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20

第20章 纠正孩子学习偏科不得高分的方法

学习偏科是孩子进入到初、高中时家长最担心也最常遇到的问题。其实,学习偏科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主要有这几种情况:有文科偏差或理科偏差;有单科成绩好,其他课程一般;还有其他各门功课都很好,只有一门较差,如外语等。这种情况到了中学以后还会更加普遍。作为家长,应仔细分析孩子偏科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

学生偏科主要有下列几大原因:

(1)兴趣使然

兴趣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关系很大,拿家庭环境来说,“体育世家”的孩子喜欢体育,“音乐世家”的孩子偏好音乐等;在学校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及人格魅力也可能使学生“偏科”。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喜欢数理化,而对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一筹莫展,而有些学生则恰恰相反,这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较弱也有关系。

(2)过早将课程分为所谓的“主课”和“副课”

有些孩子、家长和教师过早地将所学习的课程分为所谓的“主课”和“副课”,凡升学考试和未来高考课必考的科目为“主课”,其余则统统为“副课”,重视“主课”,忽视甚至轻视“副课”。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家长和老师还积极支持孩子这种“偏科”行为。

(3)教师问题

学生偏科学习,也受教师影响较大。学生偏爱某一学科往往是由于喜爱任教该科教师所致。偏爱某一学科,能使其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而好的学习成绩,又强化了对该科的喜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也往往不喜欢某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对这一学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如某个学生不喜欢语文,而喜欢数学,原因是语文老师总是批评他,他对语文越来越没兴趣,但数学老师则不然,他有一点进步,老师就给他鼓励和表扬,于是他越学越有劲。就这样,语文成了该生的“弱科”,数学成了该生的“强科”。

(4)家庭影响

家庭特殊的文化氛围和家长的某些爱好以及家长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如家长爱好文娱,家庭艺术氛围浓,则孩子往往偏爱音乐;家长爱好体育,喜欢活动,则孩子偏爱上体育课。曾有专家调查过教师的子女,发现家长是语文教师的,孩子爱学语文,数学教师的孩子爱学数学。

(5)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偏科的原因。根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应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存在着的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加德纳认为这7 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组合在一起,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加德纳还认为每种智力发展各人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言语——语言智力发展快,表现在学习上偏爱语文学科;有的人逻辑——数理智力发展好,学习上偏爱数学;音乐——节奏智力强的人,多数偏重音乐学习;身体——动觉智力好的人,多数偏爱体育课。可见学生偏重什么学科学习,跟不同智力发展有一定关系。

此外,学生偏科往往也是由兴趣差异造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重视感兴趣的学科,轻视讨厌的学科。学生对某门学科兴趣较强,就产生学习动力,便能主动积极地去学这门课;反之,对某门学科兴趣弱或没有兴趣,学生自然不愿把功夫下在这门课上。很多老师反映健康课、劳动课不好上,原因是学生对这两门课没有兴趣,又不是考试科目,学生自然懒得去学习,有的索性弃之。

那么,孩子学习偏科应该怎么办,家长又应该怎么办呢?

①孩子偏科应该先摸清情况,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侧重地进行教育,使孩子认识到全面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孩子基础差,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补课,如自己没这方面的知识,可到学校请任课老师帮助,或请家庭教师进行补课。关于兴趣问题,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兴趣特点进行培养。兴趣差的,应通过教育强化,如数学差的讲清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基础。通过教育提高认识,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又可以克服消极情绪,还可以调节多种兴趣间的关系,使其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有利因素。如果对某一门学科兴趣太强而无法控制,应引导孩子向其他课程兴趣方向发展,取得综合平衡、互相促进。

②要随时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

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对学科尚未形成稳定的、内在的兴趣,只是喜欢不喜欢、爱不爱的问题,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多也是外在的。当孩子对所畏惧的学科产生点滴兴趣或取得进步时,家长和老师要抓住时机,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赞赏,进而激发孩子对所畏惧学科的热爱,产生兴趣,并进一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③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喜欢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

讨厌上数学课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去采购物品,让孩子在买东西中学会计算,使其感到数学正确的重要性。不喜欢作文的孩子,家长应多与孩子交谈,并选择一定的情景为话题,通过情景描绘,培养孩子对作文的兴趣。

④让孩子在体验成就感中,对不喜欢的学科产生兴趣。

有的孩子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字词,不愿查字典,认为费事。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解释不清的词,有意识地请孩子去查,使孩子感觉自己在家里很有地位,很受重视,自己学的知识很有用。久而久之,会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

总之,当孩子出现偏科现象时,家长切莫忽视,掉以轻心。纠正孩子偏科的办法很多,家长一定要结合孩子偏科原因,采取恰当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全方位发展。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英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