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报恩般若地
28435600000012

第12章 南禅宗谱的启示

我细读南禅宗谱,眼睛忽地一亮:这难道不是六祖惠能开创的南禅宗教的一宗独大吗?从南禅宗谱,我看到了惠能其实是在引导佛教走上儒家化、大众化之路。

南禅产生崛起于印度本土教的衰落、中国仿印度佛教的衰落,中国儒道的复兴和强盛给仿印度佛教以沉重持久的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南禅革命便兴起了。

惠能的功德很重要的是在佛教的集成中维护并发扬了儒家孝子忠臣之道。

是主张孝子忠臣之道呢,抑或主张无父子无君臣呢?这是印度复交教义与中国儒道矛盾的焦点。在此矛盾焦点面前,惠能开创了南禅,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化解了这一重要矛盾。佛教的中国化由此而又了较深的思想基础。惠能在《坛经疑问品》就有十分明确的“无相颂”启示:“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出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显然,惠能旨在化解印度佛教教义中无父子无君臣与中国儒家子孝臣忠的矛盾。这样的南禅便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惠能进一步引导说:“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中国儒家的恩、义、让、忍的伦理道德,便是惠能所提倡的南禅的要义。惠能还是行者居士的时候,就如此顿悟成佛。这样的佛教,儒家是接受的,世俗观念亦认同。

是的,惠能的功德首先在于吸收了儒家慎终追远的传统。他按照中国的世俗祖先子孙宗法制度建立南禅宗的乘传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惠能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的《付嘱第十》这样记载: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以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毘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以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那和修尊者、第四优婆毱多尊者、第五提多伽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八迦耶佘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拿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此士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宏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惠能的最后“付嘱”,成为早期禅宗各派寺院所遵循的规例:只建立祖堂(或祖师殿)而不建以往印度化的中国传统佛殿:大雄宝殿。祖堂(或祖师殿)都先列此七佛三十三祖为各宗派的共同祖师牌位。然后再列本寺庙所属的支派祖师牌位,其形式与世俗的宗族祠堂的祖先神主牌相同。在澳门的普济禅院和莲峰禅院有这种风格的建筑。

历代禅宗僧人所编撰的传灯录等,也是以这种方式排列其祖先子孙血脉源流图谱。这个形式同世俗宗族图谱相同。

南禅参照世俗祖先子孙血脉源流图谱所确立的图谱在不断地确立和发展着。这是惠能所创立的新禅宗佛国的确立和不断发展的真实记录,也是维系这个禅宗佛国继续生存发展,坚持报恩、孝敬父母的重要根支系统网络。

宁波市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是宁波七塔寺。此寺建于公元858年(唐大中十二年),距今1140多年,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建寺前浮图七座,故称“七塔寺”。

这座南禅临济宗的宁波七塔报恩寺,是“追远”祖至印度的“七佛”的最早纪念。印度的二十八祖在中国转为初祖,再传给南禅六祖惠能,再从六祖往下分支,宗谱十分清楚明白。

读民国《七塔寺志》发现有永嘉赵柏底(百辛)写的《与廖士采泉同游七塔寺访溥常老人率赠》,诗云:“水有源头莲有根,砂盆无底养儿孙。分来滴滴曹溪乳,始信僧家解报恩。”(小字注释:师方创宗谱,寺内设报恩佛学院即师所主持)。这充分证明,“七塔寺”是曹溪一脉相承临济正宗。溥常法师创立宗谱并主持报恩佛学院。他在《报恩堂宗谱序言》中说:

溯吾教主释迦牟尼佛,应机示现,诞生西域。……迦叶尊者领悟心中。传持正法眼藏,为西天第一祖。直至二十八代菩提达摩大师,航海而来,宏扬教外别传之旨,不立语言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东土第一祖。名曰宗门,传至六世,而有曹溪太鉴惠能禅师,其法特盛,分为两支。……传至三十九世,我先师慈运慧老人为本寺中兴,光绪间进北京请藏经,赐寺额,名报恩禅寺。自此报恩堂上传宏宇?四十八支法嗣,各各宏化以方,分灯续焰,绵绵不已。而报恩祖庭留名登记,为不可少之事,因立报恩堂宗谱。

在这卷中,记载七塔寺从光绪十六年的本来法师到民国二十一年的指南法师之间的历任住持,宗派源流很详尽。禅门宗谱与世俗族谱、家谱实际上是相同的。虽然不是世俗宗亲的血缘肉体的关系观念,但形成上是一样的,是宗教的宗族家庭精神法脉关系与观念。譬如《祭慈运先师文》曰:“凡弟子辈入吾师之宣者,能不酌水思源,报功颂德于万一耶?”释子除了出家、修行、成道,无非报其父母恩外,多了一层报“师恩,这是佛教内和谐的保证。

惠能吸收儒家报恩思想还表现在于他遵循儒道和世俗所崇尚的观念:“落叶归根”。他把家乡的故居捐出来建成报恩寺,建造供奉涅架之塔,以生命最终结果,直接回报父母乡亲。

让我们再读《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的《付嘱第十》吧,是这样记载的:

师于太极元年任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天年。次年遂改开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门人往韶州国恩寺建塔,仍劝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惠能坐化后,不是同印度佛祖那样火化遗体,而是保留了真身。如师父五祖宏忍,承接中国儒家一贯提倡的保留全形遗体的传统习俗。惠能的后事安排,被儒家为主导的皇帝、朝廷和地方官的认可,常常给以表彰。

无疑,六祖惠能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地同时从世俗和佛教两方面回报了自己的父母深恩,也回报了祖先恩、乡亲恩、国君恩等等的典范。佛教中人的祖父和父母的茔坟获皇帝赐额,应以六祖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