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生活意外事故中,老人和儿童是重点受伤害的对象,据统计,在所有生活意外事故中,老人和小孩受伤害的比例高达60%,而其中,儿童占三分之二。在所有的交通意外事故中,少年儿童受到伤害的比例占8%。根据上述的比例推断,可得到如下有关少年儿童意外事故状况的统计推断数据:
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约130万人;
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约8万人;
我国少年儿童年十万人意外事故死亡率约23人,几乎是职业意外死亡率的两倍;
我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约8千。
意外伤害已成为儿童的头号杀手,在现代社会这已成为现实和共识。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包括伤残和致死,其伤残的主要类型是:车祸、火灾、溺水、窒息、中毒、烧(烫)伤、跌伤、撞伤和击伤、动物咬伤、异物卡入喉鼻、针刺、踩到铁钉、割伤、其他伤害等;致死的主要类型有:车祸、淹溺、跌倒和高处坠落、噎塞、火灾、触电、物击、窒息、危房倒塌、自杀、他杀等。
某市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在整理1997年10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1326名意外事故患者病历时发现,儿童患者占27%,且数量一年比一年增多。尽管抢救成功率很高,但仍有3%的小生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10.4%的孩子终生残废或留下后遗症。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是误服药物或药物过量中毒,占30.2%;其次为食物中毒和误服鼠药、农药等,分别占24.5%和19.8%;死亡率最高的是车祸和电击伤,占死亡儿童的56%。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家长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其自身缺乏保健意识和医疗预防知识,在对孩子健康保护方面就很难实施有利的防护措施。用药不慎、药品乱放、食物不洁、鼠药农药无严密隔离措施,都使许多孩子受到了由家长引起的伤害。一些儿童也是交通意外、劣质的电器商品漏电和啤酒瓶爆炸的受害者。
(第四节)儿童家庭急救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快速联系救护车和医生
当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发生时,在专业医护人员来到之前,原则一定要依照正确的医学理论,采用准确的医疗方法,给予孩子适当的应急处置。才能达到赢得时间,减少伤残,挽救生命的目的。在各种紧急场合下,有的父母虽有一定的急救知识,但是在理论,器械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尽快地与医生取得联系,接受正确的治疗指导,在现场急救中极为重要。
父母和孩子都应牢记的电话号码
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得到及时救助,请务必教会孩子记住下列电话号码:
1.火警:119
2.报警:110
3.医疗急救:120
4.亲属电话号码:
4.邻居电话号码:
5.辖区内派出所的电话号码:
6.附近医院急诊的电话号码:
7.熟悉医生的电话号码:
可将上述号码贴在家中显著位置,方便家人和其他救护者施救。
积极自救--父母的生命是孩子生命的保障
在火灾、水灾、地震、交通意外等重大事故中,父母和孩子均可能是伤者,而且情况都会比较严重。有些父母急于抢救危难中的孩子,却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安全,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对自己和孩子的生命是不利的。作为父母,首先要保持自己生命的延续,积极对自己的创伤进行止血、包扎等操作,然后再救助孩子,同时求得他人的帮助,否则,只会与开始的愿望相背离。
当自己的生命已经安全,对孩子进行救护时也应注意自我保护。
1.避免直接接触孩子的体液。
2.使用防护手套,并用防水胶布贴住自己损伤的皮肤。
3.急救前后都要洗手,如果自己的眼、口、鼻或者任何皮肤破损处溅上病儿的血液,应尽快用肥皂和水清洗。
4.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最好用纱布隔盖一下。
呼救电话讲什么
因为是呼救电话,所以语言必须精练、准确,重要的一定要讲清楚,无关的话不讲,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电话中一般要讲清以下几点:
1.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
2.病人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神志不清、昏倒在地、心前区剧痛、大出血、呼吸困难等,以及发病和受伤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是怎样发生的?何时发生的?如果必要,可以说明过去的病史与本次发病有关的部分。
3.病人家庭或发病现场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以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最好指明一两个标志性建筑或其他显著标志。
4.意外灾害事故还需说明伤害性质、受伤人数等情况。
急救医生根据上述呼救内容,携带急救药品装备,准确及时赶到现场,迅速救援。
步骤二:正确判断患儿的危急程度
一、伤患程度由生命指征决定
人类的四大生命指征为: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
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如何判断它们的正常和异常,已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必备知识和技术。危急情况发生后,医生到来前,救护人员对患者生命四大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实,心跳由于各种伤病因素骤停后,呼吸也即终止,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心跳停止3秒钟即发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昏厥,血压下降;40秒钟出现抽搐,摸不到脉搏;呼吸骤停60秒钟后,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甚者生命终止等。可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这四大生命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为作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持生命;而在人体异常情况下,它们也会互相影响,继之发生危险症候群,甚者危及生命。
二、“先救命,后救伤”
在意外伤害和突发急病的现场,作为参与救护的人员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沉着镇静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做出病情判断,本着“先救命,后救伤”原则首先对病人的“四大生命指征”进行观察判断,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等变化。生命指征的具体检查顺序如下:
三、各项生命指征的检查步骤
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现场,无论是父母,还是参与救护的人员,都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沉着镇静地观察伤患儿童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做出伤情判断,本着先抢救生命后减少伤残的急救原则首先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判断,包括神志、呼吸、脉搏、心跳、瞳孔、血压、体温在内的各项生命体征,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具体检查顺序如下:
意识程度
要正确判断患儿的脑功能,就要查看患儿的意识是否清醒。
神志是否清醒是指患儿对外界的刺激是否有反应。如他(她)对问话,推动等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着病情严重。如患儿神志清醒应尽量询问并记下他受伤的时间和经过等情况。
1.呼叫患儿观察其反应:
(1)在病儿耳边呼叫。
(2)切勿摇动病人身体。
2.正确判断患儿的意识清晰度:
(1)如果耳边呼叫有反应,可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姓名、电话、如何受伤等。
(2)如果耳边呼叫没反应,则可轻掐其大腿内侧观察其反应。
(3)如果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回答,并且回答正确,则判定为意识清楚。
(4)如果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有回答,但回答一下子又陷入昏迷,则判定为意识模糊。
(5)如果轻掐其大腿内侧有反应。再问其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果仅能回答部分,则判定为意识模糊。
(6)如果轻掐其大腿内侧没有反应,则判定为意识不清。
3. 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1)查看病儿所处位置是否安全,是否需要搬移。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搬移,尤其是出现了头颈部创伤。
(2)如果伤患儿受伤时的姿势是面朝下,则必须极小心地将其翻过来。
(3)如果确定患儿意识不清后,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具体方法见步骤三)。
呼吸
查明病儿的意识程度后,接着检查呼吸情况,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儿童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1.使气道畅通。
病儿在丧失意识后,往往舌根后坠,导致气道阻塞。立即将患者仰卧安置在桌面、楼板、地面等坚硬平面上,采取适当方法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保持气道通畅。
方法有两种:(1)仰头抬颈。病人去枕,救护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另一手托住颈部向上抬颈。(2)仰面举颏。救护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另一手四指置于下颏外的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使下颌尖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举颏法适于疑有颈部受伤的患者,它不需伸长患者的颈部。
2.检查呼吸情况。
在气道开放以后,需在10秒内判定患者有无呼吸,可通过三种方法来确定:(1)观察患者胸腹是否有起伏。(2)听口鼻是否有气流音。(3)用面颊感觉口鼻有无气流。
3.正常呼吸频率。
正常儿童的呼吸次数:新生儿30-50次/分钟,1-2岁24-32次/分钟,3-10岁20-26次/分钟。儿童的呼吸频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
4.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24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2)呼吸减慢(<1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胸膜炎等。
5.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上述检查完成后,应注意识别无效呼吸、喘息及气道阻塞后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有效,将患者侧卧置于恢复体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如确定病人不能自主呼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具体方法见步骤三)。
脉搏
脉搏是生命指征检查的第三项,提示患者的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1.测量脉搏的方法。
(1)成人最容易触摸到脉搏跳动的地方为:(1)手腕部的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拇指根下。(2)颈部的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3)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位于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2)1岁以上的小儿,颈动脉搏动最易触及。
(3)1岁以下小儿,由于颈部短而圆胖,颈动脉很难迅速找到且有可能压迫气道,可摸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
2.正常的脉搏。
儿童的正常心率:新生儿120-160次/分钟;6-12个月:120-130次/分钟;2-3岁:90-110次/分钟;4-5岁:80-100次/分钟;5-14岁:70-100次/分钟;14岁以上(与成人接近):60-100次/分钟。另外,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
3.异常的脉搏。
(1)脉搏增快: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4.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当患者脉搏消失时,要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见步骤三)。
[专家提醒]
1.对于危重病儿无法摸清脉搏时,可将耳紧贴患儿左胸壁听心跳。
2.对无反应、无呼吸的患儿,常常心率减慢或无心率,因此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反复摸找脉搏上,延误抢救时机。
瞳孔
正常人两眼的瞳孔等大等圆,在光照下迅速缩小。对于有颅脑损伤或病情危重的伤儿,两侧瞳孔可呈现一大一小或散大的状态,并对光线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迟钝。
经过上述检查后,基本可判断患儿是否有生命危险,如有危险则立即进行心、脑、肺的复苏抢救。如无危险则对患儿进行包扎、止血、固定等治疗。
体温
如果孩子身上很暖,感觉他生病了,就要为他量体温。体温不正常,可能代表受到感染。有好几种方法与器具都可以用来量孩子的体温,孩子的年龄与身体状况会帮助您决定要量腋窝、口腔、还是直肠的体温。购买温度计时,要选择您最熟悉的类型。
有两种温度计与三种方法可以用来量小儿的体温。一种是直肠温度计,前端有一个厚而圆的小球,避免伤害脆弱的直肠组织。另一种是口腔温度计,前端的小球是尖而长的。直肠温度计可以用来量肛温、腋温或口腔温度。口腔温度计只能用来量口腔温度与腋温,因为它的尖端可能会伤害直肠组织。
1.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腋测法:对幼儿来说,这是最安全的方法,也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擦干腋窝汗液,将温度计的水银端放在腋窝顶部,然后用手臂夹紧,嘱病儿不能乱动,等待5分钟以上。正常值为36-37℃。
(2)肛测法:也叫直肠法。此法适用于几个月大到5岁以内的孩子,以及昏迷的小儿。因为孩子好动,所以要让其腹部向下,父母可以在需要时靠在孩子身上,防止孩子翻身。在直肠温度计上涂上水溶性或脂溶性润滑乳胶,慢慢插入肛门,不要超过两公分,到达肛表的1/2为止。让温度计在肛门内停留约2-3分钟。正常值为36.5-37.7℃。
(3)口测法: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会懂得遵照医生的指示,将温度计含在舌头下测体温。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孩子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读数,正常值为36.3-37.2℃。如果孩子弄不清楚或不配合,最好选择其他方法量体温,不要冒险。此法禁用于意识丧失的病儿和婴幼儿。对年长儿也要叮嘱他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以免体温计脱出或咬破、打破或吞下温度计的玻璃碎片。
正常孩子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
2.体温的异常。
(1)体温升高:37.4-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脑炎、疟疾、中暑、流感以及外伤感染等。
(2)体温低于正常: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3.依据情况采取急救措施。
如果体温过高,就采取冷敷、酒精擦浴等降温措施,不要自行使用退烧药,以免掩盖病情。体温过低要注意保暖。然后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血压
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1.血压的正常值。
新生儿收缩压为6.7-8.0kPa(50-60mmHg),舒张压4-5.3kPa(30-40mmHg)。
1岁以内小儿收缩压=月龄×2+68(毫米汞柱)。
1岁以上小儿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