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经典:女人职场心里学
28448800000010

第10章 女人社交心理学(3)

如果另一半真能融入你的工作世界,就可以玩得彻底些;如果另一半与你的风采是天生的绝配,不妨大方地展现他们。在合适之时,既可同进同出,但也莫忘适度尊崇他们。制造他们与客户和同事相处的机会,可以让你们的风采相辅相成。这项强势资产,可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

12.“恭维”是女人的食粮

人总喜欢被他人关心、呵护和爱慕,而这正是恭维的另一大功能。

赞美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女人是常以情感来体验生活的。作家里昂·梅尔逊和他的妻子梦丝是在2月23日结婚的,里昂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结婚的日子,因为那是在华盛顿生日的后一天。”但他的新妇却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华盛顿的生日,因为那是在我们结婚的前一天。”

做女人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常常听男人赞美她。所以,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女人,也必须学会恭维。这是一门处世艺术,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运用自如。

有些男同胞,以为见到什么女人,都可以简单地赞叹:“小姐,你美极了!”如果相貌实在太困难的女士听到这话肯定会不高兴,还以为你讥讽她。但有这么一位先生就会恰如其分地尊重女性,绝不当面说些让小姐们难堪的话。

一次一个长相欠佳的女士专门来拜访这位先生,以求证他真的很会恭维女人。“先生,我很丑吗?”那个女士开门见山地问道。这位先生和善地说:“噢,尊敬的女士,可不能这么说,其实所有的女人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但有些天使掉下来时,不幸是鼻子先落地了。女士,这不是你的错。”

避开具体的“她”,笼统地赞美所有的女性,再巧妙地指出,她的丑不是她的错误。这种恭维,可谓中肯又中听。

太直露的赞美,往往显得肤浅。由于这类话听多了,其震撼力就不大,这是赞美“抗药性”提高了的缘故。所以,有水平的男子善于曲张恭维。一个外国男孩曾对一个中国女孩说:“你的父亲是罪犯吧?”

“不是,怎么啦?”女孩有点儿吃惊。

“那么,是谁偷了天上的星星放进你的眼睛里?”

“好小子!”这时,那女孩才领会了男孩的赞美:你的眼睛好亮啊!

动了口还不够,接着他动了手,翻开她领子后面的衣服牌子,“原来你是天堂制作的!”又一次含蓄地赞美她为“仙子”。

恭维,绝不仅仅是表扬人家的脸蛋,虽然这很重要。根据不同的人,其实还有许多方面可以赞美。具体一点儿往往更可信,对方听了也觉得比较实在、真诚。比如,某小姐穿一件不是太好看的晚礼服,但你可以说:“好高贵啊!”某小姐长相平平,你可以说她气质出色、鹤立鸡群;如果她是个文化人,你可说她很有品位;如果她是个胖女人,你可以说她好性感、有韵味;如果她是个大声大气的女孩,你可以说她好帅气;如果对方胆小如鼠,你可以说她温柔、贤惠;如果实在不知怎么表扬,不妨虚晃一枪:你给人一种梦幻色彩。

避开缺点,挖掘优点,或适当夸大优点。虚实结合,不落俗套;看人说话,不可生搬硬套……所有这些,再加上一点儿幽默,效果会更好。比如,“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一个漂亮的女红卫兵出现在批判会场时,一位戴眼镜的知识分子机智地表扬她说:“你长得好革命!”后来,那女红卫兵对他很照顾,因为她明白:漂亮就是“革命”,“革命”就是漂亮。

当然,单耍嘴皮子还不是最好的恭维,还要表达一种你很乐意接近她的愿望。如不停地邀她跳舞、为她倒酒、替她开车门,还可以说些诸如此类的话:“与你交谈很轻松”、“听你一席言,有如沐春风之感”、“如果早几年认识你就好了”、“可不可以留下你的电话号码,我很喜欢与你交谈”……其“主题中心”无非是表达一种欣赏的态度,一种喜欢的心情。

13.先从遵守细小的约定开始

信守承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再会做出自己无法完成的承诺。如果有秘书或能干的部下可以敏捷地处理好那些约定,那么做出种种承诺也无妨。但如果不是这样——遗憾的是,大部分情况都并非如此——那就必须考虑自己的余力,控制约定的数量。

有品格的人,是最受他人信赖的人。要被人信任,就必须采取值得人信任的行动。比起说漂亮话来,一点一滴地积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为要紧。建立信赖关系并不需要本垒打,只需坚持不懈地用球棒去击投来的球就行了。具体说来就是:遵守时间;将约定的工作在约定期限内做完;答应出席时一定出席;说好打电话就一定打;答应把对方介绍给什么人,就一定要介绍;答应寄的资料一定寄;约好要送的东西一定送;说了要给对方看的东西,一定不要忘记给人看。这一件件都不是什么大事,一不留心就会忘记。但这些小事的积累,却能建立你的信用,好比把一百、两百日元的零钱存到账户里一样。零钱一点点积攒起来,会成为一大笔财产。同样的,日常生活中的守约行为会成为你的信用证,提升你的品格。

以前,曾有位前辈对我说“什么时候一起吃饭吧”、“找个时间好好聊聊”,我高兴地期待着;可是总也没能实现,让我很失望。后来我明白了“人家只是送个口头人情,只是说说罢了”,于是不再失望。但是这个人在我心里的分数也降低了,我觉得他虽然态度和蔼,却是个靠不住的人,而且觉得自己在人家心里并不重要。不过到了现在,我已经能够宽容地去考虑这些事了,认为那位前辈也是和蔼善良的人。他之所以那么做,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彼时彼地的友好心意。

为了让对方开心,爽快地答应他的请求,这固然不错;可是一旦不能遵守约定,就会降低自己的信用和品格。不轻易答应请求,也许会被认为不够爽快、不够亲切,却会因为“这个人值得信赖”而受到尊重。

因此,我们一定不能忘记约定。本来想要记住说过的话、约好的事,但终于还是忘记了,这种情形屡见不鲜。纵然并无恶意,但一旦破坏了约定,那就与有意轻视对方而毁约一样,自己的信用就会崩溃。不要仗恃记忆力,一定要养成作记录的习惯。

记事本就是为此而存在的。

14.拒绝时要迅速、有礼

如果接到邀请后,过了一周、两周都没有动静,对方就无法制定计划。人家本指望你会接受,但最后却拒绝了,导致人家连物色下一位人选的时机都失去了。

打算拒绝的话,就一定要尽早。如果在自己设定的时限内,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那么索性拒绝为好。

被邀请去参加聚会,总比被无视令人高兴;有人拜托自己担任某个职务,是自己有能力、有价值的证据——这么一想,我们就会不断地答应下来很多事,但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

如果不愿意交聚会的费用,不想做与自己将来的业务、收入、在公司的评价等无关的工作,从而不断地拒绝自己认为无益的事,那就会丧失很多机会和可能性,人生就很寂寞了。

也有的时候,自己很想去参加聚会或接受职务,但由于与其他计划相冲突,或出于当时的情形而不得不拒绝。这种场合下,一定要尽早回复表示拒绝。拒绝比接受更需要心灵的力量。即便真的很想出席,一旦知道“可惜,去不成了”,就要立刻作出回复。如果乐观地认为总会有办法,就会导致双重约定或三重约定的结果。

在先约不可改变,无论如何只能拒绝的单纯情况下,就没有烦恼的必要了。尽可能迅速、礼貌地做出拒绝的答复吧。如果实在过意不去,在拒绝的同时可以用发贺电、写信、送花等方式表达一下心意。如果想着“以后慢慢再说”,那么几乎可以说,一定是会忘记的。

不过,现实生活的情形并不总是那么单纯。“真的很想拒绝,但要顾全和对方的情分,不出席也不好”、“按说应该参加,可又没什么意思,真让人头疼”、“被期待有出色表现,固然让人高兴,可是担子好重”——种种理由都会让人生出拒绝的念头。像这样鼓不起劲儿的时候,一般还是不要勉强接受为好。

如果实在无法立刻拒绝,那就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比如推迟一天作答、在下周一之前作答等,考虑之后再作回复(将一周内的各种计划归纳起来,周末时进行整理,也是很有效率的)。

不善于拒绝,总是思来想去,“调调时间,不就可以去了吗”、“虽然做不了大事,也可以稍微有点用处,不是吗”,结果磨磨蹭蹭地老拖着不答复,其实这对对方、对自己都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拒绝的时候,如果是写明信片,一定要亲笔写明拒绝的理由,再写上诸如祝盛会圆满的祝愿。如果是打电话,要礼貌地对对方的邀请表示感谢,说明由于如此这般的原因而无法接受,不失礼地进行拒绝。越是在拒绝的时候,越要礼貌周全,要感谢对方的邀请,这一点乃是铁的法则。

15.只要心真诚,总会打动人

以诚待人,能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心灵之桥,通往对方心灵的彼岸。一个真诚的声音才可以唤起一群真诚的人的共鸣。

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只要你付了真情,朋友就会以真情对待你,双方的关系也因此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一个人想要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首先得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讲实话,以自己的真诚换得别人的真诚。

如果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人们就会了解你、相信你,不管什么情况下人们都会知道你不会掩饰、不会推托,他们都相信你说的是真话,都乐于接近你,因此你会很容易获得好的人缘。

与人相处,以诚为贵,对同事亦是如此。当他需要你时,你要尽心尽力地伸出援手;当他不小心冒犯你时,你要抱着宽容大度的心情,真心真意地原谅他;当他有求于你的时候,你要毫不犹豫地帮助他。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1/3的时间是和同事在一起,你能否在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与同事相处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16.不使用否定的语言

“有怪癖”和“有个性”,差距只有一线之隔。

“洒脱”和“懈怠”很相似,评价却截然相反。把“邋遢”说成“不拘小节”,印象顿时就迥然不同。

从“有怪癖”这种说法中,能够感觉出对那人的反感;但如果是“有个性”,那么即便说不上有好感,也会有温和的意味。在美国,“没有个性的人”就等同于“无趣的人”。

无论如何,不宜指责对方是“××样的人”,尤其是一定不能给对方贴上消极的标签。如果对方做错了事,只要就事论事就够了,指责“你这个人做什么都不行”,全盘否定对方的人格,则是错误的。如果对方没有做好你托付的事,就一怒之下说出“以后再也不用你了”,那会深深地伤害对方。

在职场的伙伴们之间,说“露了我们的底牌就糟了”、“我已经和××通了气”、“就用××老师吧”之类的话,一位外界的前辈委婉地告诫我们“使用这种语言,是在贬低自己”。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在伙伴们之间,也不要使用会降低自己品格的措词。

对职场之中工作速度缓慢的部下或后辈,不要指责说“真笨”、“迟钝”,而应当正面地评价说“工作非常仔细”。正如不擅长做扫除和整理物品的人,却往往拥有充沛的行动力一样,长处和短处常常紧密相连、难以分辨。

温和地评价对方的长处,这也会反馈到自己的评价上来。如果有人说“哇,你胖了”、“气色很坏”、“很疲倦吗”,听到这样令人不舒服的话,任谁也会稍有些不愉快。说话者也许是无心之言,却太不体贴人了。

“本来以为你是个神经质的人,原来不是”、“本来以为这么优秀的人一定很可怕”——听到类似的说法,即便最后否定了原来的意思,但自己竟给人这样的印象,也让人高兴不起来。

有的女性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心情,当面毫不客气地净说不中听的话,并以此洋洋自得,这样并不会得到尊敬,而是招人害怕,一定要多加注意。“加油,我们支持你”、“你一定没问题”——像这样,对周围的人,还是多说些积极的话为好。

尽量不要对别人使用负面的用语。同样的,对自己也不宜使用消极的说法。像“我总是一团糟”、“我已经上了年纪,衰老了”等,过于自贬不是好事。对自己不要使用“反正我这种人”

之类的说法,这完全感觉不出想提升一下自己的气力。特别是一旦开始用“反正……”这种自暴自弃的说法,那就完了。

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是无法替代的存在、被赋予了不可侵犯的人权。不过,是认识到这一点、努力磨砺自己、做有益于他人的事,还是糊里糊涂、得过且过地混日子,人的品格会因此而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