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经营者(如地摊等)因不必负担税金、店租、管理费用等开支,而利用切货或倒店货之廉价进货,对消费者进行无孔不入的销售行为,使合法经营的零售商饱受不公平的竞争。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商品的价值是指该商品本身具有的知名度、功能、质量、材料、设计、花色、流行性、新奇性、独特性、售后服务保证及购买的便利性等价值的总和。当客户认知的商品价值大于商品的价格,而他也确实需要此一商品,在他的经济能力许可之下,此一商品即可能被成交。简言之,如果商品具有的价值被客户认为物超所值时,则必然被买走,反之则必然卖不出去,甚至降价也无济于事。
售价与成本:
售价与成本的关系可简单地以下列公式表示:
● 售价=成本+毛利(或加价)
● 成本=售价-毛利(或加价)
● 毛利(或加价)=售价-成本
商品的价格结构构成如下
1.商品的价格结构
商品价格=制造成本或进口成本+流通费用
流通费用=制造商毛利+批发商毛利+零售商毛利
价格通常由供需状况来决定,以百货公司的服饰用品为例,其零售价格往往是制造成本的3~5倍,这是由于百货公司服饰品一律为专柜经营,经济规模很小,营销费用很高(通常为营业额的20%~30%),而百货公司的提成率又高(通常为营业额的25%~35%),故总流通费用就偏离常规了。但消费者因有虚荣心作祟的关系,认为价格高就等于质量好,故此种服饰品的需求一直存在,而使百货公司专柜经营的形态历久而不衰。百货公司打折销售的比率始终高于50%,在换季时其折扣可以低至二折。
2.制造商的毛利
一般而言,如前述制造商的毛利结构可以下列公式表示:
制造商毛利=管理费用+营销费用+配销费用+利息费用+税金+净利
若再细分,可以图1-6来表示:
在价格的谈判过程中,采购人员能够下功夫的项目在于“广告宣传费”、“促销费”、“折扣”、“配销费用”及“净利”这几项。这几项通常占制造商价格的20%~40%,采购人员若了解这些价格结构项目,对于价格谈判此一重要的工作将会有所帮助。
1.10 卖场商品的生命周期
任何商品皆有其“生命周期”,只是时间长短而已,长则数十年,短则数个月。商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及“衰退期”五个阶段。
由1.5中可见:在进入期和成长期,销售与毛利呈现反向趋势,随着销售的增加毛利逐步下降,在高峰期与成熟期之间销售与毛利稳定在一个平衡值,当销售到达成熟的顶峰期时毛利已有明显下降,其后的衰退期、消亡期销售、毛利同时呈现下降趋势。身为采购人员必须了解其采购的商品是处于那一个阶段,进而采取不同的策略。这五个阶段的特征如表1-2所示。
1.11 大卖场的商品定价原则
商品的定价是一门科学,也是对采购人员专业度和能力的检验,定价高了,可能没人买;定价低了,可能利润目标完成不了。这个技术和分寸的把握还真是有些难,但是,还是有些基本原则是应该把握的。
市调定价原则
“市调”是一切定价的基础,市调的对象包括“竞争对手”及“批发市场”。没有市调就能定价的采购人员是不称职的。有些采购以商品大组或小组的毛利率指标直接定价,更是大错特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毕竟价格要让买卖双方都能接受,必须有市调做基础。要比竞争对手更低价,但以不牺牲公司的利益为前提。
商品结构原则
在商品结构中,我们可以按“商品大组”过去30天的“商品销售额”划分出A、B、C、D类商品,它们的特性说明:
可看出:A类商品的销售量大,占商品大组50%±2%的份额,是该大组的“必需品”,顾客采购时有“目标性”或“针对性”,其品项数仅占商品大组的10%±3%,价格较敏感,一般零售业的毛利率都较低,毛利率宜控制在商品大组指标的50%±10%(例如:大组的毛利率为10%的话,则A类商品的毛利率宜控制在10%×40%=4%,及10%×60%=6%之间),而其毛利贡献度在25%±2.5%。
B类及C类商品的解读方法与A类商品相同,惟其销售占比、功能、性质、品项占比、毛利率指标及毛利额贡献度值不同而已。
以上的毛利率指标只是一种原则,实际上还是应以“市调价格”为定价的“基础”。甚至连A类商品,假使进价特别有优势,也不应该放弃应该挣的利润。换句话说,个别A类商品的毛利率也不一定受限于以上的原则。
心理效果原则
中国人素来不喜欢“4”(“死”的谐音),尤其是尾数,因此定价时避免订出14元、24元、37.4元之类尾数为“4”的价格。采购人员应多定出一些吉利数,例如:“6”、“8”或“9”等尾数,例如:37.6元、38.8元、69.9元。尾数也应避免定出“1”、“2”、“3”、“4”、“5”等价格,例如:35元可定为34.9元;71元可定为70.8元或69.9元。“7”比较中性,问题不大。
个位数的单价,最好加上小数点两位,例如3.69元。十位数的单价,最好加上小数点一位,例如:79.8元。三位数以上的价格不必添上小数点,例如:579元不必定为578.9元,因为0.1元的差异仅为579元的0.02%而已,另外574还不如定为578,假使竞争对手的定价高过578。
商品生命周期原则
每一个商品都会经历五个生命周期即“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及“衰退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里,由于其制造成本、营销费用及流通利润均大不相同,因此采购人员必须了解定价商品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不同的定价原则。一般而言,萌芽期的商品定价最高,毛利率也最高,但销售量很少;成长期价格稍低,但销售量稍高;成熟期价格再低一点,销售量激增;饱和期及衰退期价格最低,销售量减少很多,甚至滞销,而且几乎无利可图,此时采购人员应考虑将此商品淘汰出局。
1.12 卖场采购为什么那么强势
想到采购,估计很多业务人员的脑子里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粗声大气,盛气凌人的架势,说话动辄用吼的,拍桌子摔凳子也不鲜见,一副拽样子,就是两个字:强势!关于卖场采购强势这个问题,似乎不是个问题,在绝大多数供应商心目中采购就是强势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美的丑的,都一个腔调。都说卖场采购中看不到美女,就算长的还算有点美女的样子,一开口也会把人吓倒,一准儿河东狮吼!我自己也曾是采购中的一员,也曾被供应商在背后称为“电眼美妹”,不过这个“电眼”是朝钱看的:把供应商电晕了,赶紧签费用单子!也曾被骂过太强势。说实话,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自己觉得挺自然挺舒服,面对自己强势谈下来的合同,谈来的促销,反倒有些得意的感觉,无形中甚至会把这种工作中的强势带到自己的生活和家庭中,直到有一天,我先生对我怒吼:“不要把我当成你的供应商,你凭什么那么强势!”我在震惊中认真反思这个问题,再看我身边的同事,依然在强势的氛围中继续着,我就觉得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的问题,值得深思。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觉得采购群体性的强势其实是一种病态,这种职业病态的形成是有复杂原因的:
首先,卖场的地位给了采购天然的优越感
现在的零供现实是供应商求着零售商,零售商自然就端起了架子;在卖场内部,采购是非常关键性的岗位,权力也是非常大的,与供应商的关联度也是最高的,厂家想绕过谁都绕不过采购,既然岗位如此重要,权力如此之大,自我感觉肯定是超好的,当自己是大小姐,看人就习惯眼睛望上瞟,一不顺意就不高兴,就发火,都得听我的话按我的意思办,不然大小姐我就跟你急,吼你算轻的,我还要骂呢。看看,大户人家的小姐都这德行了,整天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陶醉,就产生了幻觉,把背后的KA卖场当自己的爹妈了,以为这是自己家呢。殊不知,离开这个位置其实自己什么都不是!
第二,强势的作风贯彻到工作要求和原则里
在卖场内部,时刻感受到的就是强势的作风无处不在:开会时领导们一个比一个强势,底下的人大气都不敢出;我们把开会做报告叫做挑战,你不挑战别人就被别人挑战;和内部的平行部门沟通也是一样,谈什么不重要,通常是谁更强势谁就说了算;在这种强势空气中你必须被迫接受并且要适应,不然就被淘汰落马,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所以你几乎看不到一个莺声燕语的采购,因为秀气的燕子都被打造成呱呱的乌鸦了。
第三,潜移默化的氛围影响
大卖场比较喜欢用一张白纸的学生来做采购,因为是一张白纸,为人处世尚未建立起标准,比较容易被洗脑。我清楚地记得我刚入这个行业时,我的领导对我说的话:忘记你是个女的,记得你是个采购,你要比你的对手强大,才能制服他们,而气势的建立很重要,所以要强势!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日复一日被同样的逻辑教育,被各种各样榜样教育,而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强势的风格,所以形成了坚定的概念——强势才是采购的本色,不然就不是个好采购!我不知道采购还有别的形象,还有别的方法可以打造。事隔多年,才认识到自己的固执和肤浅。
第四,卖场把采购打造成强势的工具,用以对付供应商
从本质上来说,采购其实就是卖场的工具,用以对付或者说管理供应商的工具。而这个工具的有用性,是从其杀伤力来考量的,权衡之后,卖场选择把强势作为风格,再不断用高温烈火加以锤炼,保持其韧性,如果老板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哪个采购的气势被供应商比下了,是要被骂死的,所以,采购们就照强势的路去走,不强势不回头!卖场老大们则在采购的背后笑看风云。
第五,压力太大,逼疯了
别看采购挺神气挺光鲜的,因为权力大责任也大,没那么好摆的谱,对供应商强势变态的背后是老板拿着鞭子在抽!无数的考核指标,永远完不成的任务、做不完的促销、谈不完的特价……卖场内部有句戏言: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牛用。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人很容易狂躁很容易变态的,所以,采购的强势有时候也不难理解,这么大的压力不都得厂商来买单吗?你不答应我的条件我能不跟你急吗?
供应商要跟采购打交道,就不能不考虑对象的特性,所以就要了解采购的特点,强势也有强势的原因,你面对强势不能被吓倒,得保持冷静,你是用强势对强势还是以温柔对强势,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不合适,知道原因才能找应对的方法,抱怨和蛮干是没有用的。
1.13 卖场DM是怎么回事
DM是英文direct mail advertising的缩写,意为快讯商品广告,通常由8K或16K广告纸正反面彩色印刷而成,通常采取邮寄、定点派发、选择性派送到消费者住处等多种方式广为宣传,是供应商重要的促销方式之一。
谈到DM,业内业外人士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继报纸、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后最能有效准确传播信息,被广泛使用的小众媒体之一、是众多供应商重要的促销传播方式之一,这是由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众多优点决定的。
DM显而易见的优点
● DM不同于其他传统广告媒体,它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对象,有的放矢,减少浪费。
● DM是对事先选定的对象直接实施广告,广告接受者容易产生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感,使其更自主关注产品。
● 一对一地直接发送,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客观挥发,使广告效果达到最大化。
● 可以自主选择广告时间、区域,灵活性大,更加适应善变的市场。
● 想说就说,不为篇幅所累,可以尽情突显商品,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产品。
● 内容自由,形式不拘,有利于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
● 信息反馈及时、直接,有利于买卖双方双向沟通。
● 供应商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随行就市,对广告活动进行调控。
● DM广告效果客观可测,供应商可根据这个效果重新调配广告费和调整广告计划。
综上所述,DM之所以受到众多供应商的青睐,即可归纳为两个原因:便宜、有效。DM优点虽多,但要发挥最佳效果,还需要一些条件来支持。
首先应该得到供应商的喜爱,最大限度地达到扩大供应商知名度,宣传促销商品信息的目的,从而吸引大批顾客,为供应商提升业绩。其次应该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消费者提供最高性价比的商品、提供方便顾客购物的信息指南。
如何才能制作出人见人爱的DM呢?这是卖场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份好的DM最重要的是内容,即必须有优秀的商品和活动来支持。笔者所在的卖场,一直将DM作为供应商重要的促销方式之一,对DM的制作到派发以及后期的绩效评估有着非常规范的操作。制作DM的过程简单来讲就是制造适当的主题,选出适当的商品,对其进行适当包装,用适当图文凸现商品特性。笔者之所以用适当二字形容DM的制作过程,是因为“适当”对于DM是至关重要的。
什么是适当的主题?用行销的专业方式,进行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包括节庆、消费者习性、消费者购买习惯以及竞争者同业状态等。根据市场调查的数据,找出卖点,拟定出本期的促销主题。如:春节档期,消费者的习性打扫、布置、预备年货以及购买礼物等,根据此消费习性,即可拟定出“清爽春节”、“年货一条街”以及“除夕大礼”等促销主题。只有在适当的主题下,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地选出适当的商品。适当商品即包括适当的品类、适当的价格。DM篇幅毕竟有限,不能罗列所有的商品,选择适当的商品,犹如抛砖引玉。规范大卖场DM的选品原则,是DM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DM商品的分类原则
1.同一小分类
即用商品的特性进行的专业划分,如:饮料可被分为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众多小分类,商品最多不得超过2~3支,一支为低价位,另一支为高价位。
之所以同一小分类商品的选用商品不得超过3个,是因为同一小分类的商品过多时,势必会导致自己的比自己,自己打压自己的局面。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同时进行促销,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到东风。无论谁胜谁负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分类原则是保障每支DM商品都能发挥最大售卖绩效的前提条件。
2.同一商品上档频率要间隔三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