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相约在微博——阿德勒的超越自卑
28447700000029

第29章 超越自卑,父母应适当引导(3)

还有一些父母随意羞辱和责骂孩子,却美其名曰“激将法”。但他们却不知道,孩子远远无法理解父母这种用心颇深的“激将法”。如果这种方法真的有效了,孩子不会认为是父母“激将法”的作用,而会更加怨恨父母的尖酸刻薄,从而使得亲子关系日渐疏远,这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随意羞辱与责骂孩子,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只会造就人格扭曲的少年和青年,因此,父母必须抛弃这种非常粗鲁和不当的教育方式。

“爱之深,责之切”,当面临孩子的不良表现时,父母都难掩失望之情,因此容易情绪失控。而情绪失控会使人做出错误的行为,因此,面临孩子不良表现时,父母一定要冷静。

例如,孩子闯祸了,父母十分气愤,此时可以借口离开,等自己情绪冷静下来后再与孩子谈论这件事情。父母一定不要在气头上教育孩子,这样难免会说出羞辱刻薄的话语,既伤害了孩子,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有些时候,父母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或者无意说出羞辱和责骂孩子的话后,一定要及时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以减少和消除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海燕是家中的独生女,聪明漂亮,令人疼爱。但是,父母突然发现,刚上初二的海燕居然谈起了恋爱,这让平时冷静的爸爸恼羞成怒。被父母一番言词激烈的羞辱之后,海燕离家出走了。

爸爸冷静下来后,意识到自己有些过激,说的话伤害了孩子。他立即主动地联系海燕的老师和同学。找到孩子后,爸爸真诚地向女儿道歉,请求她不要计较爸爸那些“难听”话。刚开始,海燕根本不理睬爸爸,但爸爸的诚意最后打动了她,海燕终于主动与爸爸和好,并且与那个男孩分手了。

当父母的言语过于激烈,说了羞辱孩子、伤害孩子人格的话后,一定不要装作若无其事,因为孩子心里的伤口会一直在流血,需要疗伤和治愈,因此父母应该主动找到孩子,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才能让事情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被父母羞辱后,孩子会觉得十分受伤和无助,但是许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难以纠正错误的家教方式。

曼妮数学成绩不太好,为了得到表扬,她与同桌签订了“考试互助协议”。

后来事情败露,曼妮的妈妈当时就责骂她:“你真是不争气啊,做这么丢人的事情!我都替你感到丢人。”曼妮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拒绝与父母说话。

晚上,曼妮的妈妈坐在书桌前,闭着眼睛设想着自己是曼妮,意识到自己的话多么伤害女儿的自尊心。她流泪了,既为自己说出的那些话而懊悔,也为女儿感到心疼。她真诚地向女儿道了歉。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说过羞辱孩子的话了。

业余时间里,父母可以静静地坐在书房或者在公园某个安静的角落里,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孩子,受到父母的责备与辱骂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体会,从而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及时地改正过来。

有些父母故意运用“羞辱”等方法来激怒孩子,而促使孩子奋发图强。这种方法要有非常高超的技巧和把握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稍有不慎,就会既达不到目的,而且伤害了孩子,所以,要谨慎使用这种方法来教育孩子。

因此,父母不要迷信有些名人故事中采用的“激将法”,因为孩子与那些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父母本身的知识层次、人格魅力等不尽相同,即使运用相同的方法,也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伤害亲子感情,造成两代人情感的淡漠。

批评教育与羞辱责骂的区别在哪里?如果父母在教育时使用了伤害孩子自尊的话时,那么批评就变性成了羞辱。

陈绍南作文总是写不好,令老师和父母头疼极了。为了让自己的作文分数好看一点,他开始抄袭。妈妈知道后,与他进行了一次交谈:“抄袭对不对?”绍南摇摇头。由于绍南一直一言不发,妈妈有点不耐烦地说了一句:“抄袭的人,素质极其低下,你知道不知道?”话音刚落,绍南起身就回到自己房间,“砰”

的一声将自己的房门关上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对事不对人”,不要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孩子抄袭,父母可以批评抄袭这种行为,但是不应该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说孩子“素质低下”,这就是伤害孩子自尊和人格的言语。

陶陶是个很懂事、很听话的孩子,他特别爱学习,求上进,也总是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可陶陶有个不好的毛病,就是胆怯,缺乏信心,容易紧张。在考试的时候,他总会因为紧张而考得不好,有时甚至自己明明会做的题目,一紧张,就算错了。妈妈没少鼓励他,让他不要紧张,放松精神来考试。

前不久的期中考试结束,陶陶又有一道数学题答错了,而这种题型平时是做过的。到了公布考试成绩的那天,陶陶有些伤心地拿着成绩单和试卷回家了。

到了家里,陶陶不敢对妈妈说自己考试的情况,可妈妈一把就把试卷夺了过来,看了一遍成绩和考题后,觉得陶陶的成绩很低,而且试卷中有好几道题目是不应该答错的。

“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会算错?你还能干什么呀!”“平时我说过你多少遍了,要放松,要自信,要认真答题,可是你,你就是听不进去,这题目难吗?你说说哪里难,竟然犯这么幼稚的错误?”妈妈暴风雨般的唠叨开始了……陶陶真的受不了了,“我是什么也做不了!”他一赌气,摔门而去,任妈妈喊也不回头,他想反正自己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即使再用功学习又有什么用……孩子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本应该算对反而算错的情况下,心情自然是不好的。他回到家中,同家长讲起自己的事情,是希望父母理解和鼓励自己,得到安慰。而父母此时要做的,不应是挖苦、嘲笑孩子,即使你希望用刺激的话来激发孩子的勇气和斗志,使他振作起来,也很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王阿姨把自己生活中一次买菜的经历,当做算数题来考女儿小惠。就是多少钱买一斤菜,然后几斤几两要花多少钱的那种题目,其实难度不大,只需要经过两次单位换算就可以了。小惠认真细心地算了起来,过了好长时间,才对妈妈说出了自己的答案。王阿姨一听,生气地说:“错了,错了,正确答案是××,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算错了?就那么几个数字,都弄不明白,你还能干什么?”

在妈妈的训斥下,小惠不仅做什么事情信心全无,而且对妈妈的训斥和讽刺耿耿于怀,并产生了抵制厌烦的心理。从此不仅学习越来越差,而且在家里话也越来越少。小惠不跟妈妈说话了,而且出现了抵制、唱反调的行为。妈妈这才认识到,问题有些严重了。

什么样的题目简单,什么样的题目不简单,都是相对而言的,并非都以大人的眼光和判断为标准。孩子的学识、经验毕竟有限,能力不足是正常的,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某一个题目答错了,就贬低孩子,责骂孩子。家长说这样的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不能激励孩子,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欣怡的爸爸是个大忙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到外地跑,一个月不见回家两次。家里就只剩下欣怡和妈妈两个人。爸爸是那种十分威严的人,欣怡既爱自己的爸爸,又怕他。

妈妈倒是无所谓,即使妈妈生气,也不会对自己怎么样,顶多是多说两句。

可爸爸不同,要是欣怡学习成绩好,在家里听话,爸爸就会给欣怡买礼物,夸奖她;可要是欣怡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家里或者学习上惹了事情,爸爸回来就一定会严厉地惩罚她。

这天,爸爸出差又没有回来。欣怡在客厅里写作业,楼下的同班同学毛毛找到她,要同她一起玩布娃娃,欣怡学习的心思顿时一扫而光,贪玩劲头一上来,就不顾作业没有写完,和同学玩了起来。

妈妈见到欣怡放下作业玩布娃娃,便说:“怎么,你爸爸不在家,你就造反了?”

欣怡说:“好妈妈,让我玩一会儿吧,我待会再写作业。”过了一会儿,妈妈见欣怡还在玩,又说:“别玩了,乖闺女,快点写作业去。”欣怡答应了一声,仍然没有行动。

妈妈到厨房里打扫整理去了,等把家务并好出来时,发现欣怡不玩布娃娃了,改成了看电视,而桌子上的作业还是没有完成。这回妈妈可是真生气了:

“布娃娃不玩了,你又看电视?我要说多少遍你才听啊,快点写作业去。”欣怡懒懒地对妈妈说:“好妈妈,就再让我看会儿吧,就一会儿,我一定去写作业。”

妈妈疾言厉色地对欣怡说:“你看我拿你没办法是吗?你就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看你爸爸回来后怎么收拾你!”妈妈气呼呼地进厨房做饭去了,欣怡朝妈妈的背影努了努嘴,继续看她的电视。

妈妈这样说话,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爸爸,不仅放弃了自己的责任,而且也会降低自己的权威,给孩子造成“妈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印象。如果孩子心里产生了不用怕妈妈,只有爸爸才需要畏惧的想法,久而久之,母亲在孩子面前就威信扫地,无法管教孩子了。

小文的爸爸外出打工,半年才回家一次。妈妈同小文、爷爷奶奶在家里。由于爷爷奶奶的疼爱,把小文宠坏了,所以小文学习也不用心。在小文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妈妈总会拿爸爸来吓唬小文:“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不听话,我就告诉你爸爸,看他回来怎么收拾你。”小文起初很担心,可妈妈说过许多次,爸爸都没见回来,他开始不怕了,也不相信妈妈能把自己怎么样,于是在家里更加肆无忌惮。

这次,小文又没有按时交作业,妈妈生气地告诉小文:“爸爸明天就回来了,你等着挨收拾吧!”

可是等爸爸回家时,妈妈的气都消了。惩罚的势头早已过去,妈妈甚至完全忘了跟爸爸说起小文不好好学习、不听话的事情。爸爸和小文由于长时间没有见面,父子二人见到后就亲热得不得了。爸爸爱自己还来不及,哪里会舍得收拾自己呢?小文偷偷地高兴:自己又胜利了。结果,妈妈的话在小文心目中没有了分量,小文从而也变成一个“软的欺负硬的怕”的人。

于是,在爸爸走了之后,小文又开始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了,妈妈又在说:

“等你爸爸回来……”

实际上,不用心学习的孩子在听到妈妈的警告后,不可能去静心悔过,而是一面陷入对爸爸的恐惧中惶惶不可终日,一面猜想着爸爸回来后会给予自己什么样的惩罚,他通常会考虑对付爸爸的办法。此外,孩子还会心存侥幸心理,想如果爸爸不知道、爸爸舍不得处罚自己,他便怨恨妈妈的“告密”行为。

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变得善于伪装和作秀给爸爸看,爸爸在家时老老实实,爸爸一走就肆无忌惮。

妈妈出去买东西回来,已经是下午5点了,“双双怎么还没回来?都到了放学时间了。”她觉得有些奇怪。正想给双双的姥姥家、爷爷家分别打个电话问一声双双有没有去他们那,双双的小姑,也是双双那个学校的一位老师来电话了。

她对双双的妈妈说自己的一位同事,也就是双双的语文老师告诉她说双双没有去学校上课,问双双的妈妈是怎么回事,双双是否是生病了。

双双的妈妈这下可着急了,难道双双从早上出去,就一直没有去学校?哎呀,这一整天,双双会去哪里呢?她千万别遇到坏人或者出什么闪失!

妈妈赶紧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双双的同学家打电话,询问双双有没有去他们那里,是否和他们有联系,可他们都说没有。这时,接到消息的爸爸也赶了回来,问双双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

妈妈也有些莫名其妙,当她同爸爸走进双双的卧室时,发现桌子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爸爸妈妈收”。他们一看笔迹就知道是双双的,就赶紧拆开来看。只见上面写道:

爸爸妈妈: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给你们丢脸了,可是我也努力了呀。既然妈妈说我学习不好就别学了,还不如出去要饭,我就做一回乖女儿,听你们的话,不上学了。我出去要饭去了,从今以后,你们不用管我了,也不用再为我考试考得不好而伤心了……爸爸妈妈相互看了一眼,又恨又气又急躁的,妈妈一下子坐在床头哭泣起来:“孩子啊,都是妈妈的错,妈妈不该骂你让你去要饭。妈妈说的是气话啊,你怎么当真了?你在哪啊?快回来吧!”

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好,考个好成绩,可是不能因为孩子某一时期的成绩不好就对孩子失望,甚至辱骂孩子“去要饭”。这样说话,很伤孩子的感情,让孩子觉得自己没用,学习不学习都无所谓,反正将来也只配做个要饭的,还不如现在就去要饭,省得挨同学的嘲笑、老师的白眼、父母的责骂。

子岩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妈妈没少数落他。可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记不住,一学就忘,一考就砸,在班里的排名也在倒数10名之列。父母为此大伤脑筋,补习班也上了,家教也请了,找老师开小灶也找了,期末考试一看子岩的成绩单,依然是倒数10名之内。

妈妈看看成绩单,真的发火了:“你看你,怎么这么没长进?老是在倒数10名之内待着?你说说你,我们为了让你提高学习成绩,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和金钱,你考这样的成绩,对得起我们吗?这种成绩,要想考重点大学,根本不可能。”

子岩低头小声回答说:“我也用心学了。考不上重点大学,我可以读中专,学一门技术什么的啊?”

妈妈听完这话,更加怒不可遏:“什么?读中专,学技术?你看看现在竞争有多激烈,研究生毕业,出国回来的人都有找不到工作的!依你现在的这个成绩,我看以后去要饭算了……”

父母恨铁不成钢,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有些孩子有自己的专长,却最不会考试。这个时候,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专长和爱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

当孩子成绩与家长期望的结果差距过大时,也不要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甚至骂孩子“去要饭”。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在使孩子学习成绩得到提高的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素质也同样重要。

在唐山一小区附近的一条街上,有一对以捡垃圾为生的老两口。他们有一个三岁多的小女孩,每当他们在路边的垃圾桶里翻箱倒柜时,已是夜半时分,那个小女孩就会在被窝里睡得香香的,这样日复一日。

又是一天夜里,老两口正在忙着他们的“工作”。这时,一位穿着新潮的小男孩同他的父亲路过,恰好看到这一情形,小男孩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爸爸,你快看!”小男孩的爸爸语重心长地点了点头:“儿子,她是个小垃圾孩!”小男孩不太懂:“爸爸,什么叫垃圾孩?”爸爸回答说:“就是不好好学习的人!”小男孩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爸爸,你看那小孩多脏!”爸爸见教育孩子的机会来了,就对儿子说:“宝贝,你要记住,一定要好好学习,更要听老师和大人的话,好好做作业,争取考个好成绩,不然长大了就去捡垃圾,还会同那些蹬三轮车的人一样累!”

回到家后,小男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被爸爸强拉着去捡垃圾,他便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救我,我不去捡垃圾,不当垃圾孩,我一定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