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边城新貌 ◆
告别了敦煌,我们乘坐的班车就启程向着嘉峪关驶去。大巴车离开敦煌城区后,驶上了戈壁荒漠之中的一条现代化高速公路,继续前行了不少路后,只见远处蓝天下耸立着一个巨大的工厂,高耸的烟囱不时地喷着黑烟。听说嘉峪关是甘肃省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怪不得与前面的旅途大不一样,这儿竟出现了现代化的工厂。
大巴车继续行驶在茫茫的戈壁上,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雪山(根据来之前查看的路线,感觉告诉我这就是祁连山吧)。那是怎样的山啊,就像在茫茫的戈壁上,竖起的一道道断壁,这一道道断壁一眼望不到头,山的那边就应该是青海了吧?
刚才不肯露脸的太阳这时亮了起来,当太阳光撒满整个戈壁的时候,那雪山越发清晰起来,想到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就坐落在这片雪山下的茫茫戈壁上,我就想着将要见面的那一刻,一定会让自己兴奋不已的。
大巴车开着开着,车窗二旁掠过的建筑渐渐的多了起来,随之,一个漂亮、崭新的市区出现在我们面前,终于到达了嘉峪关。当我们在市中心一个公园旁下车后,那个传说般的城市——嘉峪关终于呈现在眼前,公园广场上巨大的铜奔马造型和崭新的市区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果然不愧是嘉峪关啊!这个名字,铿锵雄浑,心里默读几遍霎时就燃起了我的豪情壮志。天晓得,出行之前我曾多少次在床上辗转难眠,真个是:每当铁马冰河入梦来,恨不能即刻飞奔嘉峪关……
我们在嘉峪关下榻的这家宾馆是一个星级饭店,大堂的接待员给了我一个标准间的特价房,房价是每天122元,那当然太高兴啦。这家宾馆地处嘉峪关市中心,交通比较方便,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
嘉峪关空气很好,天气晴朗,能见度很高,和后来我所看到的兰州城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原以为西北地区是一片荒芜,风沙漫天,看来只对了一半:茫茫戈壁是真的,但是风沙漫天却不都是如此;这儿现在却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啊。
◆ 2.岗峦重叠戴雄关 ◆
等安排好入住的手续后,我们离开了宾馆马上迫不及待地乘车去嘉峪关城楼了。我想凡是来嘉峪关的外地人,了解嘉峪关这座城市先是从了解嘉峪关城楼开始的吧,为此我出来前当然已经打听过嘉峪关的历史了。
位于嘉峪关市西南6公里的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称河西第一隘口,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所以我分析嘉峪关其实就是玉门关的替身,玉门关是嘉峪关的前身。明代诗人戴弁故以“玉关来远”为题,赋诗一首,一直传诵至今:
圣代文明遍九垓,河山设险玉关开,
月明虏使闻鸡渡,雪霁番王贡马来。
泛泛仙槎浮瀚海,翩翩驿骑上金台,
幸逢四海为家日,独坐藩垣愧乏才。
诗中所描写的正是明代嘉峪关当时的实况,每天到了清晨五更,守城的兵丁会准时吹起军号,催将士们早起出操。如果是在冬夜,晨星寥落,寒风呼啸,大漠边塞回荡着一片低沉、呜咽的号声。此刻正是月落天明的前夕,炊烟袅袅升起,群鸟飞离鸟巢……
嘉峪关上的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位于祁连山下的文殊山与黑山之间,因建在嘉峪塬上而得名。嘉峪关的关城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和城楼组成,与关城附近的长城、城台和峰燧等相关设施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形成了重关并守之势。
“冈峦重叠戴雄关,关势峥嵘霄汉间……”,这是清代官员宋伯鲁所写的《入关》里的诗句,描摹了当年嘉峪关关城的雄姿。
当我们从公交车上下来,嘉峪关雄伟的身姿早已映入了我的眼帘,高耸在山坡上的嘉峪关城楼,在雄奇险峻的祁连山和黑山的映衬下,我第一眼望去,眼前这座“天下第一雄关”显得威武、苍劲,我心里不由感慨道:我们终于见了面,嘉峪关!
由于时间已经到了11月份,北方都已进入了冬季,嘉峪关地区几天前又刚下了一场雪,天气连日来都寒冷干燥,雪就一直没化,因此我有幸在这儿看到了嘉峪关残存的雪景。嘉峪关景区内的湖面上已经结起了冰,给我们留下的是另外一种美,我过去在照片上看到过嘉峪关的美丽风景,我现在看到的嘉峪关似乎更美。
买好票向关城内走去,意外地看见了一个很大的水池,不知道是人工挖的还是传说中的“峪泉活水”,不过苍莽戈壁中的这一汪池水却让我倍觉难得。瞧!太阳照在城墙上,水面,夕阳,与城楼构成了一幅如此完美的画面。
我走进城楼,迎面看到一个长长的坡道,走完坡道,我们就踏进了嘉峪关的关城。关城呈不规则四边形,除城门、城台和垛口等部位用青砖包砌外,其余部分皆由黄土层层夯筑而成,约有两丈多高。几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城墙早已像一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脸上布满着深深的皱纹,身体上的创伤更是纵横交错,让人不由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坡道尽头处就是一条狭长的碑廊,从这些表面斑驳脱落、字迹模糊不清的古碑中,我知道了嘉峪关初修、重修的经过,我看到那上面记载着戍边将士们的功过赏罚。这里还传递给我无数先人在此驻足停留的信息,曾和我们一样在此凭古吊今,直抒胸臆。晚清的林则徐,道光年间因禁鸦片被贬放到新疆伊犁,在路经嘉峪关时,就曾在此作过一首题为塞外杂咏的感怀诗:
雄关楼堞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
风雨满城人出塞,黄花真笑逐臣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150年前的“左公杨”,即使在干旱的戈壁上缺少水的滋润,如今也已经是三人合抱那么粗了。它们仿佛是历史的年鉴,当史料和传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后,只有它们却还在向我们招手;因此我坚信,只要嘉峪关还屹立在这里,它就不会缺少似我一样的朝拜者。
在嘉峪关景区的古老城楼处,我发现有不少游客都喜欢在这儿拍照。原来,汉唐时期河西走廊西端的主要关口是玉门关和阳关,而到了明清时中原与西域的主要边关却是嘉峪关。历史上边患不断,嘉峪关外当时曾是西域等外族的地方,这儿的城门隔断了当时的两个世界,嘉峪关的地位自然就显得特别重要,看来在这儿留影确实有着不寻常的历史意义。
嘉峪关当年的壮观气势今日依旧历历在目,在我眼中,整个关城建造精巧、严谨,楼阁飞檐凌空,雄伟壮观;亭台玲珑典雅,古朴华美,登楼远眺,戈壁风光,祁连雪山尽收眼底。但我已听不出当年的剑拔弩张。值得一看的是,作为历史见证的城楼,它揭示了我们一代一代的先人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精神,我此刻引以自豪的就是我们民族从古至今这种不畏强敌的气魄。周围一带是空旷无垠的戈壁,荒凉肃穆,面对城关,我更觉得个人的渺小,我们来此的每个人如一粒沙、一滴水,只有溶入在了一起才有了巨大的力量。
当我登到城楼高处极目远眺,看到城楼远处几乎都是没有植被的戈壁,只有城楼南面是闪着皑皑白雪的祁连山,嘉峪关城楼依然镇守着河西走廊西端的要道。我倚着箭垛,不难想象千百年前这里曾经有过战马嘶鸣,英雄豪迈的那一幕幕悲壮的场景,在眼前的这块土地上不知曾留下过我们多少将士的鲜血?古来征战几人还,这句话说得一点不错!
嘉峪关的整个布局处处都显露出城防作战必需的各种迂回曲折,令我不由赞叹之至。当我俩登上城墙时,风沙开始发力,城楼上的沙尘又被添上了一层,天色霎时变得凝重起来。我当时倚在城墙上极目远眺,惊奇地看到有一片灰黄的沙尘正在向关楼移来,耀眼的光线照在城墙上,仿佛在雄关周围的肃杀气氛里添了点神韵。
嘉峪关四周的城墙很高,周围显得十分空旷、开阔,我俩站在这儿时,静得连相互说话也能听到回音。遥想当年在这里,几万大军的行军和演练,又曾是何等的威武、壮观。当我在城楼上面走完一圈下来时,回眼望去,好在风沙已慢慢隐退了。听说这儿的沙尘暴是很厉害的,它一旦发威,怒风卷起的沙尘甚至能顷刻间将游客的大巴车完全吞没掉。
参观完后,我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儿。
嘉峪关关城由于离市区比较近,所以走到了景区外面倒不用担心乘不到车,其实车多得很。像我们这样的自助游方式,主要是为了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呵呵!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玩得痛快又不用多花钱。
◆ 3.今晚定有好梦 ◆
我们回到市区宾馆休息了一下后,依旧得出门去找地方吃晚饭,林俪其实拉面吃得已经讨饶了,所以我们干脆在宾馆内的餐厅里吃大米饭吧,多花点钱就算偶尔改善一下伙食。
吃过晚饭,回房间照例打开电脑整理一些东西。这次的丝路之行就是这样,想看的看了,该写的写了,有些东西一时写不下来,就留在了脑子里。时间是无法磨灭掉自己的全部记忆的,有些记忆会永远存在自己的心里。
我想起了这次出行前从历史资料上获得的知识: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经辽宁、北京、内蒙古、甘肃等10个省、市,156个县城,总长度长达8851.8公里。因此今天留下的明长城遗址堪称为当今的世界奇迹。它西起嘉峪关,经酒泉、张掖、武威等县,从五佛寺过黄河,在靖远县内沿黄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东至山海关。光甘肃境内的这段长城就长达1000公里,这段长城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墙,并设有垛口。闻名于世的烽火台紧靠长城内侧,高10米以上,因黄土夯筑,故俗称烽火墩。每个墩间相距约为5公里,登高相望,十分壮观,它们矗立在戈壁沙漠中,堪称气势雄伟。
我此前去过了北京的八达岭,今天又来到了她的起点嘉峪关,嘉峪关的雄伟壮观现在已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从这二处的长城联想开来,仿佛是走遍了中国的长城,也将我自己融入到千古永恒的长城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