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自己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师
28411400000003

第3章 健康新概念(3)

按SCL—90心理自评量表的原设计者的规定,该量表适用于精神科或非精神科门诊的成年人。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体会,它对于神经症及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或心理咨询门诊的受检者,都有较好的自评效果,是能很快了解病人自觉症状的有力工具。

SCL—90心理自评量表作者并未提出分界值,按通常的测试结果,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用该表白测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其一,受检者应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其二,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

的实际感觉。

SCL—90心理自评量表的统计指标主要为两项,即总分和因子分。

1.总分

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

2.因子分

共包括10个因子,即所有90项目分为十大类。

(1)躯体化。包括①、④、B12、B27、B40、B42、B48、B49、B52、B53、B56和B58,共12项。这个因子主要反映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这一项你亮红灯了,说明你这一段时间身体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可能你爱头疼、胃疼、腰疼等,身体多感到不舒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出现了不适要及时检查,它可能是你身体发出的警报。

(2)强迫症状。包括③、⑨、⑩、B28、B38、B45、B46、B51、B55和B65,共10项。做事非常认真、凡事追求完美,这样的人在强迫症状这一因子上的得分可能会高一些。

适度的强迫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是却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变成了心理疾病。到底什么是强迫症呢?明知道某件事或者是某句话没有必要,但是却没有办法摆脱,反反复复地想,控制不了;或者是反反复复地去做一个动作、一种行为。

典型的强迫行为,比如控制不了自己,一天洗手二三十次。

在初中生、高中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强迫行为是强迫检查做完的题。检查一次、两次很正常,但有的同学检查了多次以后还想检查,明知没问题了,可还是不放心,控制不了这种行为。

还有强迫思维,比如说,有的同学学习一直很努力,总是担心自己落在其他同学后面,在学习上非常严格地要求自己,听课时希望自己不漏掉老师说的任何一句话,但是越这样想就越感到自己听课时没有全神贯注,这种学生经常想:我又想什么了?老师上句讲的是什么?一堂课不停地这样想,控制不了,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听课效果。

(3)人际关系敏感。包括⑥、B21、B34、B36、B37、B41、B61、B69和B73,共9项。,什么是敏感?敏感就是把什么事情都看得非常严重,很在意,什么事都爱往自己身上联系。当这种人看到别人一个眼神时,心里就会寻思: “这是什么意思?”然后自己如坐针毡。当听到别人一句很无心的话,他心里就暗问:“是不是对我有什么看法,是不是在讽刺我?”然后耿耿于怀。

人际关系敏感这个因子中,还指某些人感到自卑、懊丧以及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每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渴望受到别人的欢迎与认可,都想拥有几个可以谈心的朋友,当一个人在集体中没有朋友,不被这个集体接纳的时候,他的内心会感觉到非常的孤独、寂寞和痛苦。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过一个世界闻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第一层次,生理需要,比如吃饭、睡觉;第二层次,安全需要,比如有安全稳定的生活;第三层次,归属与爱的需要,比如有一个平稳的家,有朋友;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尤其人格要受到应有的尊重;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他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比如说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加入一个集体并在这个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等,以满足自己归属和爱这个层次的需要。当这一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内心失落、无助,产生痛苦的心理体验,这一点在高中生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4)抑郁。包括⑤、B14、B20、B22、B26、B29、B30、B31、B32、B54、B71和B79,共13项。它反映的是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抑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是代表性症状,还以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丧失活动力等为特征,并包括失望、悲观、与抑郁相联系的其他感知及躯体方面的问题,该因子中有几个项目包括了死亡、自杀等概念。

抑郁,也就是我们经常能体会得到的——郁闷。

抑郁最典型的特征是: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以前感兴趣的现在也不感兴趣了,容易消极地看问题,遇事容易往坏处想,,自卑,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或早醒、食欲减退等一些症状,严重的还有轻生的念头。

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往高处走的,如果你不甘心落后,在你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消极情绪的困扰。遇到消极情绪,会出现一两天情绪低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消极情绪连续持续了两三周甚至一个月,仍然没有调整过来,这时就要注意,不要陷入到抑郁状态当中。

(5)焦虑。包括②、B17、B23、B33、B39、B57、B72、B78、B80和B86,共10个项目。它包括一些通常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一般指那些无法静息、神经过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躯体征象,那种游离不定的焦虑及惊恐发作是本因子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一个反映“解体”的项目。焦虑是很可怕的,可以说它是一个催化剂,会加重你的心理负担。焦虑实际上就是心烦意乱,什么都干不下去,特别的烦躁。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下,只能让你更加烦躁不安,引发你的心理障碍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知道,焦虑、闹心并非无源之水,一定存在一个焦虑源——一个刺激事件让你爆发出焦虑:

比如和人闹矛盾,有了冲突,同父母、老师、同学、同事或者朋友闹矛盾。当我们和他人起了冲突以后,首先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原因,找到冲突的根源。如果是你的原因,就要赶快想办法解决,尽快把问题解决。如果不是你的原因,记住两句话:第一句“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你自己”,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使你自己心烦、闹心;第二句“道不同,不相谋”,要为自己宽心,懂得舍弃和放手,不要让你自己再闹心了!

总之,只有找到了焦虑的源头,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这种不良情绪。

(6)敌对。包括B11、B24、B63、B67、B74和B81,共6项。这主要体现在孩子的身上,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成人也有明显的敌对情绪。敌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感情和行为。思想上表现为好与人争论,总认为自己对,不服别人的观点;感情上表现为容易烦恼和激动,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行为上表现为有破坏性行为和攻击行为,比如爱摔东西。

人的一生一般会经历两个显著的反抗期,这是一个人的敌对心理的集中体现时期。

第一个反抗期是小孩三四岁这一阶段,小孩在3岁之前不会用“我”这个词,他不知道我的指向,也就是没有自我意识。他饿的时候说“宝宝饿了”,但并不能理解宝宝就是“我”。小孩3岁之后,他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了,他开始频繁地使用“我”这个词,这一时期,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来”,什么事都要自己完成,反抗成人,拒绝成人的帮助。

第二个反抗期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们生理上逐渐发育成熟,产生了“成人感”和“独立感”,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父母却往往容易看到孩子不成熟的一面,仍把他们当小孩看,因此,这一时期孩子对父母产生的敌对情绪和敌对行为是最多的。他们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厌倦父母管这管那。这些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处在反抗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敌对情绪会慢慢减少直至消失。

(7)恐怖。包括B13、B25、B47、B50、B70、B75和B82,共7项。通常遇到可怕的事情而产生恐怖心理是正常的反映,但如果长时间处于恐怖心理,不能得到缓解,那么就达到病态的程度了。例如毛毛虫恐怖症,当一个人恐惧毛毛虫,当他在书上看到这三个字或者是听别人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他就紧张害怕得不得了。还有一种人际交往中的恐怖,比如说,社交恐怖中的异性恐怖,见到异性就紧张,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这些都是异性恐怖症的表现。

(8)偏执。包括⑧、B18、B43、B68、B76和B83,共6项。偏执的主要表现是敏感多疑,很自负,想法比较极端,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总认为自己正确,人际关系不是很融洽,不好相处,不好沟通。这种人在各种环境里,都会让人感觉到这个人怪怪的。

(9)精神病性。包括⑦、B16、B35、B62、B77、B84、B85、B87、B88和⑩,共10项。其中有幻觉、思维播散、被控制感、思维被插入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的项目。如果这一因子你的得分比较高,说明你的心理疾患已经有些严重了,应该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

(10)其他。包括B19、B44、B59、B60、B64、B66及B89共7个项目,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如果这一因子你的得分比较高,说明可能你这一段时间饮食和睡眠不太好,注意自己调节就可以了。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怎样才算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我们怎样衡量自己的心理状况。

被大众接受的心理健康标准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得到较多的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标准

智力是指人的聪明才智,是一个人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能力的综合,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一个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因此,智力正常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标准

情绪是人们以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这一条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情绪是由适当的原因引起的,如欢乐、悲哀、愤怒,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健康的标志之一。通常引起情绪的因素消失后,其情绪反应也应逐渐消失,一个人的身心要经常处于积极和谐的健康状态。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总体上能保持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