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哈佛心理课
28397900000013

第13章 哈佛社交心理课——一分钟,让别人喜欢你(1)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际,这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例外。哈佛人能够很谦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他们能够以微笑迎接别人的误会,他们能够大胆地在台上出丑从而一步步地变得聪明起来,他们永远都以热情善良来赢得他人的喜爱。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批评者是我们的益友,因为他点出我们的缺点。”其实,有时别人的批评不是对我们个人本身的不满,而是对我们做事或是对人态度的不满,他们的批评是对我们做事的建议,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挑剔。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存在着哪些不足和缺点,以便能逐步弥补和改掉它们,去完善自己。

林肯干涉了史丹顿的业务。原来,有一次为了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签发了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结果怎么样呢?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他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只要是诚意的批评,是以知识为根据而有建设性的批评,林肯都非常欢迎。

如果有人骂你是“一个笨蛋”,你会像林肯一样欣然接受吗?

哈佛学子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欢迎这一类的批评,因为我们甚至不能希望我们做的事有四分之三正确的机会,至少,这是哈佛名人罗斯福说他希望有的——而他那时候正入主白宫。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思想家之一,也承认他的结论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候都是错的。

“我们敌人的意见,”罗契方卡说,“要比我们自己的意见更接近于实情。”

当你习惯于这么想的时候,你就离真正的完美很近了。可惜,人无完人,我们对于这一点总是很难做到。

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人性大师卡耐基亦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每当有人开始批评他的时候,只要他稍不注意,就会马上很本能地开始为自己辩护——甚至可能还根本不知道批评者会说些什么。卡耐基说每次他这样做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懊恼。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接受批评,而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也不管这些批评或这些赞美是不是公正。我们不是一种讲逻辑的生物,而是一种感情动物,我们的逻辑就像一条小小的独木舟,在又深又黑、风浪又大的情感海洋里飘荡。

因此,接受批评,这是一种最难培养的习惯。

如果有人批评我们,这时不要先替自己辩护。我们要谦虚,要明理,要去见批评我们的人,要说“如果批评我的人知道我所有的错误的话,他对我的批评一定会比现在更加严厉”,我们要依靠自己赢得别人的喝彩。

事实上,没有人喜欢受到别人的批评。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明白,批评是提高业绩,了解实情并避免灾难性决定的关键所在,但这是件痛苦的事。提出批评需要勇气,而接受批评则需要更大的勇气。能在事后感谢批评者的人,就是非常伟大的了。

那么面对批评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呢?最好是能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李特尔是18世纪德国地理学开创人之一,他慷慨地提拔年青的批评者——弗勒贝尔的故事是感人至深的。李特尔非但不嫉恨和打击这位鲁莽的批评者,反而把他的批评文章推荐给一个著名的学术刊物,而且他本人还在公开发表的评论里,对这位青年学者的“敏锐头脑”和“真挚思想”大加赞扬。后来弗勒贝尔来到柏林,李特尔还热情接待,为他安排当时他极为需要的工作。一位受人尊敬的学术权威,如此对待一位毫不客气地批评他的后生,是否会使那些害怕甚至敌视批评的人觉得汗颜呢?

有人曾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听惯了奉承的人常常狂妄自大,只有虚心接受批评的人,才能改正缺点,提升自己。所以,我们必须养成虚心接受批评的习惯。

孔子在旅行途中看到一个老人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那个人回答道:“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其实,如果我们有幸得到他人正确而公正的批评,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会明白,批评别人同样也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谁都知道“多栽花,少种刺”的道理。只有真正为你好的人才会真诚批评你,才会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与他的弟子耕柱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就很巧妙地说明了这一点。

耕柱虽然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但却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次,墨子又因为某件事情而批评了耕柱,耕柱觉得很委屈。因为在墨子的众多门生之中,耕柱是公认的最为优秀的门生,然而他却偏偏经常会遭到墨子的批评,这让他感到很没面子,为此而郁闷不已。

这天,耕柱为此而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说:“老师,难道在这么多门生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吗?为什么您老人家总是会时不时地就责骂我呢?”

墨子听了耕柱的话后,反问道:“假如我现在要去太行山,依你之见,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呢?”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应该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耕柱说:“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啊。”

耕柱听了墨子的这番话后,立刻就明白了老师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从此以后,耕柱再也不觉得遭受到批评会没面子了,相反,他为此而更加地发奋努力,最终成为了墨子思想的继承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好话,谁都不愿意被别人批评。然而,当我们面对批评时,一定要正确地对待,不管自己有没有过错,一定先要诚恳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千万不要采取错误的态度来对待批评,更不能把批评我们的人当成仇人来对待。要知道,智者只对值得批评的人提出批评意见,谁都不愿意冒着被别人仇视的风险去批评别人,只有真正为你好的人才会真诚地向你提出批评。

在面对批评时,我们要虚怀若谷,真诚地接受。我们必须要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心地加以改正,才会使批评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使自己不断进步。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犯这样那样的失误。出现失误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然而,很多人往往会因为面子问题或其他原因,经常是在问题发生之后,习惯于去指责别人、推卸责任。当然,他们也就因此而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诚恳地接受批评,都应该向批评致谢。

笑着迎接别人的误会

生活中,你一不小心就可能被人误解。被人误解是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一个“变味”的世界。刚刚还好好的关系,突然他就不理你了;刚刚还万里无云的心情,突然就冰泉冷涩弦凝绝,黑雨压城城欲摧。这时你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你不得不忍受一个冷漠的世界,一个被孤立的世界,一个被曲解的世界。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一对年青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留下一个孩子。他忙于生活,又忙于看家,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因而他训练了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孩子,咬着奶瓶给孩子喂奶喝。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狗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刻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打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原来,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这真是可悲的误会。

误会常常是在不了解、不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度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小动物狗所发生的误会,尚且有如此可怕的后果,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许鹏因为陪妈妈看电影拒绝了同学要他去网吧的邀请。他总是觉得过意不去,便要求那7位好朋友来家里聚餐。

等了半天只到了6位,还差一人。许鹏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不来!”其中两位客人心想:“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悄悄溜走了。许鹏转来一看着急地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又有两位客人想:“那么我们是该走的了。”于是也伺机溜走了。许鹏见状,更加着急,说:“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最后两位客人也气呼呼地走了。

许鹏本来是一片好心,为什么客人却走光了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便向爸爸请教。爸爸告诉他说:“这就是因为你的话引起了客人的误解所致。”

面对别人的误解,你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牙还牙,他们不理你,你也再不理他们,你给他们打招呼他们不搭理,今后他们再和你打招呼,你也不搭理他们。第二种是一如既往地面对这些误解你的人。身正不怕影子歪,乌云过后就是阳光。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就怎么对待,时间会证明一切,到时候脸红的是他们。

对这两种态度,很自然第一种消极,第二种积极。第一种只会让别人错误的看法影响你的生活,直至改变你的生活。你的这种报复态度,只能证明你是一个生活的弱者。因为你没有强大的内心,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使你内心掀起轩然大波。你常常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你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第二种态度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态度。晓得了谣言只是因为别人错误的不准确的自以为是的看法所致,错误在别人身上。所以,要想战胜它,你只有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宽容别人的过失,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一切谣言终会被时光机器冲刷干净,不攻自破。

苏东坡有言“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史记》有言曰:“胜,不妄喜;败,不惶妥。心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面对生活强加给你的谣言蜚语,阴霾闪电的时候,这时候如何处之,就显示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心理素质。惊慌失措,以牙还牙,只能是庸人所为;不弃不馁,从容面对,才是智者本色!

面对被人误解,你只要能认识到错误在别人,你就胜利了一半。这时候,你只要以微笑来迎接别人的误会,你就彻底胜利了!

丢脸,其实是一种磨炼

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想使自己聪明,都怕在众人面前出丑。这似乎是绝然对立的两件事,聪明人决不会出丑,出丑的人必然是笨蛋。然而,实际生活并非如此。最聪明的人有时就像一个大傻瓜,他们当众出丑,却若无其事,他们被人嗤笑却自得其乐。然而,他们就是这样聪明起来的。

吉姆读书时网球打得不好,所以老是害怕打输,不敢与人对垒,至今他的网球技术仍然很蹩脚。吉姆有一个同班同学,他的网球比吉姆还打得差,但他不怕被人打下场,越是输越打,后来成了大学网球代表队员。聪明是令人羡慕的,出丑总使人感到难堪。但是聪明是从无数次出丑中练就的。如果不敢出丑,就永远都不会变得聪明。精明人总是很赞赏那些勇敢地去干他们想干的事的人们,即使有时在众人面前出了丑,他们还是洒脱地说:“哦,这没什么!”就是这么一类人,他们还没学会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网球场;他们还没学会基本舞步,就走下舞池寻找舞伴;他们甚至没有学会曲膝或控制滑板,就站上了滑道。罗斯只会说一点点可怜的法语,却毅然飞往法国去作一次生意旅行。虽然有人告诉过她巴黎人对不会讲法语的人是很看不起的。但她坚持在展览馆、在咖啡店、在爱丽舍宫用法语与每个人交谈。不怕结结巴巴,不怕语塞傻笑,出丑吗?一点也不。因为罗斯发现,当法国人对她使用的虚拟语气大为震惊之后,许多人都热情地向她伸出手来,为她的“生活之乐”所感染,从她的对生活的努力态度中得到极大的乐趣,他们为罗斯喝彩,为所有有勇气干一切事情而不怕出丑的人欢呼,这类人还包括那些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的新学问的人。

生活中有些人由于不愿成为初学者,就总是拒绝学习新东西。他们因为害怕“出丑”,宁愿闭塞自己的机会,限制自己的乐趣,禁锢自己的生活。

萧伯纳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有趣的是,他学演讲的过程也颇具“戏剧性”。

萧伯纳年轻的时候是个非常胆怯的人。20岁的时候他来到大城市伦敦,那时他的胆子非常小,而且不好意思见人。一次,别人请他去作客,他在河提上走来走去,磨蹭了二十多分钟,才壮起胆子去赴约。到了门前,他还是情绪慌乱,不敢去敲人家的门。还有一次,朋友邀他去参加学术辩论会,他在会上万分紧张地站起来,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地发言,结果受到别人的讥笑,有人甚至说他是傻瓜。对于年轻时的胆小和恐惧,后来的萧伯纳坦然承认:“很少有人像我这样因为胆小而痛苦,或极度地感到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