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用养生保健食谱
28552700000006

第6章 四季补益食疗方法(1)

一、春季补益

1.春季食补、食疗的原则

春季是“春报通肝,助长肝气,使肝气旺盛,肝胆火旺”的季节,气候由寒转温,皮肤开泄,人的耐寒能力下降,对寒冷感觉更加明显,故易于受寒。其次,由于天气多变,温差变化大,对于体弱、病后初愈和老年人尤其不易调节适应,因此,在春季进行食补、食疗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宜平补。春季进食,应选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补,即食物的特性不太偏寒,也不太偏热,诸如谷类、豆类、蘑菇、蜂乳、蛋类、猪肉和蔬菜之类的食物。此外,春季尤其应适量吃或少吃发物,如公鸡、鲤鱼、牛肉、猪头肉、猪蹄、虾、鲫鱼、带鱼、笋、黄花菜、桃、杏等,因为春季是宿疾的高发季节,饮食调理失当,会诱发其他疾病。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也不宜过分吃补药及补品。

(2)以调养胃气为主。根据中医理论,肝气旺于春,肝火过旺会伤脾胃。因此,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征,尤其是消化道溃疡及慢性胃炎易在春季发作,肝炎的高发季节也在春季。因酸味属木,故春季应少食酸味,多食甘味,以便保养脾胃之气,体现护卫脾胃功能。

2.春季宜选用的食物

春季宜选用辛甘味、性质平和的食物,这有助于春阳的升发。同时由于春季雨水较多,易致湿邪病症,故宜选用性平和兼能利湿、祛湿的食品,如薏苡仁、赤小豆、莲子、山药、大枣、豆浆、橘子、百合、苹果、猪瘦肉等;如果严冬刚去可选用温补而性偏平补的食物,春暖花开之后则可进食性偏凉的食物。

3.春季饮食调养注意事项

(1)忌辛燥。春季一般不宜选用辛辣温热的食品,以免在春季气温上升的情况下加重内热,伤及人体正气,致人口干舌燥。

(2)防助湿。春季空气中湿度相对较高,进食应注意健脾祛。春季同时也是肝炎的高发季节,当小便发黄、口苦、烦热时,应注意利湿渗湿。

(3)忌发物。凡能引发旧病的食物即发物,春季最易引发旧病复发,尤其是皮肤病患者须禁食发物。发物易动风生火助痰,春季许多食物不宜随便食,特别是患有伴疮、疖、癣、皮肤的人应注意。

下面推荐一些春季常用的补益食疗方供参考选用。

怀山糯米粥

[原料]怀山药40克,薏苡仁50克,荸荠粉10克,红枣(去核)5颗,糯米250克,白糖25克。

[功效]本品适于脾胃虚弱、湿气内阻,症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或妇人带下清稀量多、色白或淡黄,绵绵不断,伴面色白或萎黄,四肢乏力、腰酸,舌质淡、苔白者食用。

[做法](1)将怀山药研成细末。(2)将薏苡仁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开花后,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糯米、红枣煮至米烂,撒入怀山药粉,边撒边搅煮约2分钟后,再将荸荠粉撒入锅内搅匀略煮,然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用法]分2~3次服食,每天1剂,3~5天为1疗程,间断后再服。

天麻竹沥粳米粥

[原料]天麻10克,淡竹沥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功效]本品适于肝风痰热证患者食用。症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吼鸣尖叫,不久渐苏醒,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

[做法]将天麻切成薄片后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至粥熟时,再加入淡竹沥、白糖即可。

[用法]食粥。每天2次,连食7天为1疗程。

参合粳米粥

[原料]人参3克,百合15克,粳米30克。

[功效]本品适于百日咳恢复期患者食用。症见咳嗽次数和持续时间逐渐减短,咳声无力,痰稀而少,气短声低,唇色淡白,舌质淡,无苔。

[做法]先将人参与百合一同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数十分钟后,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煮成粥即可。

[用法]食粥,每天1剂。连服3天。

人参大枣粳米粥

[原料]人参6克,大枣(去核)15颗,粳米50克。

[功效]本品适于气虚者食用。

[做法]将大枣、人参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粥即可。

[用法]每天1剂,分2次食用,连续食用1周为1个疗程。

参苓养心粥

[原料]人参、茯苓、麦冬各10克,红枣(去核)10颗,糯米150克,红糖适量。

[功效]本品适于心悸者食用。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等。

[做法]将人参、红枣、茯苓一同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取汁液;然后加入淘洗干净的糯米熬煮成粥,再加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用法]每天或隔天1剂,分2~3次食用,连食6~7天为1个疗程,间断再服。

草决明海带瘦肉汤

[原料]草决明60克,海带20克,猪瘦肉50克,食盐、味精等调料各适量。

[功效]本品适用于肚肾阴虚、肝阳上亢型眩晕。症见头晕胀痛、急躁易怒、耳鸣如潮、失眠多梦、口苦口干、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眩细数者食用。

[做法](1)将猪瘦肉洗净后切成片;海带洗净后切成段。(2)将草决明置入砂锅中,加入2000克清水煎煮20分钟后,加入瘦肉、海带再煎煮30分钟,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每天1剂,连饮2天。

葛根洋参汤

[原料]葛根120克,西洋参9克,怀山药50克,山萸肉10克,鸡内金9克,钩藤15克。

[功效]本品适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病见头目眩晕、两目枯涩、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夜寐多梦、舌质红干少津、苔少、脉弦细数者食用。

[做法]将葛根用水洗净后切成长条状,与余药一同置于砂锅中,加入8碗清水,煎煮至剩余2碗汁液即可。

[用法]饮汤,每天1剂,连饮2天。

加皮巴戟蛇肉汤

[原料]蛇肉250克,五加皮20克,巴戟天15克,红枣(去核)10颗,生姜少许。

[功效]本品适于老年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属肝肾不足筋骨失养者食用。症见关节疼痛、步行无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手足麻木等。

[做法](1)蛇肉洗净后切成小块,余药洗净。(2)将以上各物一同置于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后,在改用文火煲2小时,然后加入适量食盐及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蛇肉。每天一剂。

木耳腐竹兔肉汤

[原料]兔肉250克,黑木耳15克,腐竹100克,生姜2片。

[功效]本品适于组织肉瘤溃破出血、肠癌便血、白血病皮下淤斑者食用。

[做法](1)将腐竹、黑木耳分别用清水泡软、洗净,腐竹切成段;兔肉洗净后切成块。(2)在锅中放入适量油,烧热后放入姜片、兔肉爆香后,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腐竹、黑木耳用文火焖熟,加入适量盐及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兔肉、黑木耳、腐竹。每天1剂,连食5~7天为1个疗程。

五味降压汤

[原料]紫菜10克,芹菜2根,番茄1个,荸荠5个,洋葱适量。

[功效]本品适于紫癜属血虚有热者食用。症见皮下出血,色紫暗,形如粟米,起病缓慢,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做法](1)将紫菜用适量清水泡软去沙,洗净;芹菜洗净切成段,番茄洗净切成块。(2)将以上各物一同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成汤,在加入适量食盐及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每天1剂。

归芪薏枣蛇肉汤

[原料]蛇肉200克,黄芪30克,薏苡仁60克,当归10克,红枣(去核)6颗。

[功效]本品适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属于气虚湿壅者食用。

[做法](1)将蛇肉洗净后切成块,余药分别洗净。(2)将以上各物一同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煲2~3小时;除蛇肉外,捞出余药渣,再加入适量盐及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蛇肉。每天1剂。

二、夏季补益

1.夏季食补、食疗的原则

夏季高温季节,人的生理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一是皮肤开泄,血脉充盈;其二是“阳外而阴内”,即因外界气温高。一方面,人体皮肤开泄,血脉充盈;另一方面,体温放散于外,体内“阳气”相对减少。

另外,由于夏季处于黄梅多雨季节,气候多湿,使得人们常感倦怠乏力,食欲减退,周身酸楚,极易湿困脾虚。因此,在夏季进行食补、食疗时,应针对炎热的气候和生理变化,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宜清补。选用的食物应当既有补益作用,又是性偏寒凉,即“补而兼清”。尤其是一些平时身体就虚弱,或患有疾病的人,由于夏季抵抗力差,难以适应炎热的气候,便很可能患上夏季热、中暑、腹泻等疾病。

因此,为了补充从汗液丢失的各种营养素,纠正某些营养代谢出现的负平衡,在食物的选择上,应当选择一些蛋白质丰富且性凉的食物,例如,兔肉、鸭肉、鸭蛋、猪瘦肉、藕、芹菜等,以补充由于食欲下降,靠食物供给的营养素减少。清补时,应以清暑利湿、养阴生津、益气健脾为主。日常的番茄、苦瓜、西瓜、甜瓜、酸梅、绿豆、海带等都属清补之品。荷叶粥更是清补的好食物,尤其适宜肥胖人食用。

(2)以调养心气为主。炎夏主火,心火旺于此季,炎热的夏季最易致心火上炎,且夏季又是疮疖脓肿的高发季节。中医理论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饮食防止心火过旺。心病禁咸,夏季食物要清淡不宜太咸,宜清稀不宜浓稠。夏季心气虚时,虚则补其母,当补肝心养心,以苦泻心火。肝欲酸,故宜选用酸味、苦味的食品,如山楂、杨梅、葡萄、橄榄、柠檬、枇杷、番茄、莴苣、豆豉、醋、茶叶等。

2.夏季宜选用的食物

夏季宜选用甘淡味、性寒凉的食物,以调整身体在夏日的阴阳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西瓜、绿豆、酸梅汤、小米、荞麦,以及含水分多的瓜果。夏季饮食应清爽可口,主副食搭配适当并多样化。

由于夏季从汗水中丢失的水分及各种营养素多,应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夏季新鲜蔬菜丰富,应多吃。夏季对于水分的补充很重要,多饮水既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泄,又可保持皮肤的弹性,减少皱纹。

对于主食可以吃大米、玉米、小麦面、薏苡仁、赤小豆等,少吃不易消化的糯食。对于蔬菜应多吃苦瓜、丝瓜、冬瓜、藕、菠菜、芹菜、茄子及兔肉、鸭肉等,少吃韭菜、辣椒。

因韭菜性温热,易上火,因此可饮茶水、西瓜汁、酸梅汤、绿豆汤、番茄汁等,这既能解渴生津,又能补充营养,还能刺激胃口,增进食欲,助消化,利尿消暑。最好不要饮诸如橘子精、菠萝精之类的饮料,因这些饮料大多以色素加蔗糖配制,不利于身体健康。少喝汽水,因汽水易冲淡胃酸,降低食欲。

3.夏季饮食调养注意事项

(1)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夏季温热的气候环境最适合细菌生长繁殖,食物易腐烂变质,应严把“病从口入”关。

(2)不喝生水。夏季喝水多,胃液被冲淡,从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能力,使细菌容易通过胃侵入肠道,生水含细菌多,故不宜喝生水。

(3)不宜吃太寒凉的食物。天气虽热但太寒凉的食物易损伤胃肠,导致食欲减退,尤其是身体太热,或在烈日下曝晒后更不宜吃太寒凉的食物,如冰棍、冰冻汽水、冰冻西瓜及其他冰冻食品。因饮冷无度会使腹部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泻等胃肠疾患,尤其不要在身体太热时吃太寒凉的食物。

(4)少吃油腻食物。夏季食量一般较少,少吃油腻可减少胃肠负担,以保证正常生理功能,也是夏季预防疾病的主要环节。

下面推荐一些夏季常用的补益食疗方供选用。

花生沙参粳米粥

[原料]花生仁45克,粳米60克,沙参20克,冰糖适量。

[功效]本品适于肺燥干咳、少痰或无痰、贫血、产后乳汁不足者食用。

[做法]先将花生仁洗净后捣烂,与淘洗干净的粳米、沙参一同置于锅中熬煮至米烂粥稠时,加入适量冰糖略煮即可。

[用法]每天1剂,分早、晚2次食用。

芡实粉粥

[原料]芡实粉、粳米各100克。

[功效]本品适于脾虚腹泻、神疲乏力、小便频数、遗尿、舌质淡红、苔白者食用。

[做法](1)将芡实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熟后去壳并研成粉;然后晒干。(2)每天取30克芡实粉与100克粳米煮为稀粥即可。

[用法]每天1剂,分早、晚2次食用。

怀山药粥

[原料]新鲜怀山药120克,粳米50克,无油脂排骨120克,鸡蛋1个,芹菜适量,胡椒粉、盐各少许。

[功效]本品适于脾肺两虚之眩晕者食用。

[做法](1)将排骨去油脂,用水洗净后,再用开水烫过除去腥味,然后放入深锅中,加入8杯清水,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糊状。(2)将新鲜怀山药洗净后,削去外皮,捣烂成泥,然后缓缓地加入沸腾的锅中,用勺子顺同一方向搅拌,再加入搅匀的鸡蛋及少许盐。(3)将芹菜除去叶片后洗净,并切细放入锅中,搅拌煮沸后,撒入胡椒粉即可。

[用法]每天1剂,分早、晚2次食用。

绿豆薏苡仁粥

[原料]绿豆60克,薏苡仁10克,粳米100克。

[功效]本品适于暑温暑湿弥漫三焦者食用。

[做法]将以上各味一共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稀粥即可。

[用法]每天食1~2次,每天1剂。

清暑银耳冻

[原料]银耳、鲜荷叶、鲜金银花、鲜扁豆花、鲜竹叶、丝瓜皮各15克,西瓜汁300毫升,琼脂10克,白糖200克。

[功效]本品适于暑伤津气者食用。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出汗、神疲乏力等。

[做法]将银耳、鲜荷叶、鲜金银花、丝瓜皮、鲜竹叶、琼脂、白糖一同置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微火熬煮成浓汁;然后与西瓜汁合并混匀,盛于碗内,置冰箱中冷凝成冻,取出划成块即可。

[用法]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食用。

荽豉豆腐鱼头汤

[原料]淡豆豉30克,芫荽15克,鲩鱼头2个,豆腐5块,葱白30克。

[功效]本品适于夏季感冒风寒者食用。症见微受风寒、周身酸痛、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

[做法](1)将芫荽、葱白洗净后切碎;豆豉、鲩鱼头洗净。(2)在炒锅中放入适量食用油,放入鲩鱼头、豆腐分别煎香,然后放入淡豆豉,再加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煲30分钟后放入芫荽、葱白煮沸片刻,加入适量盐及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鱼头,每天1剂。

西瓜排骨汤

[原料]大西瓜果皮1/5,猪排骨150克,盐适量。

[功效]本品适于暑温、中暑、口舌唇内溃疡者食用。高血压者,可加入白木耳一起煮汤食,亦可做女性面部按摩之原料。

[做法]将西瓜皮洗净后削去翠皮,切成丁;排骨洗净后置于锅中,加入4碗清水用火煮沸后,加入西瓜皮丁,再用小火煮10分钟后,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猪排骨,每天1剂。

冬瓜鱼尾汤

[原料]鲩鱼尾200克,冬瓜300克,生姜3片。

[功效]本品适于暑温病后体虚者食用。症见神疲乏力、四肢困倦等。

[做法](1)将鲩鱼尾起鳞,用清水洗净,并用布将鱼尾抹干,再薄薄地抹一层盐;冬瓜洗净后切成块。(2)放入生姜片、鲩鱼尾在油锅内煎片刻后再转入瓦煲中,加入6碗清水煮沸后,加入冬瓜再煲至熟烂即可。

[用法]饮汤,吃冬瓜、鱼尾。每天1剂。

三、秋季补益

1.秋季食补、食疗的原则

秋季自立秋开始气温由热转凉,加之气候干燥、昼短夜长,极易发生燥邪之患,同时也极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秋季进行食补、食疗,应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和生理变化,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1)宜滋补。秋季进补有调养生机的作用,食物的选择应以多脂、多液为好,同时照顾肺气。“润燥”是秋季食养保健的原则,凡富含水分津液的食品均可食用。

秋季日常多脂液的食物主要有:核桃、松子、梨、苹果、柿子、荸荠、枇杷、杏等;滋补作用较好的食物有:甲鱼、黄鳝、泥鳅、燕窝、桂圆、鸡、鸡蛋、猪瘦肉、乌龟、鲫鱼、海参、海蜇等。

此外,秋季进补是为冬季的到来打下基础。因此,在选用滋补方法时,应尽可能地注意照顾脾胃,因为滋补太过往往会使脾胃功能受损,出现食少、腹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