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205

第205章 对应着结果的原因

“海淀数字园区”的项目看似偶然,细究之下却有着必然。朱荣辉是个在技术层面上想法很多的人,这要归功于他扎实的工科博士学历背景。他拥有渊博的知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与房地产、机电和汽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参与并负责过10多项投资超过亿元的大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还独立拥有数项专利。

归国后在摩托罗拉工作期间,他开发出一套帮助公司进行决策管理的软件e-SAR。摩托罗拉公司的管理层共有十几层,要申请一个项目,通常是准备一系列材料,然后层层审批,而各层的领导又总是奔忙于世界各地,所以,审批过程既缓慢又不透明,且效率低下。e-SAR就是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公司项目审批的自动化。朱荣辉给它起了一个响亮、时髦的名称:“电子决策。”软件推出后,摩托罗拉总部的CFO、中国公司的高级领导特意在芝加哥召见他们,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决定将e-SAR在全球推广。

不难看出,“海淀数字园”项目与e-SAR同宗同源,都要归功于朱荣辉一次次的实践积累。有人说,知识渊博的人才是真正敏感的。这句话放到朱荣辉的身上很合适,随着在工作生活中的耳闻目睹,一个个新鲜的想法仿佛会自动地出现在他脑海中。例如,走在交通拥挤的中关村马路上,他的脑海中很自然地开始设想关于这种拥挤状况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他往往真的能找到合理的方案。

许许多多的想法,让他心中充满创造的激情。但是,想法多了如果处理不好,不见得是件好事,因为经营企业是要专注的,尤其是在公司创业阶段。朱荣辉需要把握其中的平衡,他让那些想法在心中自然聚集,等待着时机。

“同志仍需努力!”

“忠、诚、信”这三个字,并不单单是一个企业应该恪守的信条,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何尝不应如此?在朱荣辉看来,正是由于企业与社会在理念上的相互认同,“使我们能在逆境中壮大,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他的公司成立之初,正逢IT产业发展的逆境、低潮期,他经历了创业的艰难、不被别人认识和接受的苦恼。陪伴朱荣辉度过最初艰苦时光的,正是这三个信条:“抱定企业发展目标忠贞不渝;以诚对人实事求是;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如今,公司不仅人数上增加了,并在内地开了多家分公司。在美国的洛杉矶、纽约,朱荣辉也设立了两家分公司,用以跟踪世界上最新的IT技术。在国内业界同行的眼中,“美髯公”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朱荣辉也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然而朱荣辉对自己的评价,却另有一番意味。“我还不能算作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长须掩映之下,他的语气沉静。在他看来,尽管“美髯公”收到了一笔一笔的订单,数额也从最初的几百万元上升到目前的几千万,自己却仍然“还没有做出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绩”。

“一百多人的公司怎么能算大呢?几千万元的销售也只能算作小儿科。”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有些狂妄,但朱荣辉的目光很镇定。他曾经在德国菲利普·霍尔兹曼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有着长达8年的高级管理经验,他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企业,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他认为,从商业上的机会成本来讲,再从内心目标上来讲,美髯公现在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

朱荣辉像是一位登山者,他心中的理想是山的最高处,而脚却踏着坚实的土地,目光呢,一面探索着前方的路,一面不断地审视着自身。

创业之初,他曾经把企业发展目标定为“3年上市,5年成长为中国十强软件企业,10年成为世界一流国际化科技企业”,并且挂在网上。时光流逝,他慢慢淡忘了这个细节。当别人提及此事,他马上将秘书找来,吩咐将网上的目标进行修改。

“3年上市的目标太仓促了,一家企业不经过七八年的磨炼,是不扎实的。”他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跃进。“美髯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小的修正,一路走得顺风、平稳,虽然不曾大起,却也不曾大落。

“应该说,我们现在正处在创业阶段,还远未到论功评判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