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财政金融基础知识
28653800000002

第2章 财政概述(2)

财政分配同生产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财政分配,另一方面财政分配影响生产。生产决定财政分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经济效益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生产是财政分配的基础。生产为财政分配提供分配对象,只有生产出物质产品,才有可供分配的对象。因此,生产规模发展了,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增加了,可供财政分配的对象就愈多。生产增长的速度愈快,生产的经济效益愈好,财政收支增长的速度也就愈快。它们是同方向变化的。

(2)生产的构成制约着财政分配的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分配表现为货币的收支,它不仅表现为对价值的分配,同时也是对使用价值的分配。生产部门的结构,影响了财政来源在不同部门的比重。而生产部门提供各种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物质构成又制约着财政支出中用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必须考虑生产的物资构成,使各类支出与生产所提供的物资相适应,否则会造成一些物资供不应求,而另一些物资供过于求,造成“短缺与积压”并存的现象,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财政分配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不同,财政分配的性质也不同。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决定了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分配。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这就决定了财政分配的形式有所不同。对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国家财政以税利并举的方式参与企业纯收入的分配。对于非国有企业,国家财政只能通过税收形式参与其收入的分配。

生产决定财政分配,在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中居于主导方面,但财政分配对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国家财政收支的规模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我们知道,扩大再生产就必须追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我国,大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多数是财政直接或间接提供的。所以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必然受到国家财政资金规模和使用方向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当财政用于投资的比例不变、投资效益不变时,财政资金越多,财政为扩大再生产提供投资就越大,就会扩大生产建设规模,加快生产发展速度。反之,则扩大再生产投资就会减少,从而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2)财政分配结构制约着生产结构。财政分配结构是指财政资金分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比例和数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结构,是指国家利用财政杠杆,对某些部门、行业、企业或产品多收、少收或补贴,以调整它们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二是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向多少,用以调节产业部门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从静态看,既定的生产结构决定财政分配结构;但从动态看,财政分配结构制约和调节着未来的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财政分配对建立结构合理、比例协调的生产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3)财政分配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财政不只是国家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工具,它还是国家作用于经济基础的重要经济杠杆。国家通过财政这个经济杠杆,调节各经济成分的收入,调整国家与各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关系。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通过对分配关系的调整,可以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综上所述,生产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生产,生产为财政创造分配对象,生产是基础,财政分配是生产的必需条件。

(二)财政分配与交换的关系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决定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在各社会集团和成员之间的所得份额,交换则是解决各社会集团和成员用他们所获得的份额去换取具体需要的使用价值。分配和交换都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关系。

一方面,商品交换的顺利实现,是保证国家财政分配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因为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得以实现。社会产品只有顺利进入消费,财政才能从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取得真实的收入。而财政的各项支出,也只有通过交换,取得各种所需物质才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换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另一方面,合理地组织财政分配,是商品交换顺利实现而进入消费的基本条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换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具有购买力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持有货币以便为购买而支付。而分配的实现,为商品交换提供货币购买力。财政分配是形成这种社会购买力的重要来源。因此要使社会产品能顺利流通交换,就必须合理组织财政分配。财政分配是交换顺利实现的基本条件。

(三)财政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财政分配对消费具有积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消费是实现分配的目的,分配是满足消费的手段和前提。

消费包括间接生产消费和最终生活消费两部分。生产消费属于生产本身的行为,它包括在生产的过程之中,是中间消费。生活消费是指一定时期生产的产品用于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是最终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之一的消费,是指最终生活消费,它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保证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也是财政分配的目的。而财政分配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劳动人民的需要和利益,财政分配必须为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服务。通过财政分配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保证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是财政影响消费、制约消费的最重要方面。反过来,消费作为需要,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又促进生产的发展,从而增加财政收入,消费的满足和实现的程度影响着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着生产的经济效益,影响着财政收入。

(四)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

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范畴,由财政分配、工资分配、价格分配、信贷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等共同组成。财政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枢纽,但财政分配并不能替代和包括其他分配形式,这些分配形式相互之间及与财政分配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它们既影响着财政分配,又受到财政分配的制约。

1.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关系

工资分配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取得的劳动报酬,这是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V的部分;另一部分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报酬,这部分收入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形成。其中,服务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是通过其提供劳务再分配国民收入的途径形成,各行政、事业单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则由财政再分配国民收入形成。

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者的工资虽不直接由国家财政分配,但它与国家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工资属于劳动者报酬V部分,国家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M部分。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是一个既定的量,V与M相互成反比,V的部分扩大或缩小,会导致M部相应减少或增加,从而影响可供国家财政分配的数量。与此同时,当物质生产领域职工工资水平提高时,非物质生产领域的职工工资也会相应提高。这时,当V增加、M减少,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时,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又导致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可见,国民收入分配中,工资分配与财政分配的量上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若提高工资会在初次分配中减少财政收入,再次分配中增加支出。而财政分配也制约工资分配,制约国民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

2.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的关系

应该说明,在商品交换中,事实上总存在着不等价交换,即价格背离价值,有的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有的商品价格低于价值。人们在按市场价格进行不等价的交换中,便完成了以价格分配形式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从宏观上看,国家财政分配是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对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分配。

首先,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的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从而影响以价格计征的税收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的上交。反过来,财政分配也会影响价格分配。如产品税率结构的变动会影响价格结构的变化,从而使价格分配发生结构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