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一、麻醉的定义
麻醉是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人的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
二、麻醉的分类
麻醉主要分为部位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
部位麻醉:又称区域麻醉,麻醉剂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使相应区域的痛觉消失,运动出现障碍,但病人意识清醒。根据麻醉药阻滞部位不同,部位麻醉又可分为椎管内麻醉、神经丛阻滞、部位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
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产生神志消失、周身痛感消失、肌肉松弛和反射抑制等麻醉状态。
成功的麻醉应能够:给病人提供最大的安全性;维持病人的舒适;有利于手术的进行;麻醉药效迅速,且容易恢复;药物毒性最低且副作用最小;不仅能够有效的止痛,还能产生足够的肌肉松弛。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及护理
一、病人的评估
1.掌握病人病情:术前1~3日,麻醉师要访视病人,查阅病历,制定最佳麻醉方案。
2.掌握病人心理状况:麻醉师对病人的问题进行适当解答,以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3.评估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60年代至今 ASA病情评估分级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可以正确估计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我国目前也以ASA标准为主。
ASA病情评估分级
分级
标准
第1级
正常健康,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第2级
有轻度系统性疾病,对一般麻醉和手术能耐受
第3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麻醉手术需谨慎。
第4级
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且经常面临生命危险,麻醉手术有危险。
第5级
不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麻醉手术异常危险。
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急”或“E”字。
二、麻醉前准备
1.患者或家属签字:说明麻醉中和麻醉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双方签字认同。
2.胃肠道准备:成人选择性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麻醉中呕吐误吸。
3.物品准备:根据访视情况确定麻醉方案,准备相应麻醉用具、抢救药品和器械。
三、麻醉前用药
1.麻醉前用药目的
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状态。
抑制唾液和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对抗某些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和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
提高痛阈,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2.常用药物
镇静药:安定、舒乐安定等。
催眠药:主要为苯巴比妥类药物。
镇痛药:吗啡、杜冷丁、美散痛等。
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等。
3.常用方法
一般术前晚给催眠药,术前30分钟选择抗胆碱药和其他类药物各一种合理配伍,肌内注射。
四、全麻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
1.护理配合
① 备好麻醉用品,包括麻醉插管盘、麻醉药品、急救药品、麻醉机等。协助麻醉师检查麻醉机、氧气及吸氧用管,备好吸引器及吸痰用物。吸引器应处在良好备用状态。
② 建立静脉通路,协助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
③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术中失血情况,适时调整输液输血速度,协助麻醉师进行各种处理。
④ 做好麻醉病人的处理。
2.注意事项
① 病人入手术室后,检查并核对病人术前禁饮食、用药情况。
② 麻醉前应取下病人的活动假牙,松开衣领、裤带,女病人应取下发卡及装饰物。
③ 麻醉诱导时,护士应与麻醉师密切配合,保护病人,防止麻醉意外。
④ 与麻醉师核对静脉用药,所有静脉用药均应有明显标记,以防与其他药物混淆。
⑤ 注意病人体位的摆放及体位护理。不不使肢体、神经受压,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第三节 麻醉苏醒期的护理
一、概述
麻醉苏醒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的时期,大约分为4阶段:1麻醉深度减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2出现自主呼吸,逐渐能自行调控;3呼吸道反射恢复;4清醒。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病人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因此,麻醉苏醒期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生命体征的改变;2尿潴留;3有窒息的危险;4有受伤的危险。
二、护理
1.生命体征的改变
【相关因素】
手术创伤。
与麻醉有关。
术前病情严重。
【主要表现】
体温过低或高热、寒颤,四肢末端发凉。
血压过低,脉搏增快或减慢。
心律失常。
【护理目标】
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
脉搏、血压平稳。
心律正常。
【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分钟1次,清醒后,每2小时测1次,至病情稳定。
采取体温或降温措施,维持正常体温:体温过低时,注意保暖,如无休克,因麻醉作用使病人感觉障碍,宜给予50℃以下的热水袋,用布包好,以防烫伤。小儿全麻木后常有高热,应给予吸氧,物理降温。
给予相应处理,维持循环功能。血压过低:给予平卧位,静脉输液及输氧,必要时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调节输液量。心律失常:心电图连续监测,若有异常,应遵医嘱对症处理。每小时测定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重点评价】
生命体征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处理后的效果。
2.尿潴留
【相关因素】
与麻醉有关。
与手术(盆腔及会阴手术)有关。
使用镇静药较多。
排尿姿式改变。
【主要表现】
病人主诉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膀胱区胀痛感。
膀胱过分充盈。
不能自行排尿或滴尿。
【护理目标】
尿液排出。
排尿功能恢复。
【护理措施】
(1)用手轻柔、均匀地按压膀胱部位,或听叩诊音,评估膀胱内尿量及尿意感。
(2)提供诱导排尿措施:
① 热敷下腹部。
② 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或听流水声。
③ 因不习惯卧床排尿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协助病人坐起或站立排尿。
④ 针刺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或以上几条相互配合进行。
(3)上述方法无效时则行导尿术,解除尿潴留。
(4)盆腔会阴部等手术后可留置导尿管,防止尿潴留。
(5)拔除导尿管之前,应先训练膀胱功能,以免拔后再次出现尿潴留。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接受诱导排尿措施。
病人是否自行排尿。
病人的膀胱充盈程度。
3.有窒息危险
【相关因素】
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
术后呕吐。
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
舌根后坠。
【主要表现】
病人用力呼吸,尤以呼气时更明显,面色紫绀。
听诊肺部有啰音甚至哮鸣音,两肺呼吸音减弱。
喉头有痰鸣音。
血压骤增,脉数。
【护理目标】
麻醉苏醒期呼吸道通畅,病人无窒息、误吸的发生。
【护理措施】
评估可能引起窒息的因素,以引起警惕。
专人守护病人至清醒,以病人能准确回答问题为准。
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至清醒。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抽吸口腔内呕吐物和气管内分泌物。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节律、频率、深度,随时采取应对措施,如输氧、清除积痰等。
若病人烦躁不安、面色紫绀和呼吸困难,尤以吸气困难为主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特殊护理】
(1)舌后坠:将下颌部向前上托起,或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
(2)喉头水肿:遵医嘱可雾化吸入混悬麻黄碱;静脉输入脱水剂,如甘露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kg;严重者准备气管切开。
(3)喉痉挛:面罩加压给氧,严重者应用肌肉松驰药,如静脉注射琥珀胆碱50mg,插管人工通气等,至病人呼吸正常。
(4)气管内阻塞:立即抽痰,严重者行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
【重点评价】
呼吸道是否通畅。
呼吸是否平稳。
4.有受伤危险
【相关因素】
麻醉苏醒期延长。
【主要表现】
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淤血或破损。
躁动,可能发生坠床或外伤。
有无意识行为,如拔出静脉输液管、抓伤口敷料及引流管等。
【护理目标】
病人皮肤完整无损。
未发生坠床及其他意外损伤。
【护理措施】
给病人加铺气垫,或局部垫气圈,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的发生。
病人跳动时,专人守护,适当约束肢体,以防病人不自觉地拔出静脉输液管和各种引流管;加床栏,以防坠床或意外受伤。
【重点评价】
受压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无损。
预防受伤的护理措施是否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