也使垂体不断分泌生乳素和缩宫素,乳汁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
乳汁分泌也受大脑活动的调节。孩子的哭声对母亲是一种良性精神刺激,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反之,精神不愉快、劳累、疼痛、焦急、忧虑都可以延缓下奶,减少泌乳量。
有的孕妇在妊娠晚期可以从乳头中挤出少量清稀液体,它属于初乳的成分,是正常现象。妊娠期注意不要过多按摩乳房、触摸乳头或试挤乳汁。这些对乳房的刺激可诱发垂体分泌缩宫素,激发子宫收缩,对子宫保持稳定的环境不利,从而导致流产或早产。有过流产或早产史的孕妇更应特别注意。
早给孩子喂奶好处很多。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号召,刚分娩后就开始哺母乳,这是有科学道理的。孩子吸吮乳头是刺激泌乳的有效方法。同时,足够和反复地吸吮刺激,可以长时间维持泌乳,保证全天的乳量需要。早哺乳,乳汁能早些分泌,即使开始时奶水不足,如果坚持哺乳,加强营养,充分休息,泌乳量就会逐渐增加,吮吸乳头还可以使子宫肌肉收缩,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恢复生殖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喂奶时常常感觉子宫阵阵收缩痛的缘故。
对于体弱、有病或手术分娩的产妇,如贫血、心肾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或阴道分娩手术等,要根据产妇身体恢复情况适当延迟喂奶时间。早产儿吸吮能力差,有的叼不住乳头,最好用吸奶器吸出母乳喂养,这比喂牛奶更适合早产儿需要。
2.剖宫产后母乳喂养
目前,经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占有相当的比例,按照医院的常规制度,新生儿需在婴儿室观察3天后才抱给母亲。很多母亲因此失去早哺乳的机会,加之活动不便,信心不足,奶量不足,经常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
随着母婴同室的开展,产科制度也在改变,医生可根据术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喂奶的时间。大部分生后无窒息、无特殊难产经过、情况良好的新生儿,可在出生24小时后喂奶,并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剖宫产妇开始哺乳时需要别人的帮助、指导,需树立信心,克服行动上的不便。勤哺乳可促进泌乳和子宫复旧,又可防止伤口粘连。
3.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在很多情况下,哺乳期的母亲都需要把乳汁挤出。例如,母亲或婴儿患病暂不能哺乳或吃奶,为保持奶量就需按时把奶水挤出来;缓解奶胀或漏奶;每次哺乳后排出剩余的乳汁。总之,每位哺乳期的母亲都要学会挤奶。
怎样用手挤奶呢?如果准备给小宝宝吃奶,事先应将一个收集奶水用的广口杯子消毒,将双手洗净,杯子放置在乳房下方,身体略前倾,用手将乳房托起。大拇指、食指分别放在上、下乳晕处,用大拇指和食指内侧向胸壁处挤,乳头夹在两指之间,挤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经挤—松—挤—松,反复几次,乳汁就会滴出。同样,再从左右两侧挤压乳晕,要使所有乳房小叶中的乳汁都排出来,以利于下次泌乳。
经常按摩和挤奶,可使乳房保持松软,乳头可以伸展。既有利于泌乳又便于婴儿吸吮。若乳房很胀,乳头疼痛,可用吸奶器来挤奶,吸奶器使用前要消毒。使用方法是先将橡皮球内空气挤压出去,将玻璃罩口对准乳晕周围,紧贴皮肤不能漏气,放松橡皮球,将乳头和乳晕吸进罩内。挤压和放松橡皮球几次后,乳汁便会流进吸奶器的膨大部。
4.保证乳汁供应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不但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还含有免疫球蛋白,可增加婴儿的抗病能力,既方便又经济。怎样才能保证充足的奶量呢?
(1)越早哺乳越好,有人建议产后1小时就应喂奶。
(2)坚持正确的哺乳方法,保证足够的喂奶时间,两乳交替哺乳,先吸空一侧再吸另一侧,使乳房充分排空,一次喂不净时要将剩余的乳汁排出。因空虚的乳房对大脑是一种机械刺激,促进垂体分泌生乳素,排空不充分时会抑制泌乳。
(3)保证营养。因乳母分泌大量乳汁,故所需要的营养和热量增加,营养好坏对乳汁质量有明显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供应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钙、铁、磷)和维生素。动物性蛋白质较植物性蛋白质好。每天吃主食500克,鸡蛋3~4个,牛奶或豆浆2袋,鱼、肉150~200克,豆制品100克,青菜500克,就能满足乳母的营养需要。
(4)生活有规律,精神愉快,充分休息和睡眠。
(5)口服避孕药会抑制乳汁分泌,不宜服用。
正常情况下,一般产后四五天泌乳量明显增多,每昼夜可达1000~1500毫升,能保证婴儿需要。乳汁不足的原因如下:
(1)怀孕前或怀孕后乳房发育受阻,有分泌功能的乳腺腺体少,脂肪和结缔组织多。
(2)长期患慢性病、体质衰弱的产妇。
(3)精神因素影响,如心情忧郁、恼怒、焦虑、疼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4)乳头过小、内陷、内翻,乳头皲裂影响正常哺乳,出现回乳。
(5)哺乳方法不当,未能做到早哺乳,哺乳次数太少,每次哺乳未将乳房排空。
(6)营养不足,不能供应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或进食量过少。
(7)哺乳期间服用避孕也会造成泌乳量可减少。
5.退奶
产妇因患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严重心血管病、肾脏病、某些血液病、内分泌疾病或体质虚弱等,不允许喂奶,以及因工作、学习、婴儿等方面原因不能喂奶时,需要及早退奶。
需退奶者最好在分娩后就开始用药,以抑制泌乳反射的建立,尤其要避免婴儿吸吮乳头。
大量的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都能抑制泌乳,其中以雌激素效果最强。可口服己烯雌酚5毫克,每日3次,连服3~5天,或肌肉注射5毫克,每日1~2次,连续2~3天。若已经下奶再回奶,用药效果则比较差,除使用药物外,还要少进汤水,乳房过胀可将芒硝敷于两侧乳房,待药物变潮成不透明粉末时再换新药,一般二三天有效;也可用焦麦芽煎水服,口服氯米芬或服维生素B6,以减轻奶胀。
新生儿喂养
1新生儿需要的营养
足月新生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的能量:第1周需250~335kJ(60~80千卡),第2周需335~420kJ(80~100千卡),第3周后增至420~500kJ(100~120千卡)。蛋白质需要量:哺母乳者每日每千克体重1~2g即可,而人工喂哺牛乳者即需增至2~5g。脂肪为能量的主要来源,每日每千克体重需6~7g,碳水化合物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0g。新生儿虽已具有消化吸收葡萄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的功能,但一般以乳糖为最佳。葡萄糖可增加肠道渗透压,不宜多喂。新生儿缺乏淀粉酶,故不宜吃米糊等淀粉类食物。新生儿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同幼小婴儿。
若乳母在孕期及哺乳期营养充足,以上营养素对哺母乳者大多能得到满足。如无法哺母乳者可以牛乳或配方乳人工喂养。鲜牛乳需加水稀释,牛乳与水之比从2∶1开始,第2周增至3∶1,第3周4∶1,满月可哺全乳。出生后第一天先试喂温开水,如无异常即可每次喂15毫升,加蔗糖5%的稀释乳,以后每日每次增10ml,渐加至每次60ml,以后隔日增15ml,可达每次90ml。开始时约每2小时喂一次,乳量增加后可延长至每3小时一次。出生后一周内可每日给予维生素C50mg,第2~3周开始每日加喂维生素A1000IU及维生素D400IU。
早产儿最初2~3日内,每日每千克体重给210~252kJ(50~60千卡),3~7日给294kJ(70千卡)。以后需要逐日加多,每日供给504kJ(120千卡)/kg体重,体重即能增加。如婴儿胃口良好,体温、大便正常,无皮色青紫、无腹胀等现象者,可每千克体重增加至588kJ(140千卡)。
2普通新生儿的乳类喂养
喂养新生儿,在母乳的质量可以保证且充足的前提下,应首选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较为简易。
若用牛乳喂养,初起2~3日内,每kg体重每日给乳液约60ml(小奶瓶一二大格),以后逐渐增加,至吻合婴儿需要的乳量和水量为止。
每次喂水量约奶瓶一小格左右。逐渐加量,每次不超过半茶匙。婴儿胃口过小者,需要的水量可于二次哺乳之间加喂。
3早产儿的乳类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