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的成功心得
28421600000010

第10章 纪德的故事

安德烈?纪德(AndreGide,1869~1951),法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出生在巴黎。纪德是法国小说流派承上启下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打破了以巴尔扎克为首的法国小说传统创作手法,也没有法国现代小说那么“前卫”。作品虽然有故事、有情节,但已显露出淡化朦胧的倾向,且随意性很大。

叛逆多产的纪德

纪德出生在巴黎一个宗教气氛十分浓重的家庭,是诺曼底一个富有家族的后代。纪德早年体弱多病,异常敏感。

1880年他的父亲去世后,纪德随母亲离开巴黎,来到外祖父家。母亲经常给予他清教徒式的教育,酿成了他的叛逆性格。14岁时,他对表姐玛德莱娜产生了纯洁的爱情。1889年通过学士学位考试之后,纪德向表姐玛德莱娜求婚,但遭到拒绝。直到20多岁,他一直未与其他女子交往,并继续向比他稍年长的表姐求爱,却一直遭到拒绝。当时英国作家王尔德、道格拉斯玩世不恭的态度对他影响很大,他一反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开始追求同性恋生活。在文学创作上,1897年出版的散文诗集《人间食粮》是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1895年5月其母死后,玛德莱娜应纪德母亲在病榻上的请求最终同意与纪德结婚。但婚后生活并不美满,纪德仍不改同性恋癖,致使妻子抑郁成疾,于1938年死去。

纪德称他的作品是孪生的,几部作品是同时构思而成。一部作品往往表达两个互相矛盾的真理,而用一个完善的艺术形式使之统一。他的三部作品《蔑视道德的人》、《窄门》、《田园交响乐》就是根据这种观点创作的。

《伪币制造者》是纪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纪德的创作十分丰富,有的作品堪称法国现代文学的丰碑。作品文笔清丽精湛,思想深邃细腻,语言温婉和谐,具有古典美。他始终是法国人民最喜爱的现代作家。

快乐的自相矛盾

“快乐”是纪德作品中最亮丽的一个词,几乎成为他生活的真谛。快乐、纵欲、生活、幸福、爱……这些在纪德笔下全是同义词、主题词,构成纪德作品鲜明的生命线。

纪德明确写道:“人长出牙齿,能咬食咀嚼了,就应当到现实生活中寻求食粮。勇敢点儿,赤条条地挺立起来,你只需要自身汁液的冲腾和阳光的召唤,就能挺立地生长。”

在生活中寻求食粮,就是寻求快乐。纪德早年的散文诗集《人间食粮》就是追求生活快乐的宣言。后来发表的三部曲:《蔑视道德的人》、《窄门》和《田园交响乐》,可以说是追求生活快乐和幸福的历程。

然而,在人性被窒息的社会,快乐也是一种奢侈品。哪怕享受大自然的快乐,一不小心也会伤害你所爱并且爱你的人。快乐既是天生的需要,又是道德的义务。作者一生的活动、一生的创作,似乎都旨在调和这两者的关系,使之更加融洽,更加和谐。然而他一生的行为、一生的作品,却更多地表现出两者的矛盾和冲突。

纪德和他的作品总是扮演并变换着角色。他和他的作品绝不会确定为一种哪怕是伟大的角色一直演到终场。他和他的作品要扮演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善恶好坏,而只是组成相互对立体,在人生大舞台上演出。

变化与否定,贯穿纪德的一生。纪德从不试图维持自身的一致,维持已有的公认形象(如文坛王子)。他一个思想能幻化出许多思想,忽然念及天使就扮演天使,忽然念及魔鬼就扮演魔鬼,即兴演出傻剧、讽刺剧、悲剧和喜剧,还拉着观众一起演出,即使漏洞百出,有时甚至出丑,引起嘘声喝倒彩,也照样演得有声有色。落得个痛快不说,还常常给人意外的惊喜,从台上下来是充满活力的纪德。

纪德喜欢快乐,但更喜欢变化。他一再强调:“没有进步的状态,不管多么幸福我也不稀罕”,“没有进展的一种快乐,我嗤之以鼻”。这也许就是纪德活到82岁高龄的原因。

快乐,正是纪德作品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此后,纪德的创作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他采用小说、日记和书信等形式公开了内心的许多想法。1932年,他参加了国际反法西斯运动,并宣称信仰共产主义。1936年访问苏联,回国后发表了《从苏联归来》,对苏联提出批评。

纪德的作品是多方面的,有小说、游记、剧本、回忆录和专论等,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纪德于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1年在巴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