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圣君——李世民
28455800000002

第2章 助父起兵夺皇权(1)

一、李渊醉酒反隋

生性耽于佚乐的隋炀帝,在全国各地设了多处行宫,宫中充以嫔妃佳丽,一应陈设,如同长安和东都,只是规模略小,以便游到哪里都有佳人侍候。宫中设有外监,正、副各一人,一般由当地军政长官挂名兼任正监,实际宫中事务则由副监全权处理。晋阳宫就是设在太原的行宫,因而李渊兼任正监,裴寂为副。

一日,裴寂在晋阳宫设宴,恭请李渊赴席。李渊见是好友设宴相邀,自己名义上又是正监,便不假思索,欣然赴宴。等到了晋阳宫时,裴寂已在宫门处甬道上等候多时。两人入席坐定,佳酿珍馐,早已罗列。只听裴寂说道:“今日设宴,别无他事。一为答谢唐公向日盛情,一为思念旧友。故望唐公开怀畅饮,不醉勿归。”李渊欣然允诺。二人推杯换盏,且饮且叙,一直喝到掌灯时分。

此时,李渊已喝到七八分醉。裴寂又说道:“良辰美酒,不可无佳人歌舞助兴。”不等李渊再说,裴寂已令一队宫女舞将起来,又令两个绝色佳人分坐李渊左右劝酒。这李渊本就是酒色中人,见裴寂说的不无道理,眼前两个丽人又秀色可餐,善解人意,便放开肚子,吃一杯左边美人的,再吃一杯右边佳丽的。如此反复,毕竟经受不起。喝着喝着,眼中的两个佳丽已变成四个、六个、八个……最后吃完一杯,竟然歪倒在左边佳丽的怀中……

就这样,一直到日上三竿,李渊才醒过来。揉揉眼睛一看,自己赤条条地躺在龙床之上,仿佛宫中情形。这一惊,才觉得不是在梦中,便连忙询问两位的姓名出身。一听说一位姓尹,一位姓张,都是宫中嫔妃,吓得一身冷汗。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小宫女进来禀告:“裴宫监在外厅恭候唐公。”

裴寂进来后笑着说道:“唐公息怒,还是让我直说了吧!当今皇上失德,百姓离心,四方盗贼不断,连太原周围都被群贼据守。唐公将应童谣,皇上素来猜忌,想必也深受其害。明公手握重兵,乘时而动,事业不可限量,帝业未必不得。况且,您家二郎世民,早已私练人马,欲趁时高举义旗。因担心事发被诛,才出此下策,让我以宫人侍奉明公。如今明公若拘于小节,危亡只在旦夕。如果明公高举义兵,必得天助。眼下众人,已同心协力,打算辅佐明公。不知明公意下如何?”

李渊长叹一声,说道:“唉!我不是没有这个想法。然而我身为朝廷大员,又是帝室姻亲,怎忍心为此不忠不义之事?然二郎确实有此等筹划,事态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我也奈何不得,那就只好依了他去……”

话音未毕,忽见留守府信使前来禀告说:“突厥骑兵进犯马邑,副留守王威等,请留守回府定夺!”李渊不敢停留,急忙打道回府,临走又嘱咐裴寂道:“起兵大事,还须从长计议。”

回到留守府,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已等候多时。李渊与他们议定,由高君雅率兵一万,驰援马邑。因军情紧急,起兵之事,不再提起。

不几日,信使人禀,马邑太守王仁恭战败,其部下鹰扬府校尉刘武周与仁恭侍儿私通,恐事泄被杀,遂于大业十三年2月中起兵作乱,杀死王仁恭投靠突厥,举兵大寇马邑。接着,高君雅也战败逃回。李渊连连听到兵败的坏消息,担心因此被炀帝治罪,整日闷闷不乐,不理府事。

此时,李世民从裴寂处探知父亲的态度,便找个机会屏退李渊左右侍从,劝说父亲道:“当今主上无道,百姓穷困,盗贼并起,太原城外都已成为战场。眼看杨氏天下朝不保夕,父亲大人若再谨守小节,给这等荒淫之主尽忠,下有盗寇劫掠,上有皇上严刑相逼,危亡已到了最紧急的关头。以小儿愚见,不如下顺民心,上应天时,兴起义兵,转祸为福,建立功业。这是上天给予的绝好时机!”

李渊决定即日起兵。于是一面命令李世民私下传令,部署兵马;一面让裴寂去稳住江都来使,待来日杀之,祭奠义旗。

李渊令世民、文静开局募兵,又让长孙顺德、刘弘基二人作为副手,分赴太原各处募兵。远近壮士,闻知消息,纷纷应募入军,十几天时间就征召近万人。李渊又密派使者,再去河东接应建成、元吉等。

王威、高君雅二人,本来是炀帝派来临督和制约李渊的,如今见李渊竟然起用亡命待罪的长孙顺德、刘弘基去募兵,而且募来的士兵统归他们带领,并不派属其他将官,便心生疑忌,怀疑李渊有二心,便和行军司铠武士彟商量。

王威说道:“长孙顺德、刘弘基是朝廷逃犯,怎么能够让他俩带兵。我等打算把他们抓起来治罪。”

偏偏这武士彟是李渊亲信,便替二人辩解道:“这两人都是留守大人的门客,如果不经留守同意把他俩抓起来,这不是公然和上司作对么?这样对阁下不利。”

王威一听,觉得有理,便隐忍作罢,另寻计策。

留守司兵田德平,想劝王威等将李渊招募兵勇的详细情况写成密件送往江都。武士彟劝道:“讨贼之兵,全归留守节制。王威、高君雅名为副手,实质上形同摆设,他们又能有什么作为!阁下不要自讨没趣!”田德平这才作罢。

开春以来,太原一直干旱少雨,到5月初仍然滴雨未下。李渊应城中百姓之请,沐浴斋戒后,打算于5月十5日在晋祠祈雨。

王威和高君雅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可借李渊在晋祠祈雨时,人群杂乱之际,伏兵杀掉他。但苦于无人可使,便召来晋阳乡长刘世龙,威胁利诱,命他在祈雨日,率乡兵埋伏祠中,趁机除掉李渊。

这刘世龙虽经常与王威、高君雅来往,但早在李渊初任留守时,就被裴寂举荐给李渊,成为心腹。刘世龙表面上应允,暗中将这一消息密告李渊。

李世民愤愤说道:“此二人名为副留守,实际上是皇上派来的耳目。欲举义旗,本应早早除掉这两个绊脚石,苦于时机不成熟。想不到他二人却自投罗网。父亲大人不必忧虑,孩儿自有妙策!只需晋阳府司马刘政会安排一番,便可成功。”

5月14日夜,李世民率精锐之兵,埋伏于晋阳宫城之外。15日早晨,李渊照常一并邀请王威、高君雅同坐议事。

正议论间,忽见刘文静引着刘政会立于厅堂之中,称有密状供留守阅看。李渊请王威接过密状察看,刘政会却不给王威,并且说:“密状中所告之事,与副留守大有干系。惟有留守大人才能察看。”

李渊假装惊诧道:“哪有这样的事情?”便接过供状察看,并读道:“王威、高君雅暗中勾结突厥人,图谋攻打太原。”看完便递给王、高。高君雅不等看完,便拂袖而起,高声骂道:“这只是造反的想趁机杀掉我而找的借口!”边说边拉着王威往外走,厅中卫兵便挡住二人去路。此时,李世民也已令伏兵将议事堂周围街区戒严。李渊命刘文静、刘弘基、长孙顺德将王威、高君雅拘禁起来,囚在狱中,在举兵时再杀他祭旗。

5月17日,数万突厥骑兵突然入侵太原,先头部队从太原外郭北门袭入,一番扰掠,又从东门退出。李渊命裴寂等人部署兵马,严加防守;又命士兵,将城中各门大开。突厥骑兵掠至城门下,见各城门大开,城中悄无声息。不知城中到底有多少伏兵,便不敢贸然轻进,慌忙撤退。

城中军民见突厥骑兵果然入侵,又悄然撤退到城外,都以为确实是王威、高君雅暗中勾结来的,只因内应被抓才又退兵,于是都大骂王、高罪该万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李渊便借机将王、高二人斩首示众,以安抚民众情绪,同时命部将王康达率千人出城交战。结果寡不敌众,全军覆没,王康达战死。消息传入城中,百姓惊恐不安,李渊忙叫世民商议退敌之策。

李世民用疑兵之计,令军士夜间潜出城外,白天大张旗帜,鼓声不绝,扮作援军,从远处向城池方向进军。突厥以为援兵到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在城外逗留了两天,然后大掠一番撤兵。

此时,河东的李建成、李元吉接到父亲密令后,便赶紧收拾行装,护送家眷,准备向太原进发。不料当地守官已知李渊反情,四处搜捕李渊家属。情急之下,建成、元吉独撇下五弟智云,逃离河东。半路上,建成、元吉又遇到从关中抄小路赶来的妹夫柴绍,便一同赶往太原。几经风险,终于于5月30日赶到太原。

李渊听说家眷已至,欣喜不已,忙召李建成详细询问。得知除夫人窦氏先已亡故,妾万氏以下均安全抵达太原,唯独不见万氏所生的五子智云,生死未卜,心又转忧。

众人都以“吉人自有天相”相安慰,李渊这才稍稍放心。又见女婿柴绍也一同前来,却不见女儿在内,便问柴绍原因。

柴绍答道:“我本寄寓京师,以观时变。后接世民兄密信,遂与令爱商议,一同赶赴太原。怎奈令爱称她要回户县,尚有重要安排,让我先行报信。我这才星夜兼程,赶到河东。路遇建成、元吉兄,故而偕行。令爱虽未明言,但定有脱身之计,岳父大人尽管放心!”

李渊素知女儿谋事谨密,胆略过人,便不再挂怀。唯独于智云放心不下,遂一面派人密赴河东,打探消息,一面安顿家眷休息。

李世民又进言道:“如今家眷已到,王威之徒已除,举兵之事不可再拖。迟则生变,请父亲大人决断!”李渊乃令三子及裴寂、文静等入堂,共商起兵事宜。

二、初战告捷

6月5日,李渊令建成、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命太原令温大有与之同行,参谋军事。并嘱咐温大有说:“我儿年少,阅历战阵不多,所以请你参谋军事。兴兵举义,大业成败与否,就靠此次出征来决定。望足下用心辅佐!”

当时,士兵刚刚募集,未经训练,建成、世民一边行军,一边训练,和士兵同甘共苦,遇敌临战,身先士卒;严明军纪,行军途中,遇到瓜果蔬菜,一律出资购买,禁止士兵擅自摘取。士兵如果偷窃了瓜果,便令找到其主人按价赔偿,完了后也不追究行窃士兵的责任。因此,士兵和百姓都非常感激。

义军所到之处,将士英勇赴死,百姓夹道欢迎,所向披靡。很快就攻到西河城下,将孤城团团包围起来。城外百姓有想进城的,世民等不加禁止,任其进入。

西河郡丞高德儒闭城固守,拒不投降。李建成率部围城,李世民带兵从正门强攻。守城军士和百姓风闻义军的德行,便无心抵抗。

6月10日,世民令敢死队冒险登城,很快就拿下城门。世民率先驰入城中,抓住高德儒,斥责道:“你身为父母官,为邀功请赏,假造祥瑞,指野鸟为凤凰,劳民伤财,欺上罔下,捞取高官厚禄。我如今大兴义兵,就是为了诛灭你这等奸佞之徒!”遂即斩首示众。除此之外,再未滥杀一人,秋毫无犯。

接着,建成、世民发布号令,命军士回营驻扎,扰民者立斩。投诚官员,继续留任,百姓各复旧业。远近城池,听到义军的善举,无不欢欣鼓舞。

6月14日,建成、世民安排好西河的防务后,率部返回太原,往返只用了九天。

李渊得到捷报后,拍案大喜道:“像这样行军打仗,定能横行天下,扫清六合。”最终下了西入关中、夺取天下的决心。

西河大捷后,义军声势益盛,前来投军者不断。李渊决定开仓赈济贫民,同时又招募一批壮丁入伍。李渊命将新兵分为左、右各三军,统称为义士。

裴寂等上表尊奉李渊,号为大将军。李渊设大将军府,开府置官:任命裴寂为大将军长史,刘文静为大将军府司马,唐俭和温大雅为记室,大雅之弟大有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崔善为、张道源为户曹,姜蹇为司功参军,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王长谐、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其余文武各属,量才任用。

立长子建成为世子,封建成为陇西公,兼左领军大都督,左三军受其节制;封次子李世民为敦煌公,兼右领军大都督,右三军受其节制,均可辟制官属。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刘瞻领西河郡守。

长史裴寂封存晋阳宫府库,将宫内积粟九百万斛、杂彩布帛五万匹、铠甲头盔四十万副,一齐移送大将军府;宫内张、尹二妃入侍将军,其余宫女五百余名,尽遣至军府内服役。所有将佐僚属,各司其职,只待突厥援兵到来,即可择日誓师,举兵南下。

始毕可汗接到李渊的回书后,派其柱国康鞘利等护送良马千匹,南下谒见李渊,请求设互市,进行交易,并答应发兵护送李渊西入关中,需要多少兵马,由李渊决定。

6月20日,李渊召见康鞘利等突厥使者,接受了始毕的信函,礼节极其恭敬,设盛宴款待康鞘利,向他馈赠了非常贵重和丰厚的礼物,以结其心。在千匹马中,选择一半买下。其余请康鞘利带回。

军中义士不解,以为李渊缺钱,便向李渊请求,让他们用自己的钱买下剩余的一半,送到军中。

李渊解释道:“感谢众义士的好意。突厥盛产良马,而贪财好利。他们如果将马来卖,就会源源不断,恐怕那时咱们想买多少都买不完。我之所以只买一半,就是为了向他们表明我很穷,并且也不急需战马。众义士的战马,就算我先赊欠着。诸位不必破费自己的积蓄!”

6月26日,康鞘利要回国复命,李渊命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援兵。

临行前,李渊私下嘱咐刘文静说:“突厥骑兵进入中原地区,历来都是国家和百姓的大患。我之所以想请他们南下相助,主要是担心刘武周和他们勾结起来,扰乱北部边境,使我后方不稳。另外,突厥战马边行边牧,不需专门准备粮草,比较省事。我佯借他们兵马,以壮声势,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所以,马匹可以多些,突厥兵几百人就足够了。希望司马此行马到成功。”

刘文静告辞后,便和康鞘利同行北上。

就在突厥使者刚刚离开时,又有好消息传到大将军府。灵寿贼首郗士陵,率部下数千人前来投靠。李渊大喜,拜郗士陵为镇东将军,封燕郡公,置镇东府,允许郗士陵补充僚属,并招抚太行山东各郡县。

时值初秋,金风送爽。

7月4日,李渊任命元吉为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全权处理太原军政事务。

7月5日,李渊率精兵三万在辕门誓师,正式宣布兴起义兵,拥立代王侑为皇上,传檄郡县。大军从太原浩浩荡荡出发,终于正式踏上举兵反隋、逐鹿天下之路。

同日,突厥人阿史那大奈,率众投奔李渊。

这期间,李渊是由儿子和部下推着走上反隋之路的。而二公子李世民,在首倡义举的决策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是李渊起兵时智囊团中关键的一员。因为此时长子建成、三子元吉并不在李渊身边,这也就自然决定了他在未来军事决策和战术运用中的地位,实际上就成了李渊军事决策的参与者和主要执行者。

李建成赴太原后,长子的天然优势抵消了一部分李世民的影响力。但同时,兄弟二人的矛盾从起兵之日起,已经潜藏,它将随着每一次胜利的获得而逐渐明朗化。

初秋的这场雨,没想到竟转成连绵的阴雨。贾胡堡一带,地势险峻,沟壑不断,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山洪。这使得义军进退不得,临时驻扎竟变成了短期驻防。

大军随行所备粮草并不能足月,原本打算攻下霍邑,就地补给粮草。但贾胡堡地险人稀,无从筹措;道路泥泞,从别处运输又十分艰难。李渊只好派府佐沈叔安率领老弱兵卒,回太原去押运一个月的粮草,大军则原地休整。

然而,秋雨连下十多日,仍然不止。军中粮食日见匮乏,兵士人心不稳,回太原运粮的部队还未到来。刘文静未返回,突厥援兵不见踪影。从后方传来谣言,称突厥与刘武周勾结起来,准备乘虚袭取太原。情急之下,李渊召集众幕僚和将领商量北返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