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急救手册
28133500000003

第3章 急救知识(3)

例如,5岁小儿收缩压=5(岁)×2+8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舒张血压为收缩压数值的2/3,所以5岁小儿的正常血压应该是90/60毫米汞柱即12/8千帕(1毫米汞柱=0.133千帕)。

2.血压测量法。

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家庭如果配备了电子血压计,可自行测量。水银血压计测量方法较复杂,可求救医护人员。测量血压要安静时进行。当哭闹或运动后以及精神过于紧张时血压测得的数值常偏高。

步骤三:掌握几种常用的急救技术

威胁生命的危重情况主要有严重创伤、突发急症、中毒事故等,表现为一项或几项生命指征的消失。所以,维持生命指征是急救中最重要的。只有保持生命指征平稳,才可能进行下一步治疗。所以要立即就地抢救,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同时呼叫急救车。

下面的几种急救技术,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许你这一生都不会用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也需要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如果能以此换来孩子的生命,这些付出还是值得的。

其他如骨折固定法、伤患搬运法、热敷、冷敷、酒精擦浴、催吐、导泻、蒸汽吸入法、躺卧法等请参见附录二。

人工呼吸

[适用情况]

因外伤、触电、溺水、中暑或中毒等意外事故引起的呼吸骤停。

实践表明,伤病员呼吸停止后,若能及时采用人工呼吸术,往往会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方法及步骤]

常用的人工呼吸术有: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患儿平卧,头部尽量后仰,急救者一手托起伤病员下巴,另一手捏住伤病员的鼻孔以防气体由鼻孔逸出。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对准病儿的口腔,用力吹气,吹气后,听有无回气声,如有回气声,既表示气道通畅,可再吹气。吹完一口气后,要放松病人鼻孔,让其“呼”气。这样一口一口地有规律地吹入,每分钟16~20次,直到病儿恢复自主呼吸式确诊死亡为止。

2、口对鼻吹气法:若患者为小儿或婴幼儿,则可以口对鼻吹气。如果遇到病儿牙关紧闭,张不开口,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也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口对鼻吹气法与口对口吹气法基本相同,只是将气由伤病员的鼻孔吹入,同时将伤病儿的嘴捏紧,防止漏气,

3、单臂压胸人工呼吸法:伤病员平卧,两上肢分别平放于躯干两则,急救者用双手握住伤病儿的两前臂(接近肘关节处),将其双臂向上拉,与躯体呈直角;再将双臂向外拉,使伤病儿的肢体呈十字状,此姿势2秒钟,使伤病儿的胸廓扩张,引气入肺,接着再将伤病儿的两臂收回,使之屈肘放于胸廓的前外侧,往内(对着肋骨)挤压,使其胸廓缩小持续2秒钟,挤气出肺,如此反复。

实施前两法时,应清除患者口鼻腔内异物,且最好能用纱布或手帕将伤病儿的口鼻隔盖一下。

儿童心肺复苏(CPR)

小儿心跳骤停是严重和危重的临床表现。心肺复苏术简称CPR(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心肺复苏以人工按压心脏,或药物维持最低有效循环;以人工或机械方法供给氧气,建立有效通气,排出二氧化碳,乃至自主呼吸。

认识心脏与了解呼吸作用与血液循环对人体功能的重要性是必要的。心脏分为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由右心房吸入上下腔静脉自全身运回含二氧化碳之血液经右心室压出由肺动脉送至肺泡经由透析作用换得含氧之血液再经由肺静脉送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压出经大动脉输送至全身以维持细胞器官组织之生机功能,其中以心脏与脑细胞对氧需要尤殷。

[CPR的原理及重要性]

CPR的原理:

利用人工呼吸吹送空气进入肺腔,再配合心外按摩以促使血液从肺部交换氧气再循环到脑部及全身以维持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之存活。

空气中含20%的氧气,经由人体呼吸再呼出后,氧气含量只降低为16%,因此正常呼出气体中氧的含量仍足够供应我们的正常所需。

CPR的重要性:

当人体因呼吸心跳终止时,心脏脑部及器官组织均将因缺乏氧气供应而渐趋坏死,表现为病人的嘴唇、指甲、面部的肤色逐渐变为深紫色,瞳孔扩大,血压、体温慢慢降低,生命指征逐渐消失。

在4分钟内肺和血液中含有的氧气还可维持供应,所以在4分钟内迅速急救做好CPR可使脑细胞不受损伤,机体完全复原的可能性极大;4-6分钟内则因情况不同,脑细胞有损伤的可能,6分钟以上就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延迟10分钟后再施救时,则肯定会对脑细胞造成因缺氧而导致坏死。

[适用情况]

因外伤、触电、溺水、中暑、气道异物阻塞、吸入烟雾、会厌炎、药物过量、气体中毒、中风、心脏病、高血压等意外事故和突发疾病引起的呼吸终止,心跳停顿,在就医前,均可利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

[方法及步骤]

在心肺复苏中,我们称小于1岁者为婴儿,1-8岁者为儿童,对这些患儿须采取特殊的急救方法。8岁以上的儿童则采用与成人相同的心肺复苏法。

注意:对于呼吸、心跳均停止的小儿,才进行心肺复苏。

步骤一:检查反应

儿童心肺复苏法开始同成人一样先判定意识是否消失和有无创伤存在及其范围。用轻拍和大声呼唤患儿看其反应水平。对有头颈部创伤的小儿不要移动和搬动以免加重脊髓损伤。若患儿无反应及无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步骤二:打开气道

在儿童由于呼吸停止和低氧血症可使病情急剧恶化导致心搏骤停,使气道通畅是有效心肺复苏的第一要素,只有气道通畅才能保证有效地吸人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小儿在丧失意识后,舌根后坠是导致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应立即将患儿仰卧在坚硬平面上如桌面、楼板、地面,采取适当方法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保持气道通畅。

对于意识丧失但无外伤者,可采用仰头提颏方法开放气道。对怀疑有气管异物者,可将舌及下颌提起,检查咽部有无异物,以便在直视下将异物去除。

步骤三:进行人工呼吸(可参见上文)

1.然后判定呼吸是否停止,抢救者看不见患孩胸腹抬起,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呼气时的气流声,应立即打开气道,马上进行呼吸急救。吹气时先迅速连续的呼气两口,以便打开阻塞的气道和小的肺泡,避免肺脏回缩。吹气的力量以胸廓上升为度,人工呼吸的频率,婴儿为每分钟20次;儿童为每分钟15次。

1.判定患儿有无呼吸。

在气道开放以后,需在10秒内判定患儿有无呼吸,可通过观察患儿胸腹的起伏、听口鼻呼吸声音及用颊部感觉口内有无气流确定。应注意识别无效呼吸、喘息及气道阻塞后呼吸,如不能确定呼吸是否有效,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如果患儿自主呼吸有效,将患儿侧卧置于恢复体位,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

2.进行“口对口”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若患儿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1岁以下婴儿可采用“口对口鼻”方法,抢救者的嘴必须将婴儿的口及鼻一起盖严,通过向婴儿口鼻吹气使胸廓抬起。如果施救者口较小,施行“口对口鼻”方法有困难,可采用“口对鼻”方法。经鼻吹气的同时,应抬起下颌使口闭合及保持气道通畅。如病儿为1岁以上儿童,就像对成人一样采用“口对口”方法,捏住鼻子,套住嘴进行人工呼吸。

开始人工呼吸时施救者应连续吹气2-5次,每次持续1-1.5秒,至少保证2次有效通气。吹气前应深呼吸,使呼出气中有最大的氧含量和最小的二氧化碳含量。由于患儿大小不同,肺顺应性不一样,因此难以规定统一的吹气压力及吹气量。最基本的原则是吹气可使胸廓抬起但又不引起胃膨胀。若吹气进入自由并且胸廓抬起,说明气道通畅;若吹气不能自由进入或胸廓不能抬起,通气无效,可能是气道有阻塞,或是吹气的容量或压力不够。阻塞最普遍的原因是未正确开放气道,需要进行调整,保证头后仰、下颌抬高,并使患儿嘴张开,以获得最佳的气道通畅和有效的人工呼吸。若怀疑颈或脊柱有损伤,则禁忌这种操作。若头的位置正确并用力吹气仍不能使患儿胸廓抬起,则应怀疑气道有异物阻塞,应排除异物。

人工呼吸频率是依据不同年龄的正常呼吸频率,同时考虑与胸外按压相配合而确定的,根据年龄大小,一般为每分钟12-20次。潮气量一般以胸部抬起为度。吹气应缓慢均匀,不可用力过猛,以防肺泡破裂;若吹得过快,会使气体进入胃内,造成胃膨胀,横膈上升反而减少肺的容积,影响人工呼吸效果。环状软骨加压可减少进入胃内的气体量。

步骤四:进行心脏按压

进行完步骤三后,施救者要决定是否实行胸外心脏按压以提供循环支持。

1.摸脉搏。

1岁以上小儿,颈动脉搏动最易触及。1岁以下小儿,由于颈部短而圆胖,颈动脉很难迅速找到且有可能压迫气道,可摸肱动脉或股动脉搏动。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与肩的中点。应当注意,无反应、无呼吸的患儿常常心率减慢或无心率,因此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反复摸找脉搏上,延误抢救时机。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2.心脏按压。

为使按压有效,小儿应放在坚硬的平面上。对没有头颈外伤的婴儿,施救者可用前臂支持婴儿的躯干,用手托住婴儿的头和颈,注意婴儿的头不要高于身体的位置,这有利于保持气道通畅,施救者的另一只手施行胸外按压,按压后前臂托起婴儿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1)婴儿胸外按压:有两种方法,即双指按压法和双手环抱按压法。双指按压法适用于一位施救者,用一只手的中、食两指压迫胸骨中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胸骨下陷深度为1.5-2.5厘米;每分钟120次。一手施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另一只手可用于固定头部,或放在胸后轻轻抬起胸廓,使头部处于自然位置。这样在按压5次后能及时给予1次人工呼吸,而不需要重新安置头部位置。双手环抱按压法是2拇指重叠或并列压迫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双手围绕患儿胸部,适合于两位施救者同时操作,一人胸外按压,另一施救者人工呼吸。与双指按压法相比,双手环抱按压法可产生更高的动脉收缩压和冠状动脉灌注压。

(2)1-8岁小儿胸外按压:单掌按压法,适用于1-8岁小儿。将一手的掌跟部置于患儿胸骨下1/2处,注意不要压迫剑突,手指抬起离开肋骨,仅手掌根保持和胸骨接触。手臂伸直,凭借体重,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至胸廓前后径的1/3-1/2,即2.5-3.5cm。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每按压5次给予1次有效通气。

(3)8岁以上小儿胸外按压:按压方法基本和成人相同,用双掌按压法,将两手掌重叠,手指交叉,双臂垂直向下用力按压(肩、肘、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为了有效地对生命器官提供最基本的血流灌注和供氧,循环和呼吸支持必须保持协调,按固定比率交替进行。对8岁以上的患儿,在气道通畅时其比率为5:1。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由两位施救者进行时,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保持头位和人工呼吸。对气道通畅未得到保障的患儿,进行人工呼吸时需停止胸外按压;如果气道通畅有保障,进行人工呼吸时就没有必要停止胸外按压。

施行心肺复苏后约1分钟及每隔1分钟应重新评价患儿的自主呼吸及循环状态。

[专家提醒]

1.婴儿胸外按摩的部位在胸骨中部,两乳头之间的连线上,儿童的按摩部位较婴儿为低,成人则更低。

2.不管婴儿或儿童,心脏按摩与人工呼吸的比率均为5:1。

3.经抢救后呼吸恢复,立即去医院继续诊治。

创伤止血

医学专家指出,各种创伤一般都会导致出血,大量出血是威胁病儿生命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对成人没有太大影响的失血量,可能会使一个孩子休克,甚至死亡。家长们必须明白,当孩子划伤皮肤时,首先要进行止血,然后才是包扎。

(一)创伤出血的种类。

若以出血的情况分,可以分为:

1.动脉出血:颜色鲜红,随心脏的收缩而大量涌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须经急救才能止血。尤其是四肢大的动脉出血,剧烈时呈喷射状,如不及时止血,会很快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2.静脉出血:颜色暗红,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逐渐增多,剧烈时如喷泉般涌流,多不能自愈。如不及时控制,逐渐形成失血性休克(捐血也是由静脉采血的)。

3.毛细血管出血:颜色鲜红,由伤口呈点状或片状渗出,(一般家居受伤多是这一种),常可自行凝固。

(二)创伤出血的一般急救方法:

止血时,先要对伤口消毒。把消毒药水用冷开水调稀冲洗伤口。小伤口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就可以了。有污物的伤口,要用消毒棉签或棉球小心清理。(注意:救护者处理伤者的伤口时,要先把自己的手消毒,再戴上一次性手套以保个人安全)。

1.一般止血法。

适用于表浅的划伤和擦伤出血。

(1)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周围用75%的酒精涂擦消毒。涂擦时,先从近伤口处向外周擦。(2)伤口盖上无菌纱布,用绷带包紧,绷带的压力通常能促使血液在伤口处凝固。

(3)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应剃去毛发再清洗、消毒、包扎。

2.指压止血法。

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大出血急救,以压迫供应出血区域组织的动脉来达到止血目的。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处理头部出血时不要让伤者躺下,四肢止血时要抬高伤肢。

(1)头顶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头皮出血,在同侧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用食指或拇指压迫颞浅动脉搏动点。

(2)头颈部出血:一侧头面部出血,可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在颈总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方向。颈部动脉在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3)颜面部出血:一侧颜面部出血,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面动脉搏动处。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cm处。

(4)肩腋部出血:用食指压迫同侧锁骨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搏动处,将其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一手抬高伤肢,另一手拇指或其余四指压迫上臂内侧肱动脉的搏动点。

(6)手部出血:互救时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上处,内外侧(尺、桡动脉)各有一搏动点。

(7)大腿以下出血:自救用两手拇指重叠起来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没沟中点稍下方股动脉搏动处。

(8)足部出血:抬高伤肢,用两手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踝关节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

(1)先用无菌纱布盖住伤口。

(2)然后用纱布、棉垫、绷带等做成衬垫放在无菌纱布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

(3)检查包扎的松紧度,不要过紧或过松,以起到止血目的为宜。

(4)如果伤口在腿上或手上,要抬起受伤肢体,使伤口高于心脏。