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疑中之疑[1]。比之自内,不自失也[2]。
【注释】
[1]疑中之疑:第一个“疑”是怀疑的意思,第二个“疑”是“使……怀疑”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在疑阵中再布置疑阵。
[2]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比,并列,建立亲密关系;自,从;内,敌方内部。
【译文】
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设置一层“迷雾”,使其迷惑。利用敌人内部的间谍帮助我方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获得最后的胜利。
【顿悟】
反间计,原文的大意是说:在疑阵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
《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也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人”,就是间谍。
【学生运用】
在成长的过程中,年轻朋友要学会像大人物一样思考。《36计》是一种谋略和智慧的经验总结,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技巧,它为我们展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特别是“反间计”,包含了多种思维方法,对我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1、辨证思维
儒家哲学讲究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的生存和处世之道。辨证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带给人们更成熟的人生经营理念。敌人对我用间谍窃取情报,我们利用这种信息传播通道,制造虚假信息迷惑对方,就可以实现胜败转化的结果。这种辨证思维方式促使人们在面对绝境时拨云见日,是避免失败、走向成功的有效路径。
2、懂得变通
“反间计”最早是作为军事斗争的谋略使用的,深刻体现了兵家的“变”的中心思想。人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知识传递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地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体系。但是,在规律之外,人们面对是鲜活的事实。这时,懂得事物的变通就显得非常重要的。在正途难以取胜时,就采用奇招克敌制胜,所以成功实施反间计可以不费一兵一枪打败敌人。拓展开来,学习成绩不如意时,要懂得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能走死胡同。
3、提高判断力
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我们常常被许多假象所迷惑,这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战争时期,战略欺骗是一种异常重要的作战手段。而在商业世界中,为了获取利润制造虚假信息也是商家惯用的手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世界观、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真实的情况,需要我们反问自己,反复权衡。
【军事运用】
三国时期,诸侯纷争,在广阔的军事政治舞台上不断上演着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赤壁大战中,周瑜巧用反间计除掉曹军精通水战的蔡瑁、张允,就是非常有名的例子。
当时,曹操带领大军坐镇长江北岸,准备拿下江东,一举扫除刘备的势力。面对强大的敌人,孙刘联合抗曹。曹军主要由北方士兵组成,他们擅长马战,但是对水战非常陌生。如果要战胜江东的水军,曹军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是曹操在南下征讨的过程中,消灭了刘表的势力,降伏了精通水战的蔡瑁和张允。曹操立即命令二人统帅水军,准备作战。
江东主帅周瑜深知水战的重要性,于是他迫切想了解曹军水战的实力。一次,他借机到曹军附近摆开阵势,偷窥对方演练。结果曹操的水军井井有条,周瑜暗中称奇。当他得知是蔡瑁和张允训练水军时,决心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恰巧这时曹操派遣谋士蒋干前来劝降周瑜,两个人曾经是同窗好友,周瑜灵机一动,决定将计就计,实施反间计。他一面热情款待蒋干,大摆酒席;另一方面,又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
最后,周瑜佯装大醉,请蒋干一起到他的寝室休息。蒋干心里放不下劝降周瑜的事情,根本睡不着。于是他偷偷下床,发现周瑜的桌案上有一封信。蒋干立功心切,连忙拿起信,竟然是蔡瑁、张允写来的,想要和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蒋干看完吓得差点惊叫起来。
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蒋干慌乱中急忙躺到床上装睡。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走进来,说有重要的事情向周瑜汇报。周瑜朦胧中起来商议事情,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
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偷听周瑜等人小声交谈;结果只听到谈话中提及蔡瑁、张允二人。至此,蒋干对蔡、张二人投降江东,企图和周瑜里应外合的秘密计划确认无疑。等周瑜睡下后,蒋干连夜赶回曹营,把那封信拿给曹操看。曹操看完周瑜伪造的信件,顿时火冒三丈,不容分说杀了蔡瑁和张允。
过了一会儿,曹操冷静下来仔细思量,才知道自己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但是为时已完。就这样,周瑜剪断了曹操的左膀右臂,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经商运用】
一个国家的经济涉及到重大的战略利益,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某个商业组织往往代表了整个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取向,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经济竞争。
20世纪80年代初,新技术变革后的日本日益发展壮大,给美国带来了强大压力。日本商业间谍试图窃取IBM公司的科技情报,结果被美国部门巧使反间计。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IBM公司就一直垄断着国际商用电子计算机市场。当时的日本通产省提出了要在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领域赶超美国的发展构想。面对美国的强大势力,日本采取了窃取商业情报的行动策略。
经过周密设计和组织实施,日立公司得到了IBM公司新一代计算机的部分绝密设计资料。不甘心的日立公司决定来个釜底抽薪,于是诱使IBM公司的前“先进电子计算机系统实验室主任”佩利负责其余资料搜集。
但是这位美国人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立刻把这件事告诉了IBM公司。接着IBM公司要求佩利帮忙,接近日本方面的负责人,从而人赃惧获。佩利于是充当双重间谍,通过自己诱捕日立公司的重要成员。贪心的日立公司终于尝到了苦果,1982年6月,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逮捕了日立公司进行情报接洽的成员,遭到了起诉。
IBM公司巧妙实施反间计,化被动为主动,一举消灭了对手的企图,捍卫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反间计在商业斗争中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