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会运用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28407200000015

第15章 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1],敌阳不如敌阴[2]。

【注释】

[1]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使分散。

[2]敌阳不如敌阴:敌,攻打。

【译文】

打击兵力集中的强敌,不如先把他们分散开再各个击破;从正面主动攻击敌人,不如从侧面攻打敌人薄弱的环节。

【顿悟】

“围魏救赵”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描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它强调“避实就虚”,通过寻找并攻击敌人的弱点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实现后发制人的作战目标。

【学生运用】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接受教育、学有所成,是我们迎接未来生活挑战的必需。但是,前所未有的知识、资讯带给人巨大压力,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面对“信息焦虑症”的困扰,广大学生朋友更难以避免。

如果你的学习效率低下,成绩难以提高,应该怎么办呢?与其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不如注意提高记忆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围魏救赵”策略在学习上的运用。

1、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学习是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许多人对知识都能理解,关键是记不住。这固然与学习科目多、知识量大有关,但是缺乏良好的记忆力,特别是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记忆,是成绩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很显然,如果今天看过的书明天就忘,无异于熊瞎子拣苞米,拣一个、丢一个,到头来根本掌握不了知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记忆力主要是后天教育与培养的结果,它是在良好的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记不住”的难题,这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也是“围魏救赵”的行动策略。

增强记忆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比如保持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培养坚定的信心、平和的心情和稳定的注意,学习和掌握记忆技巧(理解记忆、重复记忆、联系记忆等)。

2、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学习方法

“整天抱着书看,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是记住的东西却没有多少。每天放学后,我都不想回家,感觉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整个心情糟透了。昨天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好几科我都只得60多分,想一想自己和别人一样努力,可是成绩总上不去……”

相信上面这种情况许多人都有切身体会,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努力但成绩不佳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直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问题。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许多人都在找寻解决问题的答案。北大、清华高考状元的献身说法、《哈佛女孩刘亦婷》等图书的热卖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提高成绩有方法。

在足够的学习兴趣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学习方法,我们就能进入一个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实际上,学习方法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如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课内课外学习活动看,它包括了预习、上课、复习、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方面的学习方法。比如,上课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应该侧重以下方法:明确每堂课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听课时应该有重点地记笔记、进行必要的预习等。

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这是个人成功历程上的重要一环,它是我们走上知识殿堂的必由之路。而日后我们走向社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也需要建立这样一种适合自己的路径。“围魏救赵”运用到学习上,就是提醒学生朋友发现影响学习成绩的根本问题,从过多的时间投入上解放出来,避免陷入题海战术!

【军事运用】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中山。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后来被魏国收服,但是赵国乘魏国国丧之机强行强占了该地,因此魏惠王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是个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这样既能夺回中山,又能威慑赵国,可谓一箭双雕。魏王欣然同意,于是庞涓率领大军直奔赵国,包围了都城邯郸。赵王面对强敌只好向齐国求救,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答应帮助赵国,并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解围。田忌和孙膑带领军队进入魏赵交界的地方,田忌想直逼邯郸与魏军交战。孙膑却说:化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粮足,倾国而动,如果我们攻打魏国,那么庞涓一定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的危难就可以自动化解了;而我们在敌人回师途中伏击对方,一定能够战胜敌人。田忌大加赞赏,依计行事。

果然,魏军得到齐军攻打自己领地后,连忙撤离邯郸,并在归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双方在桂陵展开大战。魏国士兵作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再加上长途跋涉,大多疲惫不堪,在敌人的伏击下立刻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获全胜,赵国之围成功化解。

从辨证哲学的角度来看,事物发展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经常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辨证看待问题的表现。在战争中,前方进攻的力量大大增强了,后方防守的力量就会相对空虚;集中优势兵力围困某一地区,其它地区的兵力就会相对削弱。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从中抓住对自己有利的时机,有针对性地攻击敌人的要害,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哲学出发点。

【经商运用】

世事如棋,商战竞争需要在各地市场上布局,以此赢得胜利。有时候为了摆脱自己的经营困境,从战略上获得突破,可以采取“围魏救赵”的谋略一击成功。

2005年,联想终于完成划时代的世纪并购,开始踏上自己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实际上,杨元庆领导的联想之所以不惜血本并购IBM的PC业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地,而中国加入WTO的后期效应已经开始显现,面对行业劲敌的虎视眈眈,已经不再允许联想走过去的累积式发展道路了。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生死关头,必须通过并购这一千载良机获得突破。

作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惠普和戴尔一直在与联想不断较量。惠普从2004年底疯狂地向中国市场推出大量新机型,并首次和美国市场实现同步;而以直销模式横扫美国市场的戴尔,更以势不可挡的劲头在电脑销售领域大幅提升了自己的销售业绩。在国内市场挣扎的联想于是祭出了“并购”的大旗,后继的动作可能更令对手胆寒——把目标锁定美国市场,包抄了对手的后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联想“围魏救赵”的棋局多么高超。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2005年3月31日,联想集团接受了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和美国新桥投资集团等全球3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总额为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此外,国内外银团也筹划联合向联想提供巨额贷款,这些资金支持无疑使新联想如虎添翼。我们看到,杨元庆正带领联想开着PC战车冲向美国,使习惯在中国市场摆开大战的戴尔和惠普不得不谨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