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金刚经学记
28434700000049

第49章 第十三讲(3)

正如六祖大师开示志道禅师所说的:“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远离边见,过去、现在、未来三际都断了,三心不可得。“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如果你站在色身的立场,运用片断式的大脑思惟,你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如果你站在法身的立场运用灵性生命思惟,你就能够恍然大悟。所以,一个能够随时在当下感受到灵性生命存在的人,就能够肯定生命的价值。当一个人自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时候,他就会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就会通过外在的行动和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当内在灵性生命的活力开启出来,我们就能够超越外界对我们的看法。

从色身的立场来看,我们从来没有失去过什么,因为没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对于万物,我们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从法身的立场来看,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因为没有什么不是我们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这就是超越得失的秘密,修行道上就能够无所求、无所住、无所得。那么般若法门的境、行、果就都在其中了。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这是方便道第三次的校量功德,就全经来说是第八次校量功德。这一节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开示说:须菩提啊,如果有人用遍满无数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其功德当然是无法衡量,无量无边的。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了殊胜的菩提心,念诵受持《金刚经》,甚至仅仅是经中的四句偈为人演说,所得的福德都远远胜过前者布施的功德。

第二个要点,我说说《大乘经论》里面讲的,受持读诵,为他人说,功德不可思议,如何去为人演说,有一个布教十德,是佛教导的。布教十德:一者、善知法义;二者、能为宣说;三者、处众无畏;四者、辩才无碍;五者、方便善巧;六者、法随法行;七者、具足威仪;八者、精进勇猛;九者、身心无倦;十者、成就功德。

《金刚经》主要宣说的是般若空性的甚深法义,受持此经就是与修持空性功德等无差别。这是成就者的金刚语,我们如果没有真正地悟入般若智慧,就老老实实地持诵佛陀的金刚语。我们已经做了闻思,佛种从缘起,有一天就能够豁然大悟。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一节是结示正观,可以分为七个要点。

人家是否注意到,《金刚经》结束的时候,最后一个字就是什么?是“观”字,应作如是观。这就告诉我们,不但要解,还要起行,不仅要观,还要是正观。这酋偈子就是开示我们般若正观。《心经》一开始也是说“观自在菩萨,”也是“观”。所以股若智慧的证悟就是要活在当下,就是要用观。你觉知、觉照,觉照当下,欣赏一切,这样就能开显本具的般若智慧。

第一个要点,(云何为人演说。)如何来对人家演说呢?我们有时候宣传佛法,也会尽己所能去跟周围的人去讲佛法。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一个立场的不同?很多人还是在我见的立场去给人讲佛法,在我执的立场去给人讲佛法,那样一定效果不理想。我们要说的一定要是对方想听的法,而不是我要讲的法,不是发泄你想表达的,拼命去灌输给别人。你那样就是一种控制,还要人家接受你。用控制的人一定是用大脑思惟的人。灵性思惟的人,不用控制,只有尊重、只有欣赏他人。

佛陀是应机说法,即随众生的根器而予以启发。要知道,我们之所以会跟人家起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是我见。我见怎么体现?就是讲话的时候,讲我想要讲的,不是讲人家想要听的,这个我见我执就在其中,这个争吵就开始了。旁边的人就劝架,你不要计较了,他是个好人,他心是好的,不过说话就尖刻了一点。哪里有一个经常伤害人的好人呢?这就是我见,我见我执就在其中。所以,我们要以关怀为出发点,为他人的心灵解套。他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么你就能够为他心灵解套。

为什么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容易吵架呢?就因为大家都一直活在表相的世界里面,都是在用大脑思惟,都是在用以前的记忆和知识来解读对方,而从来不肯活在当下去了解对方的心。为什么?因为他恐惧。他恐惧什么?因为他不知道灵性生命,所以他觉得我没有一个东西抓住去解读这个世界,我不晓得怎么办。因为恐惧的缘故,他只好调动过去的知识来解读对方,大家都有我相,这个矛盾就起来了。

为什么夫妻之间总是不和谐,总是吵架呢?因为大家总是活在表相的世界里,从来没有活在灵性生命里,不了解自己的心,也不了解别人的心。不了解自己的心,就是没有智慧:不了解别人的心,就是没有慈悲。你看一个人又愚蠢又冷漠,是不是天天都烦恼、痛苦呢?所以,我们看到佛陀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就要受到启发,就要从自己身边的人开始,深入了解他们所说的话,感受到他的心。

这样就是深入地在生活之中运用金刚般若的法门。有没有看到佛陀说金刚般若法门在哪里修啊?在生活的当下修。我看到一朵花也能修;吃饭我也能修;喝水我也能修;看到一个人我也能修。任何时候都不起烦恼,任何时候都常生智慧,久久功深,就能够内心不违实相,外顺机宜。外,随顺众生的根机,依世俗谛假名宣说,而实无所说,才是真正的能说般若法者。否则,只是取法相而说,只是宣说相似般若。

第二个要点,(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要知道如来的大智慧,每一部经到最后总有几句话把她归纳起来的。《金刚经》就在此地,全经所有的精华就把她归纳为这八个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在前十六分是讲离相,后十六分是讲离念。离相就是不取于相,离念就是如如不动。所以归纳起来了。

经里面讲:色声等六尘相、布施等六度相、微尘相、世界相、三十二应身庄严相、众生相,乃至于成佛相,凡所有相,一切都不取。而且说断灭空相也是相,也不取。所以说,如果能够不取,当下就能够离生灭心,当下不生不灭的真如就现前了。如如自性,当下现前。

六祖大师在《坛经》里开示:“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是名般若三昧。”这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修行境界。般若三昧的关键就是“通用无滞”,任何都是无住。所以,黄檗禅师说:“若学佛法,但学无所住。”

我讲一则公案。有一个年轻人,他12岁就跟随师父出家,天天想着要开悟,他看了很多经,很向往圣者开悟、解脱的境界。跟了师父几十年,因为他心里面执著于法相,以为有一个可得的法,有一个有所得的法,他就一直认为师父没有把修行的窍诀传给他,师父心里面肯定还有什么秘密没有传出来。

所以起了大烦恼,觉得我都三十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我的师父是名满天下的大德,但是我跟随师父几十年,师父从来没有给我传一点法。他起了大烦恼心,就拿了一把小刀等在山路上。那天下点小雨,山路又很狭窄,刚刚只够一个人走过去。他就等在那里,等到师父回来的时候,他就一把抓住师父说:“师父啊,我几十年都求法,您老人家不肯告诉我,今天我不要命了。”然后把刀就拿出来,“你今天如果不说,我就杀了你。”他师父就很从容,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说:“喂,路很窄!你过来,我要过去。”听懂了吗?路很窄,我要过去,你过来。就这一句话,这个年轻人马上就言下大悟。

如果你是想尽办法要把烦恼空掉,要来求清净心,那你就是师父跟徒弟永远堵在路上走不过去了,所以不要著法相。要知道你执著于法相,就卡在那个里面了。你执著法相,你就是用大脑思惟。所以永嘉玄觉禅师说:“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如果你对妄念抱持一种抗拒的态度,抱持一种你要想消灭它的态度,那只是对更多的妄念打开大门。你追求开悟,就不会开悟。你要用大脑思惟想开悟,那是永远不可能。你一定要用灵性生命思惟,然后只是去觉照它。所以,懂得金刚般若法门的人,不追求,也不抗拒,只是觉照。而这个觉照之相不可得。

第三个要点,(一切有为法。)我开始讲说偈子,这首偈子就是教我们观一切诸法,都不过是因缘和合时生起的一个幻相。实际上,生即无生。要明白是生即无生,当下就是无生,它不过是因缘和合的一个假相。凡夫众生能取所取,这个二取的对立还没有消亡,所以他还会看到有生灭、有形相、有作用,这一切都是有为法。一切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心理现象都是有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